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第一节 深入理解防灾减灾
高中地理·选修5·鲁教版
[课标要求]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目标阐释]1.了解减灾防灾的内涵和国际社会在减灾防灾中的努力。2.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急措施。3.应用探寻减灾防灾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防灾能力。
一、减灾防灾的涵义
1.涵义: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 的发生并 发生时的损失。
2.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 、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3.减灾目标的实现
(1)有赖于经济和 发展水平的提高。
(2)有赖于 的进步。
(3)有赖于 的和谐发展。
减少灾害
减轻灾害
减少灾害
科技
人的观念
人类和自然
4.减灾防灾与发展关系密切
(1)减少灾害损失相当于 了国内生产总值;是 很高的事业。
(2)减灾还有利于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有助于
目标的实现。
5.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原则
(1)必须与 治理相结合。
(2)减灾工程与 相协调。
增加
投入产出比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周边环境
减灾防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日本气象厅报告,2014年7月12日03时22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7.1度,东经142.3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3人受伤,尽管目前海啸警报已经解除,但当局呼吁民众暂时不要前往海边。
材料二 为预防并尽可能减低地震危害,日本内阁设有中央防灾会议,由首相担任会长。1978年日本制定《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在一般的政府网页上,都开设有防灾专栏,公布当地政府的防灾政策和措施,发布防灾训练信息,并教育市民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同时,建筑项目都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提高抗震强度。
(1)结合材料分析日本本州造成损失较小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其目的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提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其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1)政府制定应急措施 民众有较高的防灾意识 房屋的抗震能力较高
(2)树立防震意识,做好防震准备 掌握正确的逃震方法 学会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3)改变受灾体(建筑物)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
1.减灾防灾的核心在“减”,强调“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因为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异常变化的结果,如台风过境、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时造成的灾害。这些灾害是人类无法拒绝的,但通过预防措施可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还有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规范人类的活动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
再者,减少损失,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减灾有增产作用,能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减灾有利于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说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而不是“杜绝灾害”。
2.减灾防灾的实现条件、意义和原则
【迁移应用1】 有关减灾防灾的涵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减灾就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B.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即减少灾害、减轻灾情
C.减灾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事业
D.减灾防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A
二、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
1.社会行为
(1)加强 科学研究,组织减灾科技攻关。
(2)实施减灾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
(3)制定 。
(4)健全灾害管理法规,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5)开展社会减灾教育,提高全民 。
(6)加强 等。
自然灾害
减灾规划
减灾意识
国际合作
2.个人行为
拯救生命
团队
积极
三、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
1.国际减灾十年
(1)时间:1990~2000年。
(2)目的:通过国际社会 的努力,充分利用现有的 成就和开发新技术,提高各国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减轻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国特别是 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减灾活动重点:针对地震、飓风、 、水灾、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
协调一致
科学技术
发展中国家
海啸
2.国际减灾战略
(1)基本目标:提高社会对灾害的 ,通过减灾战略与 战略的结合,将原来对灾害的简单防御变为对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
(2)主要减灾战略
①提高公众对 的认识;
②政府对减轻灾害损害做出承诺;
③在减灾实施活动中确保 ;
④加强社区 建设。
防御能力
可持续发展
灾害危险
公众的参与
减灾网络
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中国有3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65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的洪水,2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纪录的大洪水,其中松花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流域性较大洪水。
材料二 如下图。
(1)由材料一、二可知,此次洪水灾害类型为________,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当遭遇突发洪水时,个人应怎样做才能获得逃生的机会?
(3)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答案 (1)暴雨洪水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不能惊慌失措,而应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顶部、大树、山丘或高坡等。
(3)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③准备逃生物资等。
1.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
2.减灾防灾的个人行为
作为公民个人,应该增强自己的减灾防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当灾难降临时,自救和互救是非常有效的减灾行为。
【迁移应用2】 下列叙述属于减灾中的社会行动的是
( )
①实施减灾工程 ②加强自救 、互救的训练 ③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④灾难降临时保持健康的心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要注意区别减灾防灾中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社会行动是政府领导做的工作,而不是个体行为。而个人行为是个人在灾难中应该怎样做。
1.减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2.主要减灾战略:提高公众认识,政府做出承诺,确保公众参与,加强网络建设。
教材P76活动
提示 1.此态度不正确。这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一种消极心态,它容易使人放弃自救和互救行动。
2.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句话。既有可能是政府领导下的社会行动不力,如预报与监测失误,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又有可能是个人行为不正确造成损失后对政府的不当埋怨。
3.此态度不正确。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地震具有周期性规律,一次地震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地震发生。
4.此态度不甚正确。其说法过于绝对。
5.此态度不正确。一方面,自然灾害不一定什么时候降临,不能放松警惕;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地区的灾难不能漠视和暗自庆幸,要进行救援。
6.此态度不正确。损失大小不能与死亡人数多少完全划等号,死亡人数是零,也可能损失很大。
7.此态度不正确,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于自然灾害应小心为妙,不能过于大意。
8.此态度不甚正确。自然灾害到来之前总会有预兆,只要加强监测,及时预报,是能够防御的。不能总是搬家,消极应对。
9.此态度不正确。防灾工程只能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能“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10.此态度正确。灾前措施是减灾防灾的核心。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