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太阳黑子是指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解答】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说法正确,A正确;
B、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B错误;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C错误;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11年,D错误。
故选A
2.若今天是公历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初八。下列图片中可以表示昨晚月相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七、八的月相为上弦月。上弦月呈半个圆面,其中圆面朝西。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因为农历十一月初八的月相是上弦月,圆面朝西,而天体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所以上弦月的圆片是B,B选项正确。
故选B
3.下列对月球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空是蔚蓝色的,飘着一片一片的白云
B.经常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C.人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
D.夜晚的月球一片冰天雪地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与地球相比月球具有的特点是:引力小;没有大气;没有水;不会出现天气现象。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天空是蔚蓝色的,飘着一片一片的白云,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天空背景是黑色的,A错误;
B、经常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B错误;
C、人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月球的引力小,所以能跳得更高,C正确;
D、夜晚的月球一片冰天雪地,月球上没有天气现象,D错误。
故选C
4.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北极圈全处于昼半球的范围,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解答】根据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选项中D图出现极昼现象所以D是夏至日的情况,D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 )
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
【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构成宇宙的结构层次是:由类似月球、地球构成的地月系→太阳系(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据此可知选项中是否存在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
【解答】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天王星和木星都是行星,是并列关系,A错误;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银河系包含太阳系,选项中从属关系错误,B错误;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概念中有从属关系,C正确;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哈雷彗星不属于地球,没有从属关系,D错误。
故选C
6.科学家们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开普勒 22b”。如图为美国航天局2011年12月5日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 22b”的行星的假想图。下列关于“开普勒 22b”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开普勒 22b”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开普勒 22b”表面温度与地球的表面温度相似
C.“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大气层
D.“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液态水
【答案】A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开普勒22b”是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恒星系中的一颗宜居行星。从宜居可知行星上的环境与地球的环境相似,由地球环境可判断选项。
【解答】A、“开普勒 22b”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行星,不属于太阳系,猜想错误,A正确;
B、“开普勒 22b”表面温度与地球的表面温度相似,宜居需要合适的温度,猜想合理,B错误;
C、“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大气层,宜居需要有大气,猜想合理,C错误;
D、“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液态水,宜居需要有液态水,猜想合理,D错误。
故选A
7.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上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低纬度热多高纬度热量少。
【解答】A、太阳西升东落,是自转引起的,因地球的自转仍是自西向东,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不可能出现,A错误;
B、没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由自转引起的,地球的自转不受影响,所以仍有昼夜交替,B错误;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地轴不倾斜之后,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不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所以气温不可能相同,C错误;
D、没有四季更替,由于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不同纬度带得到的热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将没有四季更替,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出现时,根据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运动可知,太阳先亏损于西缘复圆于东缘,据此可对日食图进行排序。
【解答】日食发生时,由于月球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所以太阳先亏损于西缘复圆于东缘,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C选项正确。
故选C
9.如图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D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根据图所示可知太阳直射点已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据此可确定此时北半球的节气。
【解答】根据图所示可知太阳直射点已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所以图示的时间应该是冬至,D选项正确。
故选D
10.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由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解答】当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时间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选项正确。
故选C
11.图中甲地正处于( )
A.黎明 B.正午 C.黄昏 D.深夜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始终能照亮半个地球,从图中可知甲地正好位于被照亮半个地球的中间,应处于白天的中间,由此可得到选项。
【解答】图中可知甲地正好位于被照亮半个地球的中间,应处于白天的中间,所以应该是日中正午,B选项正确。
故选B
12.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大量的黑奴从南方逃向北方寻求自由。在夜间悄悄行走时,他们互相传达:“朝着像饮水瓢的那个星座走。”这个星座是(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大犬座 D.猎户座
【答案】B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在北半球小熊星座的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小熊星座的七颗亮星构成的形状像饮水瓢,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由分析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大量的黑奴从南方逃向北方寻求自由。在夜间悄悄行走时,他们互相传达:“朝着像饮水瓢的那个星座走。”这个星座是指小熊座,B选项正确。
故选B
13.2014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六),木星与月球上演“木星合月”(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如图表示相关天体的位置关系,地球上的人观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由题中信息“木星合月”时,地球上看到月亮与木星在一直线上;
(2)根据图中地球、太阳、月亮的位置发现,月亮位于地球太阳连线的上方,所以当时的月相为上弦月,由此可确定选项。
【解答】由图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可知,此时的月相为上弦月,圆面朝西,A选项的月相为上弦月,所以A选项正确。
故选A
14.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B.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
