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1 机械运动 同步测试(2)
一、填空题
1.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2012年台风“海葵”给浙江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此次台风强度大,范围广,其最大风速约为51米/秒,读作 ,其意义为 ,合 千米/时。
【答案】运动快慢;五十一米每秒;每秒钟运动51米;183.6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写法和读法,速度单位间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可回答此题。
【解答】速度是用来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012年台风“海葵”给浙江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此次台风强度大,范围广,其最大风速约为51米/秒,读作五十一米每秒,其意义为台风每秒钏运动51米,合183.6千米/时。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五十一米每秒;每秒钟运动51米
2.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比较 来判断运动的快慢,运动较快的是 车。
(2)乙图是比较 来判断运动的快慢,运动较快的是 车。
【答案】(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B
(2)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相同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二、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长短;三、比较物体的速度。
【解答】(1)甲图中从A、B两车行驶时间相同,路程不同,所以甲图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B车路程长所以B车运动快;
(2)乙图中C、D两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时间不同所以乙图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D所用时间短,所以D运动较快。
故答案为:(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B(2)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D
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的科学概念是(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用米/秒,常用单位有千米/时。千米/时中的时是单位时间的一个标准,是指以这个速度在一小时能通过多少距离,并不一定要开一小时。
【解答】由题意可知警察所讲的60千米/时,意思是这位女士以现在这个速度行驶在一小时内能行驶60千米,是一个速度概念,从这位女士的反驳中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速度这个概念,A选项正确。
故选A
4.一般人正常步行10分钟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6米 B.60米 C.600米 D.6000米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般人的正常步行速度为1~1.5米/秒,根据s=vt可以估计出10分钟通过的距离。
【解答】由路程计算公式s=vt,根据人步行的大致速度,和时间10分钟为600秒可知,10分钟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1米/秒×600秒=600米,C选项正确。
故选C
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2)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4)速度单位之间存在关系,可相互进行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解答】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
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三者间关系可用公式s=vt表示。由公式可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 ,路程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运动速度大如果时间比较短,通过路程可以很小,A错误;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物体运动时间是路程除以速度,如果路程很大,速度虽然大,时间仍可能很长,B错误;
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说法正确,C正确;
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运动路程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只要时间够长,速度即使小些路程也可以很大,D错误。
故选C
7.海洋是生物的大干世界,水中物种繁多。其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速度是40米/秒,在空气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千米,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褐海燕旗鱼猎豹 B.旗鱼褐海燕猎豹
C.猎豹褐海燕旗鱼 D.褐海燕猎豹旗鱼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时,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单位间可以相互转换;
(2)先将题中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算出来并统一单位,再进行排序,速度计算公式v=s/t。
【解答】由题意可知,旗鱼的速度是108千米/时。猎豹的速度是40米/秒,40×3.6千米/时=144千米/时。褐海燕的速度v=5千米/(1/60)时=300千米/时。所以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褐海燕>猎豹>旗鱼,D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8.“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同隧道人口处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伺题:
(1) 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时大灯相对汽车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 多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 (填“遵守”或“违反”)交通规则。
【答案】(1)静止
(2)遵守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个参照物,参照物选定后,将其他物体位置与这个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果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2)由速度公式v=s/t,根据隧道长度和通过的时间计算出汽车运动的速度,然后与限速80千米/时进行比较。
【解答】(1)判断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以汽车为参照物,大灯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所以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
(2)由公式v=s/t求汽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590千米/(2/60)h=77.7千米/时<80千米/时,所以通过隧道时遵守交通规则。
故答案为:(1)静止;(2)遵守
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娃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10时45分-10时15分=30分=0.5时;
(2)由交通指示片上的显示的距离可知,A地到B地通过的路程为120km-70km=50km,所用时间为0.5时,
所以轿车运动的速度为:v=s/t=50千米/0.5时=100千米/时;
(3)B地距南宁有70千米,轿车以1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为:t=s/v=70千米/100千米/时=0.7时=42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到达B地时的钟表示数与A地时的钟表示数可知,两者的差即是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2)由公式v=s/t可求出A地到B地的速度;
(3)根据公式t=s/v可求出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10.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 的。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路程时间图像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中对应时间中运动的路程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运动需要参照物,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称为运动,位置不变化的称为静止。图像能反映出同一物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的变化情况,能反映出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等信息。
