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观书有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0 08: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jiàn)开,                  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读诗歌,逐步了解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jiàn)开,                  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鉴:镜子 开:打开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移动的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出来。水平如镜 波光粼粼 碧波荡漾 清澈明净 源源不断 云影浮动 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联想到了什么?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渠: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般 为: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译文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出来。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反复吟读诗歌,朗读欣赏,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再读诗歌,读出疑问。 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在诗句的字面上却没有提到读书,他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 这首诗水塘的形象来作喻的。诗人在诗的前两句中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又进而以清澈的池水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只容纳之广、鉴理之明。后两句诗以方塘作比喻来说明心智开豁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诗的后两句才是诗人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而第一、二句是为了表达这一感想所作的铺垫。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jiàn)开,                  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     我会思考: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半亩方塘就像    ,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     我会思考:人的心智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读书使人长智慧 活到老学到老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中国古代读书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