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峨眉山月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0 08: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峨 眉 山 月 歌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十二月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生病,次年病逝。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指月形如半个车轮 ).(出发).(顺流而下)—————【诗文解释】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流而下,驶向渝州。静 夜 思独坐敬亭山望 庐 山 瀑 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 汪 伦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课后拓展: 收集并背诵李白的诗。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平羌江,是岷江流经青神县汉阳坝至乐山城东一段水路的古称,平羌小三峡由平羌江上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连贯而成,全长12公里,峡区河道迂回,风光绮丽。 四川汉源县清溪古镇——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 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 重庆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纪,取名江州(以濒临两江取名,即今重庆),随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更江州为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