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09: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上学期永安市初中期末质量抽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題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
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史记》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从寄居于天然洞穴,到用双手营建房舍,一幢幢民居升起在中华
大地的地平线上。这是一个伟大的文明进步,推动这一文明进步的最主要因素是
A.打制石器的发明
B.懂得使用火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私有财产的出现
3.在半坡遗址上建成的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半坡居民生
活状况的是
A.干栏式建筑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猪纹陶钵
D.司母戊鼎
4.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大
禹治水”等。这些神话传说
A.是认识远古社会的实物史料
B.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C.印证中华文明步入奴隶社会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5.图1等级示意图内容反映的制度是

天子
A.禅让制
B.世袭制
诗候
C.分封制
D.郡县制
盘葡金置通
脚大夫
6.商周青铜器制作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
岛虫贵曲密通香
整京食有蓝有后育东家爱美
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这说明商周A一
麦朵
图1
青铜器
A.铸造历史悠久
B.装饰风格鲜明
C.生产规模庞大
D.制作工艺高超
7.图2是甲骨文“国”字的初体,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卫“城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
图2域十武器→甲骨文“国”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8.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东迁的时间换作世纪年代表示为
A.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B.7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7世纪80年代
9.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瓦解
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0.春秋时期,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下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诚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关注民生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2.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材料叙述的是百家争鸣的
A.背
B.内容
C.影响
D.原因
13.与图3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西周
春秋战国
西汉
图3
A.上承夏商,创立分封
B.诸侯争霸,社会变
C.百家争鸣,诸国变法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4.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
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A.秦朝疆域
B.秦朝制度
C.秦朝工程
D.秦的暴政
15.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
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
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
B.法律制度严酷
C.强化地方管理
D.行政效率提高
16.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
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17,下表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
中央
封国
人口数量
45万人
850万人
辖郡数量
15个
39个
A,北击匈奴
B.推恩令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尊崇儒术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