C.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D.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甲图中太阳光照向地球的光线被小球挡住,在地球上出现小球的阴影,处于阴影区的人将能看到日食现象,这是日食的成因;
(2)乙图中,太阳光照在大球上,在大球后出现了较大的阴影区,小球运行到阴影区内,将出现月食现象,这是月食的成因。
【解答】由分析可知,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15.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过程中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面开始
C.天空一片黑暗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月球在中间;日轮的亏损从西缘开始,复圆于东缘;由于月球体积小在地球上的影子很小,所以能看到日食现象的地区很小;日食时天空逐渐变的暗淡再恢复明亮。
(2)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地球在中间;月轮的亏损从东缘开始,复圆于西缘;由于地球体积大在地球上后的阴影区面积很大,所以处于夜晚的半个地球的人都可能看到月食现象;月食时天空亮度变化很小。
【解答】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日食和月食时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A正确;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面开始,月食时从月轮的东面开始,B错误;
C、天空一片黑暗,日食时的天空亮度逐渐变化,C错误;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月食时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日食时能看到的地区很小,D错误。
故选A
16.下列现象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形成的是( )
A.钱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最大 B.无线电话等短波通信中断
C.夜晚天空中出现流星 D.印度洋大海啸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钱江大潮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有关。流星是陨石与大气层摩擦引起的现象。印度洋大海啸与海底发生地震相关。太阳活动对无线电话等短波通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解答】A、钱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最大,大潮与月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
B、无线电话等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对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产生扰动,B正确;
C、夜晚天空中出现流星,流星现象是由小天体与大气层摩擦出现的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
D、印度洋大海啸,印度洋大海啸是由海底发生的地震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17.下列现象中,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解答】①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引起的,错误;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③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昼长夜短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所以②③⑥由自转引起,C选项正确。
故选C
18.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形成的 B.陨星撞击形成的
C.雨水冲刷形成的 D.月球表面隆起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A和B都是其成因,但其主要的原因是陨星的撞击;月球上没有水蒸气,不会有雨水;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一种环形隆起,但并没有解释其成因。
【解答】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所以可得出主要原因是陨星撞击形成的,B选项正确。
故选B
19.如图是同学们在演示地球的运动,与图中呈现情景不相符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北京昼短夜长 D.赤道昼夜等长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图中用灯泡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注意观察地轴的倾斜方向,可发现此时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情景相符,A错误;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图中北极圈内应出现极夜现象,与情景不相符,B正确;
C、北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与情景相符,C错误;
D、赤道昼夜等长,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与情景相符,D错误。
故选B
20.2014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之间 B.3~4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由公历成分可对应找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2)由农历成分可对应找出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
【解答】根据2014年6月14日可知,此时接近6月21日夏至,所以公转位置应该在接近夏至日的地方,可判断1234表示的是错的。由农历五月十七可知,刚处于满月之后,满月是日地月三者处于一直线,地球在中间,图中5是满月的位置,所以应该是在5~6之间,C选项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 。
(2)这天的日期是 前后。
(3)南极圈以南地区昼夜情况是 。
(4)赤道上的昼夜情况是 。
(5)这段时期南半球是 季,昼夜长短情况是 。
【答案】(1)北回归线
(2)6月22日
(3)极夜
(4)昼夜平分
(5)冬;昼短夜长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夏至日(时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北纬 23.5°)。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这时是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解答】(1)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这天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3) 南极圈以南地区昼夜情况是极夜;
(4) 赤道上的昼夜情况是昼夜平分;
(5) 这段时期南半球是冬季,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2.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 (填具体日期)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填“春分”或“秋分”)。
(3)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此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答案】(1)
(2)12月22日;春分
(3)向北
(4)C
(5)B或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公转在A位置时,A是冬至,B是春分,C是夏至,D是秋分。A处时,冬至日的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B处时,节气是春分;
(3)A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处时太阳直射赤道,C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解答】(2)A处时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地球处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
(3)A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所以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北;
(4)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所以应该在C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根据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可知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赤道,所以此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B或D处。
故答案为:(2)12月22日、春分;(3)向北;(4)C;(5)B或D
23.“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科学家将实现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
(1)表中所提的问题,应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 实验思路来验证。
问题 实验思路
例: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 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比较
月球表面有空气吗? 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
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
(2)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但许多疑问至今还没有解开,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答,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 。
