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顾鹰。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从儿童的内心世界出发,展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儿童的天真和快乐。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的乐趣。
3. 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的乐趣。
2. 难点: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学生聆听。
2. 教师提问:歌曲中的“好大一棵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树有关,而且这棵树很特别,因为它是由一个小朋友变成的。(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4.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想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2.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3. 学生交流“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1)出示句子:“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2)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想吃饭?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觉得吃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会耽误自己玩耍的时间。
4.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我”不想吃饭,希望变成一棵树。
经过:“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
结果:妈妈发现了“我”,“我”才发现最了解“我”的人还是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学习第 1-4 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1)出示句子:“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2)引导学生思考:“我”变成一棵树的过程是怎样的?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心里想着变成一棵树,身上就痒痒的,接着小树枝就从身上冒出来,最后“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4)引导学生体会“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心理感受。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觉得很惊喜,也很兴奋。
2. 学习第 5-8 自然段,感受“我”变成的树的奇特之处。
(1)出示句子:“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2)引导学生思考:“我”变成的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而且这些鸟窝还会随着风跳起舞来。
(4)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自己变成的树的喜爱之情。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觉得自己变成的树很漂亮,很有趣。
3. 学习第 9-20 自然段,了解“我”在树上的奇妙经历。
(1)出示句子:“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2)引导学生思考:“我”都请了哪些小动物住进鸟窝?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请了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进鸟窝。
(4)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小动物们的友爱之情。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想和小动物们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
(6)出示句子:“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7)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让小动物们住进鸟窝的?
(8)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小动物们很近很近,这样小动物们就可以轻松地住进鸟窝了。
(9)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小动物们的关心和照顾。
(10)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想让小动物们住得舒服,玩得开心。
4. 学习第 21-23 自然段,体会“我”和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
(1)出示句子:“咦,下雨了。”“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你看,这不是好好的吗?”“唉,变成了一棵树,怎么就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了?”
(2)引导学生思考:“我”和妈妈的对话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和妈妈的对话很有趣,妈妈以为是下雨了,或者是“我”的牛奶打翻了,其实是“我”的口水流出来了。
(4)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即使“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也能一眼认出“我”。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感受“我”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友爱之情,以及“我”和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经历。
2. 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想象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就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爱护身边的人和物,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布置作业
1.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想想如果你变成了其他的事物,你会有什么样的奇妙经历。
2. 把你的想象写下来,不少于 200 字。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