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染色体
B.原核细胞的DNA一般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C.乳酸菌、发菜、霉菌等都不具有核膜
D.真核细胞中存在核糖体,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核糖体
2.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0天时,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显色
B.从10至40天,均检测不到任何蛋白质
C.第40天时,加入碘液后,出现蓝色
D.第30天时,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颗粒
3.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一条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形成,下列关于肌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肌红蛋白发生水解时,会产生水 B.肌红蛋白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C.变性后的肌红蛋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肌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4.2023年5月3日《Nature》报道,林爱福团队揭示了 LncRNA通过重编程铁代谢调控肿瘤进程。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作为DNA的产物之一,其参与诸多重要细胞生命活动进程,包括细胞周期、代谢增殖等,且在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含有DNA 和 RNA两类核酸 B.DNA和LncRNA分子中所含的元素一定不同
C.LncRNA 分子被彻底水解后产生6 种有机物 D.LncRNA中所含的五碳糖可作为能源物质
5.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原核细胞的核膜也具有两层膜,有利于控制物质的进出
C.核仁控制着细胞代谢
D.染色质上的DNA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6.图表示从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主要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不同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D.分析沉淀(核糖体)的成分含有磷脂分子
7.图为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图中编号中属于选择透性膜的是②④
B.将该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原生质层中的紫色会越来越浅
C.将该细胞浸入低浓度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会增大,当其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替代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8.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转运蛋白数量
B.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下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二氧化锰和酶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还能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在不同温度下,活性一定不相同
10.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其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激酶能降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活化能
B.蛋白质磷酸化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C.“分子开关”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来调控蛋白质活性
D.人体细胞处于运动时,或静止时,ATP含量基本相同
11.在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其中①~③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②阶段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CO2,产生少量ATP
C.③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H2O
D.人在缺氧时的产物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12.如图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和③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上
B.提取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③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①②
D.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①②③完全不吸收绿光
14.图是人体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肠腔内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通过Na+驱动的同向协同转运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
B.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
C.同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D.Na+-K+ATP酶可以形成并维系细胞外液体的高钠离子浓度
13.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蛋白质共有2条肽链 B.此蛋白质共有95个肽键
C.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2个氨基 D.此蛋白质形成时共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4
15.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核苷三磷酸(NTP)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dNTP和NTP也可以作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TP和NTP完全水解可以得到1分子碱基,1分子五碳糖和3分子磷酸
B.NTP、dNTP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
C.用32P标记ATP的α位的P,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可使RNA分子被标记
D.若X表示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dNTP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16.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CO2的体积/消耗O2的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 min后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刻度管的横截面积为1 mm2。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置1中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B.x代表消耗O2的体积,y代表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的差值
C.该实验中的发芽种子中,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而不是脂质
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下图为动物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下图中过程1和2推断,该动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 胞吞 ,该过程的完成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完成此过程依赖于病毒外侧有一层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非常相似的结构,据图所知该结构最可能直接来自于宿主细胞的_________,该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
(2)病毒感染后,一般情况下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例如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细胞中核糖体产生此物质分泌到体液中的过程还需要细胞器_________的参与。细胞中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称为_________
18.(每空2分,特殊标记1分,共12分)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1分)、______(1分)(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另外,一部分离子被运入液泡内,通过调节细胞液的渗透压促进根细胞_____,从而降低细胞内盐浓度。
