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2.3 群落的演替
【考点精讲】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就叫做群落演替。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实例:火山岩、冰川泥、沙丘等没有生物痕迹的地方。
方向:土壤有机物越丰富,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2)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乔木。
实例:弃耕的农田、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等。
进程:演替成森林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在干旱的地区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注意:
在时间、资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最终会演替成森林。
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比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演替的原因: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后一个群落的生物更有竞争力。
3.演替实质:
在演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淘汰。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例题分析】
【例题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A、沙丘、冰川、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B正确;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有竞争现象,C错误;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
【例题2】研究人员调查连续多年种植水稻的农田,发现生物群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有害昆虫时常暴发,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田螺等动物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群落的这种变化是长期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群落演替
B. 农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
C. 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节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的种间关系
D. 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关
【答案】A
【解析】
A.农田群落的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致,A错误;
B.因农田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农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B正确;
C.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节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的种间关系,C正确;
D.连续多年种植水稻的农田,其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关,D正确。
【习题精炼】
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
B.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
C. 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 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
【答案】D
【解析】
A、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A正确;
B、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而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故动物也发生更替,B正确;
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确;
D、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则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提前,D错误。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答案】B
【解析】
A.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势必会造成群落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
B.自然状态下,即使群落的结构没有受到干扰或破坏,群落演替也会进行,B错误;
C.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正确。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群落中物种的替换
B. 随着演替进行,群落中物种将趋于不变
C. 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规律
D. 群落的演替将导致群落的丰富度增大
【答案】C
【解析】
A.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更迭,而不是群落中物种的替换, A错误;
B.群落中物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趋于稳定的是物种的丰富度, B错误;
C.人类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并不能破坏群落演替的的规律,C正确;
D.由于群落的演替受环境的影响,当环境不适应当前群落中生物的生存时,群落的丰富度将会变小, D错误。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只有破坏性
C. 可以控制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 D. 不能使退化的森林得到恢复
【答案】A
【解析】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
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既有破坏性的(如砍伐森林等),也有保护性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等),B错误;
C.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前提下,人类可以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使退化的森林得到恢复,D错误。
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 群落中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大
D.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A正确;
B.火烧后的草原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确;
C.群落中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越多,其种群密度越大,C错误;
D.群落中植物因为光照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因为植物给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让动物也存在明显的垂直结构,D正确。
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经历多年以后,此地形成一片森林,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只与它们的栖息空间有关
C. 人类的旅游可能使此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与该火山发生的演替属于不同的类型
【答案】C
【解析】
A.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错误;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它们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B错误;
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人类的旅游可能使此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C正确;
D.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与该火山发生的演替均属于初生演替,D错误。
黄河某河段因沿线城市扩建、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而被严重污染,导致大量植被、鱼类和鸟类消失。近几年,随着人工栽种和培养,使该河段生态环境很快得到了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河段生态环境很快得到恢复表明生态系统具有很强恢复力稳定性
B. 河岸的芦苇由于土壤含水量和污染程度的差异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上述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 若要保持该河段的持续稳定,人类需要不断地投人物质和能量
【答案】C
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生物量逐渐增加
B. 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
C. “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人类活动
D. 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A.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趋于复杂化,生物量不断积累,A正确;
B.沙漠中可存在数量极少的植物,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B正确;
C.“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绿洲”最终的演替方向,C错误;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以让沙漠变绿洲,也可以让绿洲变为沙漠,所以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D正确。
关于群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结果是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也增加
C. 人类活动会干扰群落的演替速率,但不会改变演替方向
D. 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
【答案】D
【解析】
A、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是群落,没有垂直结构,A错误;
B、自然状态下,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和速度,C错误;
D、次生演替由于保留原有土壤条件或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因此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D正确。
据调查,支付宝“蚂蚁森林”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至今已经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红柳、胡杨、梭梭树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着该活动的开展荒漠化地区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B. 该地区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随着植被种类的增加,生物的种间关系也会更加复杂
D. 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B
【能力培优】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将不再进行
B.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C. 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将形成森林
D. 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A.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在继续进行,A错误;
B.人类活动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不一定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B错误;
C.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将形成森林,具有还要看当地的环境,C错误;
D.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D正确。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热带雨林中全部的蛇,可能包括多个种群
B. 研究种群时,其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
C. 群落演替是有终点的,但自然演替会一直存在
D. 砍掉乔木和灌木,生活在下面的草本植物的生长一定会更旺盛
【答案】D
【解析】
A.热带雨林中全部的蛇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正确;
B.研究种群时,其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B正确;
C.群落演替是有终点的,但自然演替会一直存在,C正确;
D.砍掉乔木和灌木,生活在下面的草本植物的生长不一定会更旺盛,如:耐阴的草本植物会由于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缺水,D错误。
某校足球场未养护,原有的优势草本植物被狗牙根、一年蓬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B. 如果继续不养护,该校足球场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 足球场养护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 足球场养护前后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D
【解析】
A、群落演替,为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A错误
B、足球场能否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受环境的限制,若环境干旱,有可能不能演替为森林,B错误;
C、足球场养护前后的优势种为不同的草本植物,故发生了群落演替,C错误;
D、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足球场养护前后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
有关群落演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的过程伴随着生物进化的过程
B. 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 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D.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且影响力大于其他自然因素
【答案】D
【解析】
A.群落演替的过程,也是生物进化的过程,A正确;
B.从土壤的基本条件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正确
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水分不足,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C正确;
D.群落演替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
一块稻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杂草地的形成及其生态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
B. 形成杂草地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 杂草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动
D. 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答案】B
【解析】
A.杂草地上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这是该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形成杂草地是人类弃耕后自然演替的结果,所以主要不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误;
C.杂草之间可以传递化学信息,但是都是生产者,属于同一个营养级,不存在能量流动,C正确;
D.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但是最终演替成什么群落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不一定演替成森林,D正确。
某科研机构对一狭长荒地进行多年跟踪调查,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物种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荒地上某种草本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
