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课前三分钟
看图猜故事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13 精卫填海
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共18卷,分为《山经》《海经》《荒经》。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山海经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活动一:读好古文
少
溺
衔接
溺水
衔
xián
shào
nì
shào 年纪轻,跟“老”相对。
shǎo ①跟“多”相对。②短暂。③丢,遗失。
字词学习
yīn
堙
堙谷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读好停顿
古文(诵) 现代文(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
常衔西山之木石, 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
以堙于东海。 用来填塞东海。
活动二:利用注释,读懂文意。
读:炎帝的小女儿叫什么
诵.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读:女娃在哪里游玩
诵:女娃游于东海,
读:女娃怎么死的
诵: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美文提升
你问我答读
读:精卫鸟在干什么
诵:常衔西山之木石,
读:她为什么这么做
诵:以堙于东海。
想象精卫填海的情景,文中哪句话最让你为之感动?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从“常”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发挥想象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炎帝”“少女”分别是谁?“之”“曰”是什么意思?
“炎帝”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女娃”是他的小女儿。“之”的意思是“的”,“曰”的意思是“叫做”。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活动三:发挥想象,讲述故事。
1.自主先练:梳理故事情节,尝试讲讲这个故事,。
2.组内交流:挑选讲得最好的在全班分享。
小提醒:(可以采用扣住关键字词想象的办法,如:女娃被海浪淹没的的场景是怎样的?那女娃变为精卫的时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精卫是怎样填海的?汹涌的大海和精卫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评价标准:内容完整,讲清楚故事的情节。☆☆
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具体生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飞翔着,她不断地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阻挡不了精卫填海的行为!
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拓展阅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背诵《精卫填海》。
2.把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讲给家长听。
3.推荐阅读《山海经》。
课后作业集 体 备 课 (定稿)
课题名称 13.精卫填海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张浩丽 授课教师 张浩丽 课型 以文带文
备课时间 2023.10.23 上课时间 10.26
主题情境 神奇的神话
任务群 共同体任务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个体任务 神话故事传讲人
学习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学习准备 PPT
课前三分钟:讲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设计意图:从单元主题切入,培养小组合作和自信大方朗读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一、旧知导入1.同学们,下面的文章,你熟悉吗?让我们大声诵读一遍。2.设问:大家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3.小结:大家说的很对,都是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它们的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4.出示课件《精卫填海》,齐读课题。二、出示资料袋,获取信息。1.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与学生交流。2. 看图认识精卫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最,红色的脚。3.了解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意图:了解《山海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读准:溺nì,鼻音;堙 yīn,前鼻音。(2)出示多音字:上面的词语和句子中的多音字,你会读吗?一齐读一读吧。 (3)出示本课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帝 曰 溺 衔注意:“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溺”和“衔”的笔画较多,请大家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在田字格中时,注意各笔画之间写紧凑。3.读通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试读。(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用“/”画出停顿。(3)课件出示难句,教师领读,学生练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设计意图:朗读文言文,除了根据标点形成的自然停顿,对句子内部进行适当的停顿,学生把握比较困难,因此采取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调的抑扬、句式的整散等。再在自己的朗读中逐步去琢磨,去领会。】四、借助注释,读懂大意。1.看图认识炎帝。2.课件出示:少女、故,理解古今不同意思3.课件出示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方法:根据意思调整词语顺。 4.运用上面的方法说说:以堙于东海5.连起来说说文言文大意。6.分清故事的原因和经过:故事的原因: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为了不让别人也丧失生命,她化为精卫鸟,要去填平大海。故事的经过: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去填塞东海。7.设疑:为什么这个故事没有结果呢?你有什么见解?这个神话故事用三十多个字就讲清了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文章的结尾留白,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设计意图:巩固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表演精卫衔木石填海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语言凝练的文言文变成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景,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第2课时 13.精卫填海 教学时间 10.27
主题情境 神奇的神话
任务群 共同体任务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个体任务 神话故事传讲人
学习目标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学习重点 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学习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修 改
游戏导入 1.学生看图猜故事。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已学习内容,复习旧知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1.读课文,哪句话哪个词语感动了你?课件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与东海。2.引导理解:“常衔”。(你认为什么是常衔?)“常衔”是很多次衔着。通过这个词,可以读出精卫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3.任务一:创造情景,角色体验:听精卫说要填大海,大海冷笑着说:你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你怎么可能把我填平。我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精卫认真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精卫在填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发挥想象说一说。一是可能路途遥远,迢迢千里 ;二是可能天气恶劣,苦不堪言;三是工作单调重复,容易生厌;四是工作量,需要很多木石;五是可能遭遇凶险,吉凶难料。面对这些,精卫放弃了吗?是的,她没有因此而放弃。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5.创设情境,美读赏析。当狂风刮起时,海面上波涛汹涌,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狂风刮起暴雨来临,周围电闪雷鸣,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毫不动摇,丝毫不惧劳累,一直在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头,然后把它们填入东海,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鸟?板书预设: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永不服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6.在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哪些人物也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移山的愚公 补天的女娲 悬梁的孙敬 刺骨的苏秦总结: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设计意图:神话故事主要的流传方式是口耳相传,学生阅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是最大的收获。依托文本情境,指导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声情并茂。】三、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任务二:发挥想象,讲好故事。1.要把故事讲得完整,曲折生动,有哪些好办法呢?(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讲清原因、经过,还可以给故事加上一个结尾。(2)借助注释讲述故事,把注释变成自己的语言。(3)借助图画,想象场景。讲故事的时候,要抓住变化来讲。如,大海先前是什么样子?投进石子后又是什么样子?大海发怒呢?(4)想象角色的对话、动作、态度等。 2.相互交流故事,听故事,指名讲故事。四、总结全文。中国古代神话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为了战胜自然灾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生命何等脆弱。《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只有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锲而不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拓展阅读《愚公移山》
作业设计 内容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抄写本课生字。2.收集有关中国古代神话的四字成语。 1.背诵课文。2.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3.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精卫填海》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是统编教材的第三篇文言文。“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是本课的要求之一,本课如何指导学生讲故事呢?一是结合注释。教师让学生对照原文,阅读注释,说一说从注释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再以“哪些可以用来帮助自己讲述故事”这一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在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信息可以用到讲故事中,那么如何把这些注释变成自己的语言呢?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引导把注释中的信息恰当地用在口头表达中,丰富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二是想象情境。“堙”的意思是“填塞”,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精卫鸟填塞东海的情境,再聚焦一个“常”字,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从“常”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境?然后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反复朗读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使学生感受精卫鸟填塞大海时遭遇的艰难困苦,为学生讲述这个情节提供表达的借鉴。这样,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通过给原文添枝加叶,所讲的故事更能让别人感受到精卫鸟的坚毅与执着。
安全提示 课间游戏要安全,上下楼梯不到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