(2)盐地碱蓬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与细胞液、细胞膜外的pH不同。这种差异主要由H+-ATP泵以_________方式将H+转运到细胞外和液泡内来维持的。这种H+分布特点为图中的_________蛋白运输Na+提供了动力。
(3)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农业生产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有_________。
19.(每空2分,特殊标记1分,共14分)下图中甲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乙和丙分别是温度和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酵母细胞中可进行的过程是134(填序号),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 _________(填序号)。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______(填字母,1分)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能否影响甲图中的①~④四个过程,____(1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酵母菌的呼吸情况,则曲线Ⅱ表示 有氧 呼吸类型。如果在瓶中培养酵母菌时,测定出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有 3/7 (以比例表示)的底物用于曲线Ⅰ所示的呼吸类型。
(4)由乙、丙两图可知,贮存水果时应保持 低温、低氧 的条件。
20.(每空2分,特殊标记1分,共10分)β—淀粉酶在谷类植物的种子中含量丰富,常被应用于啤酒酿造和食品加工业中。小华为探究β—淀粉酶在温度为70℃时是否具有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另:斐林试剂检测时,水浴加热所需的温度是50℃~65℃):
(1)补充完整该实验的步骤,第一步:10mL淀粉溶液 。本实验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预测实验结果:若两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1分)和_________(1分),则表明β—淀粉酶在温度为70℃时具有活性。
(4)探究结果发现,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加热15分钟即失活,但与之相反,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在pH<3.6时失活。小华发现小麦种子提取液中同时含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分别探明两种酶活性的差异,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小麦种子提取液0.5mL→X处理→将处理后的提取液加到10mL淀粉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较短时间)加适量碘液显色;
Ⅱ.小麦种子提取液0.5mL→使α-淀粉酶失活→将处理后的提取液加到10mL淀粉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较短时间)加适量碘液显色。
X处理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若Ⅰ中的颜色显著 (填“深于”或“浅于”)Ⅱ中的,则表明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21.(每空2分,共12分)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叶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
(3)对a 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 klx(填图丙中的字母)以上才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增重)状态。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 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M 点的位置理论上会向_________移动。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染色体
B.原核细胞的DNA一般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C.乳酸菌、发菜、霉菌等都不具有核膜
D.真核细胞中存在核糖体,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核糖体
2.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0天时,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显色
B.从10至40天,均检测不到任何蛋白质
C.第40天时,加入碘液后,出现蓝色
D.第30天时,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颗粒
3.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一条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形成,下列关于肌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肌红蛋白发生水解时,会产生水 B.肌红蛋白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C.变性后的肌红蛋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肌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4.2023年5月3日《Nature》报道,林爱福团队揭示了 LncRNA通过重编程铁代谢调控肿瘤进程。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作为DNA的产物之一,其参与诸多重要细胞生命活动进程,包括细胞周期、代谢增殖等,且在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含有DNA 和 RNA两类核酸 B.DNA和LncRNA分子中所含的元素一定不同
C.LncRNA 分子被彻底水解后产生6 种有机物 D.LncRNA中所含的五碳糖可作为能源物质
5.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原核细胞的核膜也具有两层膜,有利于控制物质的进出
C.核仁控制着细胞代谢
D.染色质上的DNA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6.图表示从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主要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不同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D.分析沉淀(核糖体)的成分含有磷脂分子
7.图为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图中编号中属于选择透性膜的是②④
B.将该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原生质层中的紫色会越来越浅
C.将该细胞浸入低浓度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会增大,当其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替代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8.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转运蛋白数量
B.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下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二氧化锰和酶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还能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在不同温度下,活性一定不相同
10.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其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激酶能降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活化能
B.蛋白质磷酸化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C.“分子开关”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来调控蛋白质活性
D.人体细胞处于运动时,或静止时,ATP含量基本相同
11.在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其中①~③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②阶段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CO2,产生少量ATP
C.③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H2O
D.人在缺氧时的产物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12.如图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和③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上
B.提取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③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①②
D.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①②③完全不吸收绿光