【答案】(1)B
(2)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问题“月球表面有空气吗”,A与引力的大小有关,B与是否有大气层有关。据此可确定选项;
(2)要提出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是很多的,如外星生物、宇宙有无边际等。
【解答】(1)要研究月球表面有空气吗?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主要是与引力有关。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流星是小天体穿过大气时与空气摩擦燃烧出现流星现象,所以有无流星现象能说明月球上有无空气,所以可选择B实验来验证;
(2)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故答案为:(1)B;(2)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24.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古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水星的是 ,表示地球的是 。(填序号)
(2)下列各项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_______ (多选)。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1)1;3
(2)B;C;D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可判断选项;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解答】(1)根据行星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可知,图中表示水星的是1,表示地球的是3;
(2)下列各项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与太阳活动无关;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强时会影响短波通信,与太阳活动有关;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太阳活动有关;
D、产生磁暴现象,太阳活动强时会出现磁暴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
符合题意的有BCD。
故答案为:(1)1、3;(2)BCD
25.七夕节(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说在七夕节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会,故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如图所示为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图,指出七夕节时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填字母)。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 ,我国农历月份就是据此确定的。试列举一个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
【答案】D;朔望月;中秋节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是月球在日地连线的上方;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解答】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是月球在日地连线的上方,所以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D。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月份就是据此确定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故答案为:D、朔望月、中秋节(春节、端午、重阳等)
26.甲、乙两图分别是冬至日和夏至日上海某教室中午时分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的是 图。
(2)甲图所示的当日,太阳直射的纬度线是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甲、乙两图中,与六月中旬中午时分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 图,此时地球公转至 所在的位置附近。
【答案】(1)甲;乙
(2)南回归线;极夜
(3)乙;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上海位于北半球,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的情况,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冬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少;
(2)从甲图中窗的影子可知,甲图是冬至时的情景,根据冬至日时的太阳直射点和极昼夜情况可回答此小题;
(3)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根据六月中旬与这两时间的差距大小可确定答案。
【解答】(1)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至日太阳高度大,影子短。甲图太阳高度小,影子长,所以甲图表示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越多,乙图太阳高度大所以获得热较多的是乙图;
(2)甲图是冬至日时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六月中旬与夏至日6月22日接近,所以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乙图,此时地球公转至B所在的位置附近。
故答案为:(1)甲、乙;(2)南回归线、极夜;(3)乙、B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光球层的字母是 ,代表色球层的字母是 。
(2)北美、中国等地区发生的大范围手机(移动电话)通信短时间突然中断事件与 有关。
(3)图乙中反映许多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与 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约为 年。
【答案】(1)A;B
(2)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增强)
(3)太阳黑子数;11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3)根据图中太阳黑子的变化规律与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去确定是否有关。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11年,由此可分析出答案。
【解答】(1)根据太阳大气层的顺序可知,光球层是A,色球层是B;
(2)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出现通信短时间中断事件,所以与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增强)有关;
(3)根据图线可知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与太阳黑子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一致约为11年。
故答案为:(1)A、B;(2)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增强);(3)太阳黑子数、11
28.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月相为 ,农历大致日期为 。
(2)A,B,C,D四处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处。
【答案】(1)满月;十五、十六
(2)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地球在中间月相为满月,此时的时间为十五或十六;
(2)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解答】(1)A处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此时的月相为满月,农历大致日期为十五、十六;
(2)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所以C处可能发生日食。
故答案为:(1)满月、十五或十六;(2)C
29.下面是某同学在寒假期间写的一篇日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其中明显存在三处错误,请依次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5年2月18日
今天晚上是除夕夜,也就是说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今天的晚餐特别丰盛,妈妈做了好多菜。吃完饭后,我和爸爸一起到外面赏月,今天的月亮可真圆、真亮。天上也有许多星星,他们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说话。
突然,爸爸对我说:“快看,北极星,就在我们的正南方!多么明亮!”
我看了以后说:“当然了,它可是大熊星座最亮的一颗星呀!”
①
②
③
【答案】除夕(农历三十)晚上的月相是新月,不可能有“真圆、真亮”的月亮;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除夕夜是农历三十,春节是农历初一。这两天的月相是接近新月。北极星是北极上方的一颗亮星,在小熊星座上。据此可找出这段话中的错误。
【解答】除夕夜是农历三十,看不到圆圆的月亮;北极星应该位于正北方不可能出现在正南方;北极是小熊星座上的亮星不是大熊星座的亮星。
故答案为:除夕(农历三十)晚上的月相是新月,不可能有“真圆、真亮”的月亮;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
2.若今天是公历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初八。下列图片中可以表示昨晚月相的是( )
A. B. C. D.
3.下列对月球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空是蔚蓝色的,飘着一片一片的白云
B.经常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C.人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
D.夜晚的月球一片冰天雪地
4.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A. B.
