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3 23:21:20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共 值题,共33分。
一、 (33分, 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诩 (xǔ) 鞭挞(tà) 锲而不舍(qiè)
B. 教诲(huǐ) 肆虐(nüè) 废寝忘食(qǐn)
C. 迂回 (yū) 花蕾(lěi) 跌宕起伏(dàng)
D. 咀嚼(jiáo) 诧异(chà) 有的放矢(shǐ)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覆盖 寒暄 毋庸置疑
B. 默契 诡计 一筹莫展
C. 国粹 细腻 销声匿迹
D. 真缔 压榨 秋毫无范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个人信息的适度收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B.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穿越时空,培养、影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C.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是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D.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一语文 第1页(共8页)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江南,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品之如醉,探之弥深,令人目不暇接, 。千百年来,在自然与 的频繁互动中炼就的江南范儿, 以其独有的风韵, 活跃在文坛艺林,凝结于风土民俗, 进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之中。
A. 流连忘返 人性 描摹
B. 乐不思蜀 人文 描摹
C. 流连忘返 人文 镌刻
D. 乐不思蜀 人性 镌刻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清明踏青、端午划龙舟、重阳登高都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课文《劝学》出自《荀子》一书,该书全部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自著。
C. 与律诗相比,词的声韵、句式、节奏等有着更多的变化,更为自由灵活。
D. 《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诗纂《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6.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 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 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是陶炼, “不亦说乎” 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
高一语文 第2页 (共8页)
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A.“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B.“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D.“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
7.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电视剧《山海情》刻画了许多为脱贫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 剧中的村支书就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年轻人参与扶贫 , , , 。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 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 。
①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像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
②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门”
③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
④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
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8~11题。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感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 曰师曰弟子云者, 曾不如童子之师, 习其句读, 巫医、 乐师、 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 而使师之为道, 出于童子、 巫医、 乐师、百工之下, 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高一语文 第3页(共8页)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 代笔门客, 张口辄骂欧曾; 兔园蒙师, 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 道听未审, 议论其学术文章, 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 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 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 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 以为苟无其德, 宁虚其位, 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无可师 师:学习
B. 张口辄骂欧曾 辄: 于是, 就
C. 道听未审 审:审问
D. 以为苟无其德 苟:假如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惑而不能解 人非生而知之
B. 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以待后之学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高一语文 第4页(共8页)
11.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不求甚解、华而不实的学风。
B. 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耆之过。
D. 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 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高一语文 第5页(共8页)
第 Ⅱ 卷
注意事项:
1. 用蓝、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共6题, 共67分。
二、(7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3分)
(2)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蠢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4分)
三、(12分, 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3~15题。
赳赳老秦
油灯忽闪, 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我大骇, 喇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
来人微微一笑,盂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米的救兵。
我忙唤卫兵,燃亮璧灯。
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我验过手信,不假,碗实是咸阳来的。
兵呢,来了多少 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兵呢 我又问。
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死亡。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 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这老头,知道的事还不少。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兵呢 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就你一个人 是。
高一语文第6页(共8页)
你来救我们 是!
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 想到这一点, 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孟将军, 老者说, 依我三天的观察, 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 是士气。
士气 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 匈奴人骑马, 很多都不配鞍的, 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 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穹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你一个人 是的。
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这老头,难道真的身怀绝技 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练家子”。
孟将军,现在我命令你, 带上人跟我来后山。老者不怒自威,说究走出大帐。
我让卫兵火速叫齐众人。首先来到大帐的是李岩,他是我最得力的干将,骁勇善战, 曾单人独骑杀出匈奴的包围。我把刚才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他说已观察我们三天了 是的。
他进到大帐之内,你竟然没发觉 是的。
李岩的两个反问,让我头皮阵阵发麻,不由得嚣出冷汗。李岩说,这位老者不简单。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 就要上前。李砦一把扯住我。老大, 他可是我们新来的头啊,敢这样单挑我们,必有撒手锏。要不,我先上,你也好有个退路。
李岩放下长矛,也折了一根木棍。老者说,听滴楚了,规矩是戳到为止! 现在开始。老者边说话,身子边往前欺,已接近李岩,手中木棍迅速前伸,一下子就戳到了孪岩的胸口。李岩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输了。
你这叫偷袭, 不行,重来。 李岩不服气。
老者抬起木棍打到李岩嘴巴上,战场允许你重来吗,你这个死人。鲜血顺着李岩的口角流下来,李岩倔强地抬起头,双眼冒出怒火。
不服气是不 好,你们一起来。扰我边塞,杀我民众,今天不把你们碎尸万段,我死不瞑目。老者越说越激昂,木棍再一次打在李岩的脸上。
李岩怒不可遏, 扭头吆喝一声, 兄弟们, 上!
这次, 老头撒腿往后撤。
高一语文 第7页(共8页)
想跑, 没门。除了我, 大家嗷嗷叫地冲上去。 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邀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
见众人落入陷阱,老者抡起棍子向我冲来。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 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挟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抡起棍子向我打来。一下,二下,三下……疼痛赶走麻木,盖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乎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 弯刀一个上擦,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
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 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 。
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 围在老者身边, 哭成一团。
(原载《小说月刊》,有删改)
13. 请概括文中老者的人物特点。(4分)
14. 请阐释标题的作用。(4分)
15.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充合理的文字,使作品结尾更能突出主题。(4分)
四、(8分)
16.请从《登高》和《沁园春 长沙》中选择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段文学短评。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有理有据。不超过 150字。(8分)
五、(40 分)
17. 生活中对手无处不在, 对手是挑战, 也是一种激励。 请以“对手”为题,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高一语文 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