14.图是人体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肠腔内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通过Na+驱动的同向协同转运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
B.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
C.同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D.Na+-K+ATP酶可以形成并维系细胞外液体的高钠离子浓度
13.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蛋白质共有2条肽链 B.此蛋白质共有95个肽键
C.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2个氨基 D.此蛋白质形成时共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4
15.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核苷三磷酸(NTP)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dNTP和NTP也可以作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TP和NTP完全水解可以得到1分子碱基,1分子五碳糖和3分子磷酸
B.NTP、dNTP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
C.用32P标记ATP的α位的P,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可使RNA分子被标记
D.若X表示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dNTP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16.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CO2的体积/消耗O2的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 min后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刻度管的横截面积为1 mm2。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置1中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B.x代表消耗O2的体积,y代表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的差值
C.该实验中的发芽种子中,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而不是脂质
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下图为动物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下图中过程1和2推断,该动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 胞吞 ,该过程的完成说明生物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的结构特点。完成此过程依赖于病毒外侧有一层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非常相似的结构,据图所知该结构最可能直接来自于宿主细胞的 核膜 ,该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
(2)病毒感染后,一般情况下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例如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细胞中核糖体产生此物质分泌到体液中的过程还需要细胞器 线~、内~、高~ 的参与。细胞中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称为 生物膜系统
18.(每空2分,特殊标记1分,共12分)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 协助扩散 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抑制(1分)、 激活(1分)(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另外,一部分离子被运入液泡内,通过调节细胞液的渗透压促进根细胞 吸水 ,从而降低细胞内盐浓度。
(2)盐地碱蓬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与细胞液、细胞膜外的pH不同。这种差异主要由H+-ATP泵以主动运输 方式将H+转运到细胞外和液泡内来维持的。这种H+分布特点为图中的 SOS1和NHX 蛋白运输Na+提供了动力。
(3)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农业生产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有浇水、施Ca肥 。
19.(每空2分,特殊标记1分,共14分)下图中甲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乙和丙分别是温度和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酵母细胞中可进行的过程是134(填序号),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124 (填序号)。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 B (填字母,1分)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能否影响甲图中的①~④四个过程,能(1分),原因是 四过程均需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
(3)丙图表示酵母菌的呼吸情况,则曲线Ⅱ表示 有氧 呼吸类型。如果在瓶中培养酵母菌时,测定出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有 3/7 (以比例表示)的底物用于曲线Ⅰ所示的呼吸类型。
(4)由乙、丙两图可知,贮存水果时应保持 低温、低氧 的条件。
20.(每空2分,特殊标记1分,共10分)β—淀粉酶在谷类植物的种子中含量丰富,常被应用于啤酒酿造和食品加工业中。小华为探究β—淀粉酶在温度为70℃时是否具有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另:斐林试剂检测时,水浴加热所需的温度是50℃~65℃):
(1)补充完整该实验的步骤,第一步:10mL淀粉溶液 。本实验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原因是 斐林试剂的加热温度,不影响β—淀粉酶的活性 。
(2)预测实验结果:若两试管中的现象为 不变蓝(1分)和 不变蓝或浅蓝(1分),则表明β—淀粉酶在温度为70℃时具有活性。
(4)探究结果发现,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加热15分钟即失活,但与之相反,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在pH<3.6时失活。小华发现小麦种子提取液中同时含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分别探明两种酶活性的差异,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小麦种子提取液0.5mL→X处理→将处理后的提取液加到10mL淀粉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较短时间)加适量碘液显色;
Ⅱ.小麦种子提取液0.5mL→使α-淀粉酶失活→将处理后的提取液加到10mL淀粉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较短时间)加适量碘液显色。
X处理的具体方法是 70℃加热15分钟 。若Ⅰ中的颜色显著 (填“深于”或“浅于”)Ⅱ中的,则表明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21.(每空2分,共12分)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叶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会变成白色,原因是 绿色叶片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
(2)图乙中A的作用是 提供 NADPH、ATP,①表示的过程是 CO2固定 。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 C5、NADPH、ATP 。
(3)对a 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Y klx(填图丙中的字母)以上才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增重)状态。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 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M 点的位置理论上会向 左下 移动。
01-12:B D D A D D A B A B B C
13-16:C A D C
17.(12分)(1) 胞吞 (一定的)流动性 核膜(或细胞核) 磷脂双分子层
(2)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写2即可) 生物膜系统
18.(12分) (1) 协助扩散 抑制(1分) 激活(1分) 吸水
(2)主动运输 SOS1和NHX
(3)通过灌溉降低土壤溶液浓度(或增施钙肥)
19.(14分)(1)①③④ ①②④
(2)B(1分)
能(1分)因为这四个过程均需在酶催化作用下进行,而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3)有氧 3/7
(4)低温、低氧
20.(10分)(1)10mL淀粉溶液
使用斐林试剂时(水浴加热)的温度,不会再改变β—淀粉酶的活性
(2)①号试管不变蓝(1分) ②号试管不变蓝(或蓝色变浅)(1分)
(3)70℃加热15分钟 深于
21. (12分)(1) 绿色叶片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
(2) 为还原C3提供还原剂、提供能量 CO2的固定 ATP,NADPH,C5
(3) Y 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