C. D.
5.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 )
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
6.科学家们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开普勒 22b”。如图为美国航天局2011年12月5日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 22b”的行星的假想图。下列关于“开普勒 22b”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开普勒 22b”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开普勒 22b”表面温度与地球的表面温度相似
C.“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大气层
D.“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液态水
7.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8.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9.如图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11.图中甲地正处于( )
A.黎明 B.正午 C.黄昏 D.深夜
12.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大量的黑奴从南方逃向北方寻求自由。在夜间悄悄行走时,他们互相传达:“朝着像饮水瓢的那个星座走。”这个星座是(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大犬座 D.猎户座
13.2014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六),木星与月球上演“木星合月”(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如图表示相关天体的位置关系,地球上的人观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B.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
C.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D.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15.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过程中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面开始
C.天空一片黑暗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16.下列现象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形成的是( )
A.钱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最大 B.无线电话等短波通信中断
C.夜晚天空中出现流星 D.印度洋大海啸
17.下列现象中,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8.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形成的 B.陨星撞击形成的
C.雨水冲刷形成的 D.月球表面隆起
19.如图是同学们在演示地球的运动,与图中呈现情景不相符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北京昼短夜长 D.赤道昼夜等长
20.2014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之间 B.3~4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 。
(2)这天的日期是 前后。
(3)南极圈以南地区昼夜情况是 。
(4)赤道上的昼夜情况是 。
(5)这段时期南半球是 季,昼夜长短情况是 。
22.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 (填具体日期)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填“春分”或“秋分”)。
(3)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此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23.“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科学家将实现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
(1)表中所提的问题,应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 实验思路来验证。
问题 实验思路
例: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 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比较
月球表面有空气吗? 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
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
(2)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但许多疑问至今还没有解开,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答,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 。
24.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古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水星的是 ,表示地球的是 。(填序号)
(2)下列各项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_______ (多选)。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25.七夕节(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说在七夕节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会,故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如图所示为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图,指出七夕节时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填字母)。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 ,我国农历月份就是据此确定的。试列举一个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
26.甲、乙两图分别是冬至日和夏至日上海某教室中午时分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的是 图。
(2)甲图所示的当日,太阳直射的纬度线是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甲、乙两图中,与六月中旬中午时分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 图,此时地球公转至 所在的位置附近。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光球层的字母是 ,代表色球层的字母是 。
(2)北美、中国等地区发生的大范围手机(移动电话)通信短时间突然中断事件与 有关。
(3)图乙中反映许多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与 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约为 年。
28.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月相为 ,农历大致日期为 。
(2)A,B,C,D四处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处。
29.下面是某同学在寒假期间写的一篇日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其中明显存在三处错误,请依次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5年2月18日
今天晚上是除夕夜,也就是说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今天的晚餐特别丰盛,妈妈做了好多菜。吃完饭后,我和爸爸一起到外面赏月,今天的月亮可真圆、真亮。天上也有许多星星,他们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说话。
突然,爸爸对我说:“快看,北极星,就在我们的正南方!多么明亮!”
我看了以后说:“当然了,它可是大熊星座最亮的一颗星呀!”
