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校训,只有两个字,叫做:“厚生”
导入新课
教育文化事业
的发展
制作:黎燕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模拟船政学堂学生上课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百日维新时期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 (天津
南洋公学 (上海)
京师大学堂
新式学堂是晚清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创办新式学堂
晚清出现的新式学堂主要有3种类型
①外国教会创办的学堂,它们出现最早
②是由清政府开设的近代学堂
③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及各种民间团体创办的新式学堂
教会学校的宗旨是“使学生能成为社会上和教会里有势力的人物,成为一般人民的先生和领袖”,以便用基督教征服整个中国。
清末的新式学堂,既不同于旧式私塾,又不同于中日甲午战前的洋务学堂,近代色彩更加鲜明。
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大通师范学堂等便是其中的著名者
创办新式学堂
新式学堂与旧式学堂有何区别?
教学内容
学习目的
学习方式
旧
新
以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为核心
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髓,还加入了适应近代化发展需要的课程,如外语、军事、自然科学等
为了应对科举考试,成为官员
培养学生的基本生产生活技能,更注重实用性
沿用了传统的“私塾教育”
打破陈规,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培养了一批务实有用人才
使教育开始摆脱科举制的束缚
客观上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办新式学堂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根据给出的资料,科举制存在多少年?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300年
废除科举制
①社会变革的推动
②西方文化的传入
③科举考试的僵化
④教育改革的要求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到西方教育和科学的方法和优点
僵化的考试形式使得考试变得更加机械化和应试化,难以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在当时的清朝政府中,有一些官员和教育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意义: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废除科举制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
它较为全面、详尽地记载了国内外重大事件
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称为旧中国的《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
宣传“三民主义”
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
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
新闻出版业
英商创办,面向国人
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安纳斯托·美查与三个友人,经过一年筹备的报纸终于问世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912年,史量才同张謇、赵竹君、应德闳、陈冷等人合股收购《申报》,后张謇等人退出,史量才独资接盘,并很快建造了这栋新的报馆大楼。
新闻出版业
清末上海强学会的言论机关报
倡导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
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
以上海和上海经济区各省的经济建设作为宣传重点兼及党的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工作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新闻出版业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本书
新中国成立前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式教科书
教会学校所用英语入门课本,首次采用中英文编排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功绩
既开眼看世界、又接续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以自身文化和人格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手推开全球化视野之窗,一手引进现代性价值,促使中华民族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商务印书馆启蒙思想、教育救国的事业如今已转变为启蒙思想、教育兴国
新闻出版业
中国的全国连锁书店,在1937年4月24日成立于延安清凉山,因该书店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出版集团之下,是国家官方的书店,也是官方刊物宣传与发售处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店。
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二次为新华书店题词,此次题词沿用至今
新闻出版业
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鲁迅
《阿Q正传》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对国民性之“奴性”的批判
文学艺术成就
2017年卖出9.3亿人民币的《山水十二条屏》
花鸟、走兽、虫鱼、家禽、山水、人物俱能,诗、书、画、印四绝,工笔与写意兼擅。
成为百年中国画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大画家,堪当起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精神上的中流砥柱,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中国画之旗手
美术成就
中国画代表作《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
《田横五百士》
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美术成就
《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邮票图片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充满了革命爱国主义的热力,掀起汹涌的抗日热潮,鼓舞民众携手加入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
这首歌
是民族存亡之际的呐喊
这首歌
是中华儿女心底的奋进之歌
从战歌,到国歌
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前进
无论身处何地
只要铿锵有力的国歌响起
那就是祖国的坐标
音乐成就
被誉为“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所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从1935到1940年的5年间,冼星海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写出了几百首抗战歌曲,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音乐成就
揭示了农村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变化,突出表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翻身做主人的心路历程
揭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深化了反封建的主题。
被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
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观念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恩爱夫妻的感人故事。
彭德怀高度评价赵树理作品
解放区文艺发展: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的沉默历史
影视成就
《十字街头》反映的是动乱时代青年人的悲喜剧,他们恋爱、失恋、生活、失业,影片最终以光明的结尾,预示着青年人勇敢面对人生
“鲁艺”时期的歌剧《白毛女》剧照
揭露了农民只有敢于反抗旧社会才会有熬出头的一天,否则就只有像杨白劳一样以死反抗,但地主阶级仍然耀虎扬威的压迫着农民。
影视成就
《马路天使》剧照
周璇
赵丹
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揭露了半封建法殖民地社会带给劳苦大众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苦难
影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