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课时学练】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倍速课时学练】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0 19:53:26

文档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抓住对方观点的要害, 针锋相对地予以批驳的方法。 能力目标: 让学生懂得课文驳论与立论并重的 论证特点。认识课文结构严谨的特色。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课文驳论与立论并重 的论证特点。 [教学方法] 问答式,探究式,讲读讨论式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慨叹玄虚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XuánkǎiKuāng有所感触而叹息。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哄骗。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听课文1、题目属什么句式? 题目属反问句式。2、为什么不用《论自信力的有无》而用这样的反问句式的论题? 用反问句式的题目,可强调突出正面的肯定答复,更鲜明,更醒目体现驳论的题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释题作者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 论点 驳论敌 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 观点新课1、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论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 对方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方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1、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 。2、不 久:只希望着“国联” 。3、现 在:一味“求神拜佛” 。 知识点探究:文章开头一句用冒号领起了三个句子,用破折号表延伸。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哪些人的言论、愿望、做法呢? 全体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中的一部分中国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里指的“中国人” 指的是部分的?还是全体的? 第二段句首用“于是”表过渡、依据。“有人” 这里指的是谁? 知识点探究:2、作者为什么认为这个论点是错误?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突破口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直接反驳 第四段中在剖析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时,作者特别指出:“失掉了他信力倒是一条生路”,为什么说“倒是一条生路呢? 第三段中说“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这里的“中国人”是指哪些中国人?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这一类人们……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被抹杀。3、作者正面提出了什么论点?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间接反驳鲁迅心目中的中国的脊梁鲁迅认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不是帝王将相、状元宰相,而是被压迫的人民!对广大人民充满深厚的民族感情和赞美之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赞美了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了他们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说明了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作者指出: 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要自己去看地底下。4、作者在结尾得出了什么结论?总结: 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突破口”,因为敌论据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对方最弱的环节在于论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样的反驳强劲有力。 我们要学习这种驳论的方式。 在驳论中,可以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反驳。 文章论证特点一由驳论证入手驳倒论点中国人 失掉自 信力了 中国人失掉他信力 中国人发展自欺力文章论证特点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国人 失掉自 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自己去看地底下文章论证特点三破得有力,立得牢固(一)论敌的论点论据论据论点两年前:不 久:现 在: 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反驳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 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 不自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文章结构内容 (三)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 梁文中很多“人”的句子,具体分析:1、于是有人(A)慨叹曰:中国人(B)失掉了自信力。 A指:国民党反动派和御用文人; B指: 全体中国人。 2、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指:国民党反动派和御用文人;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指:国民党反动派和御用文人; 4、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指:广大人民。 文中很多“人”的句子,具体分析:5、埋头苦干的人: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6、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和外来入侵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的人。如陈胜、吴广、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7、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王安石等人 8、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9、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指:上面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等。 10、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一部分人(B)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A指:所有中国人; B指:国民党反动派和御用文人。 11、要论中国人,必须…… 指: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广大的中国人。布置作业1)结合本文你认为杂文在写法及取材上有什么特点? 2)按本文命题,以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友谊、品德等为范围每人出两个命题。   例: 1.小节无害吗?   2.天生我才必有用吗?作业重在引导学动脑、动手、动笔,学以致用落实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