①
②
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太阳黑子是指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解答】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说法正确,A正确;
B、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B错误;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C错误;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11年,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七、八的月相为上弦月。上弦月呈半个圆面,其中圆面朝西。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因为农历十一月初八的月相是上弦月,圆面朝西,而天体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所以上弦月的圆片是B,B选项正确。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与地球相比月球具有的特点是:引力小;没有大气;没有水;不会出现天气现象。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天空是蔚蓝色的,飘着一片一片的白云,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天空背景是黑色的,A错误;
B、经常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B错误;
C、人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月球的引力小,所以能跳得更高,C正确;
D、夜晚的月球一片冰天雪地,月球上没有天气现象,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北极圈全处于昼半球的范围,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解答】根据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选项中D图出现极昼现象所以D是夏至日的情况,D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构成宇宙的结构层次是:由类似月球、地球构成的地月系→太阳系(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据此可知选项中是否存在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
【解答】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天王星和木星都是行星,是并列关系,A错误;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银河系包含太阳系,选项中从属关系错误,B错误;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概念中有从属关系,C正确;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哈雷彗星不属于地球,没有从属关系,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开普勒22b”是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恒星系中的一颗宜居行星。从宜居可知行星上的环境与地球的环境相似,由地球环境可判断选项。
【解答】A、“开普勒 22b”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行星,不属于太阳系,猜想错误,A正确;
B、“开普勒 22b”表面温度与地球的表面温度相似,宜居需要合适的温度,猜想合理,B错误;
C、“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大气层,宜居需要有大气,猜想合理,C错误;
D、“开普勒 22b”上存在着液态水,宜居需要有液态水,猜想合理,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上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低纬度热多高纬度热量少。
【解答】A、太阳西升东落,是自转引起的,因地球的自转仍是自西向东,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不可能出现,A错误;
B、没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由自转引起的,地球的自转不受影响,所以仍有昼夜交替,B错误;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地轴不倾斜之后,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不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所以气温不可能相同,C错误;
D、没有四季更替,由于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不同纬度带得到的热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将没有四季更替,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出现时,根据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运动可知,太阳先亏损于西缘复圆于东缘,据此可对日食图进行排序。
【解答】日食发生时,由于月球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所以太阳先亏损于西缘复圆于东缘,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C选项正确。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根据图所示可知太阳直射点已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据此可确定此时北半球的节气。
【解答】根据图所示可知太阳直射点已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所以图示的时间应该是冬至,D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由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解答】当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时间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选项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始终能照亮半个地球,从图中可知甲地正好位于被照亮半个地球的中间,应处于白天的中间,由此可得到选项。
【解答】图中可知甲地正好位于被照亮半个地球的中间,应处于白天的中间,所以应该是日中正午,B选项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在北半球小熊星座的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小熊星座的七颗亮星构成的形状像饮水瓢,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由分析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大量的黑奴从南方逃向北方寻求自由。在夜间悄悄行走时,他们互相传达:“朝着像饮水瓢的那个星座走。”这个星座是指小熊座,B选项正确。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由题中信息“木星合月”时,地球上看到月亮与木星在一直线上;
(2)根据图中地球、太阳、月亮的位置发现,月亮位于地球太阳连线的上方,所以当时的月相为上弦月,由此可确定选项。
【解答】由图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可知,此时的月相为上弦月,圆面朝西,A选项的月相为上弦月,所以A选项正确。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甲图中太阳光照向地球的光线被小球挡住,在地球上出现小球的阴影,处于阴影区的人将能看到日食现象,这是日食的成因;
(2)乙图中,太阳光照在大球上,在大球后出现了较大的阴影区,小球运行到阴影区内,将出现月食现象,这是月食的成因。
【解答】由分析可知,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月球在中间;日轮的亏损从西缘开始,复圆于东缘;由于月球体积小在地球上的影子很小,所以能看到日食现象的地区很小;日食时天空逐渐变的暗淡再恢复明亮。
(2)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地球在中间;月轮的亏损从东缘开始,复圆于西缘;由于地球体积大在地球上后的阴影区面积很大,所以处于夜晚的半个地球的人都可能看到月食现象;月食时天空亮度变化很小。
【解答】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日食和月食时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A正确;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面开始,月食时从月轮的东面开始,B错误;
C、天空一片黑暗,日食时的天空亮度逐渐变化,C错误;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月食时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日食时能看到的地区很小,D错误。
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钱江大潮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有关。流星是陨石与大气层摩擦引起的现象。印度洋大海啸与海底发生地震相关。太阳活动对无线电话等短波通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解答】A、钱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最大,大潮与月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
B、无线电话等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对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产生扰动,B正确;
C、夜晚天空中出现流星,流星现象是由小天体与大气层摩擦出现的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
D、印度洋大海啸,印度洋大海啸是由海底发生的地震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解答】①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引起的,错误;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③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昼长夜短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所以②③⑥由自转引起,C选项正确。