B. 调查期间,该荒地草本、灌木和乔木的总丰富度在逐年增大
C. 该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D. 该荒地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在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在狭长地段上,调查某种植物的数量,应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调查,A错误;
B.第10年和第15年草本、灌木和乔木的总丰富度相等,并非逐年增大,B错误;
C.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错误;
D.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量在发生变化,因此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发生变化,水平结构也将发生变化,D正确。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 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群落演替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
D.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A.若两个种群不在一个自然区域,那么这两个种群可能是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A正确;
B.人类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往往也会影响自然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实质上是群落中优势物种的变化,原群落中的生物不一定消失,所以在高级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C正确;
D.年龄组成的作用是预测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而不是表现近期的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
下列有关群落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将不再进行
B. 人类活动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C. 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将形成森林
D. 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A.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在继续进行,A错误;
B.人类活动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不一定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B错误;
C.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将形成森林,具有还要看当地的环境,C错误;
D.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D正确。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 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
C. 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D. 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
【答案】C
【解析】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也可能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放牧不一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B错误;
C.据题图并结合趣意可知,高山嵩革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C正确;
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适度围封、适度放牧的措施,D错误。
云南省政府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欲统计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对于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
(2)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该山区发生的演替为________演替;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手段使该山区的环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大改善,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时间时,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被物种③取代,能否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取样器取样
(2)提高了群落充分、合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次生;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不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合理即可)
【解析】
(1)欲统计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
(2)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充分、合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该山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手段使该山区的环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大改善,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所以a~c时间时,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被物种③取代,不能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2.3 群落的演替
【考点精讲】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就叫做群落演替。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实例:火山岩、冰川泥、沙丘等没有生物痕迹的地方。
方向:土壤有机物越丰富,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2)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乔木。
实例:弃耕的农田、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等。
进程:演替成森林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在干旱的地区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注意:
在时间、资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最终会演替成森林。
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比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演替的原因: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后一个群落的生物更有竞争力。
3.演替实质:
在演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淘汰。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例题分析】
【例题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例题2】研究人员调查连续多年种植水稻的农田,发现生物群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有害昆虫时常暴发,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田螺等动物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群落的这种变化是长期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群落演替
B. 农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
C. 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节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的种间关系
D. 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关
【习题精炼】
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
B.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
C. 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 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群落中物种的替换
B. 随着演替进行,群落中物种将趋于不变
C. 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规律
D. 群落的演替将导致群落的丰富度增大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只有破坏性
C. 可以控制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 D. 不能使退化的森林得到恢复
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 群落中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大
D.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经历多年以后,此地形成一片森林,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只与它们的栖息空间有关
C. 人类的旅游可能使此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与该火山发生的演替属于不同的类型
黄河某河段因沿线城市扩建、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而被严重污染,导致大量植被、鱼类和鸟类消失。近几年,随着人工栽种和培养,使该河段生态环境很快得到了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河段生态环境很快得到恢复表明生态系统具有很强恢复力稳定性
B. 河岸的芦苇由于土壤含水量和污染程度的差异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上述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 若要保持该河段的持续稳定,人类需要不断地投人物质和能量
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生物量逐渐增加
B. 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
C. “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人类活动
D. 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关于群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结果是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也增加
C. 人类活动会干扰群落的演替速率,但不会改变演替方向
D. 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
据调查,支付宝“蚂蚁森林”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至今已经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红柳、胡杨、梭梭树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着该活动的开展荒漠化地区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B. 该地区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随着植被种类的增加,生物的种间关系也会更加复杂
D. 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能力培优】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将不再进行
B.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C. 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将形成森林
D. 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热带雨林中全部的蛇,可能包括多个种群
B. 研究种群时,其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
C. 群落演替是有终点的,但自然演替会一直存在
D. 砍掉乔木和灌木,生活在下面的草本植物的生长一定会更旺盛
某校足球场未养护,原有的优势草本植物被狗牙根、一年蓬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B. 如果继续不养护,该校足球场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 足球场养护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 足球场养护前后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有关群落演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的过程伴随着生物进化的过程
B. 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 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D.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且影响力大于其他自然因素
一块稻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杂草地的形成及其生态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
B. 形成杂草地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 杂草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动
D. 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某科研机构对一狭长荒地进行多年跟踪调查,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物种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荒地上某种草本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
B. 调查期间,该荒地草本、灌木和乔木的总丰富度在逐年增大
C. 该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D. 该荒地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在发生变化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 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群落演替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
D.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下列有关群落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将不再进行
B. 人类活动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C. 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将形成森林
D. 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 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
C. 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D. 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
云南省政府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欲统计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对于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
(2)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该山区发生的演替为________演替;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手段使该山区的环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大改善,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时间时,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被物种③取代,能否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