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A和B都是其成因,但其主要的原因是陨星的撞击;月球上没有水蒸气,不会有雨水;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一种环形隆起,但并没有解释其成因。
【解答】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所以可得出主要原因是陨星撞击形成的,B选项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图中用灯泡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注意观察地轴的倾斜方向,可发现此时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情景相符,A错误;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图中北极圈内应出现极夜现象,与情景不相符,B正确;
C、北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与情景相符,C错误;
D、赤道昼夜等长,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与情景相符,D错误。
故选B
20.【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由公历成分可对应找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2)由农历成分可对应找出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
【解答】根据2014年6月14日可知,此时接近6月21日夏至,所以公转位置应该在接近夏至日的地方,可判断1234表示的是错的。由农历五月十七可知,刚处于满月之后,满月是日地月三者处于一直线,地球在中间,图中5是满月的位置,所以应该是在5~6之间,C选项正确。
故选C
21.【答案】(1)北回归线
(2)6月22日
(3)极夜
(4)昼夜平分
(5)冬;昼短夜长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夏至日(时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北纬 23.5°)。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这时是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解答】(1)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这天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3) 南极圈以南地区昼夜情况是极夜;
(4) 赤道上的昼夜情况是昼夜平分;
(5) 这段时期南半球是冬季,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2.【答案】(1)
(2)12月22日;春分
(3)向北
(4)C
(5)B或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公转在A位置时,A是冬至,B是春分,C是夏至,D是秋分。A处时,冬至日的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B处时,节气是春分;
(3)A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处时太阳直射赤道,C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解答】(2)A处时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地球处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
(3)A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C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所以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北;
(4)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所以应该在C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根据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可知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赤道,所以此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B或D处。
故答案为:(2)12月22日、春分;(3)向北;(4)C;(5)B或D
23.【答案】(1)B
(2)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问题“月球表面有空气吗”,A与引力的大小有关,B与是否有大气层有关。据此可确定选项;
(2)要提出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是很多的,如外星生物、宇宙有无边际等。
【解答】(1)要研究月球表面有空气吗?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主要是与引力有关。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流星是小天体穿过大气时与空气摩擦燃烧出现流星现象,所以有无流星现象能说明月球上有无空气,所以可选择B实验来验证;
(2)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故答案为:(1)B;(2)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24.【答案】(1)1;3
(2)B;C;D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可判断选项;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解答】(1)根据行星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可知,图中表示水星的是1,表示地球的是3;
(2)下列各项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与太阳活动无关;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强时会影响短波通信,与太阳活动有关;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太阳活动有关;
D、产生磁暴现象,太阳活动强时会出现磁暴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
符合题意的有BCD。
故答案为:(1)1、3;(2)BCD
25.【答案】D;朔望月;中秋节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是月球在日地连线的上方;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解答】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是月球在日地连线的上方,所以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D。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月份就是据此确定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故答案为:D、朔望月、中秋节(春节、端午、重阳等)
26.【答案】(1)甲;乙
(2)南回归线;极夜
(3)乙;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上海位于北半球,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的情况,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冬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少;
(2)从甲图中窗的影子可知,甲图是冬至时的情景,根据冬至日时的太阳直射点和极昼夜情况可回答此小题;
(3)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根据六月中旬与这两时间的差距大小可确定答案。
【解答】(1)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至日太阳高度大,影子短。甲图太阳高度小,影子长,所以甲图表示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越多,乙图太阳高度大所以获得热较多的是乙图;
(2)甲图是冬至日时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六月中旬与夏至日6月22日接近,所以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乙图,此时地球公转至B所在的位置附近。
故答案为:(1)甲、乙;(2)南回归线、极夜;(3)乙、B
27.【答案】(1)A;B
(2)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增强)
(3)太阳黑子数;11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3)根据图中太阳黑子的变化规律与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去确定是否有关。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11年,由此可分析出答案。
【解答】(1)根据太阳大气层的顺序可知,光球层是A,色球层是B;
(2)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出现通信短时间中断事件,所以与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增强)有关;
(3)根据图线可知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与太阳黑子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一致约为11年。
故答案为:(1)A、B;(2)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增强);(3)太阳黑子数、11
28.【答案】(1)满月;十五、十六
(2)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地球在中间月相为满月,此时的时间为十五或十六;
(2)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解答】(1)A处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此时的月相为满月,农历大致日期为十五、十六;
(2)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所以C处可能发生日食。
故答案为:(1)满月、十五或十六;(2)C
29.【答案】除夕(农历三十)晚上的月相是新月,不可能有“真圆、真亮”的月亮;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除夕夜是农历三十,春节是农历初一。这两天的月相是接近新月。北极星是北极上方的一颗亮星,在小熊星座上。据此可找出这段话中的错误。
【解答】除夕夜是农历三十,看不到圆圆的月亮;北极星应该位于正北方不可能出现在正南方;北极是小熊星座上的亮星不是大熊星座的亮星。
故答案为:除夕(农历三十)晚上的月相是新月,不可能有“真圆、真亮”的月亮;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