【解答】根据跑步者的图像可知,跑步者在50秒时间内跑了200米,所以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v=s/t=200米/50秒=4米/秒。骑车者在30秒时间内运动了200米,骑车者的速度为v=s/t=200米/30秒=6.7米/秒,所以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当以跑步者为参照物时,骑车者的位置始终变化,所以骑车者是运动的。从图中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故答案为: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11. 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带”的12千米路段用时10分钟,比实施前减少了5分钟,该车速度提高了 千米/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
【答案】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速度计算公式v=s/t,根据实施“绿波带”前的路程和行驶时间计算出实施前速度。根据实施“绿波带”后的路程和行驶时间计算出实施后的速度。两者比较可得出提高的速度。汽车需要消耗能源,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环境,由行驶时间的缩短可从这几方向分析好处。
【解答】实施“绿波带”前的速度v=s/t=12千米/(15/60)h=48千米/时。实施“绿波带”后的速度v=s/t=12千米/(10/60)h=72千米/时,汽车提高的速度为:72千米/时-48千米/时=24千米/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故答案为: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12.小明猜想:水滴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可见他的猜想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由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答案】正确;1.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
(2)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解答】根据频闪照片显示出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水滴下落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水滴做变速直线运动,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由照片中的尺子刻度可知0.3秒时间内水滴通过的路程是0.45m,所以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v=s/t=0.45米/0.3秒=1.5米/秒。
故答案为:正确;1.5米/秒
13.一次,张先生外出办事,他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坐 。
【答案】(1)5分钟
(2)20米/秒
(3)3千米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可以得到出租车行驶时间;
(2)由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可以求出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3)计费发票上的里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起步价10元可乘的路程;二是以单价2.00元/千米乘的路程,先根据计费发票上金额16元-10元=6元,6元是以单价2.00元/千米所乘的路程所花的钱,算出6元钱乘了多少路程,用里程减去6元钱乘的路程即是起步价内最多能乘的路程。
【解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10:05-10:00=5分;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s/t=6千米/(5/60)h=72千米/时=20米/秒;
(3)16元-10元=6元
6元是起步价后所乘路程支付的费用,起步价后的单价是2.00元/千米,所以起步价后所乘的路程s=6元/2.00元/千米=3千米。
所以起步价内所乘的路程为6千米-3千米=3千米。
故答案为:(1)5分钟;(2)20米/秒;(3)3千米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1 机械运动 同步测试(2)
一、填空题
1.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2012年台风“海葵”给浙江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此次台风强度大,范围广,其最大风速约为51米/秒,读作 ,其意义为 ,合 千米/时。
2.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比较 来判断运动的快慢,运动较快的是 车。
(2)乙图是比较 来判断运动的快慢,运动较快的是 车。
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的科学概念是(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4.一般人正常步行10分钟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6米 B.60米 C.600米 D.6000米
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7.海洋是生物的大干世界,水中物种繁多。其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速度是40米/秒,在空气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千米,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褐海燕旗鱼猎豹 B.旗鱼褐海燕猎豹
C.猎豹褐海燕旗鱼 D.褐海燕猎豹旗鱼
二、填空题
8.“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同隧道人口处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伺题:
(1) 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时大灯相对汽车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 多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 (填“遵守”或“违反”)交通规则。
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娃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10.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 的。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一点即可)。
11. 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带”的12千米路段用时10分钟,比实施前减少了5分钟,该车速度提高了 千米/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
12.小明猜想:水滴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可见他的猜想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由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13.一次,张先生外出办事,他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坐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运动快慢;五十一米每秒;每秒钟运动51米;183.6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写法和读法,速度单位间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可回答此题。
【解答】速度是用来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012年台风“海葵”给浙江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此次台风强度大,范围广,其最大风速约为51米/秒,读作五十一米每秒,其意义为台风每秒钏运动51米,合183.6千米/时。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五十一米每秒;每秒钟运动51米
2.【答案】(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B
(2)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相同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二、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长短;三、比较物体的速度。
【解答】(1)甲图中从A、B两车行驶时间相同,路程不同,所以甲图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B车路程长所以B车运动快;
(2)乙图中C、D两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时间不同所以乙图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D所用时间短,所以D运动较快。
故答案为:(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B(2)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D
3.【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用米/秒,常用单位有千米/时。千米/时中的时是单位时间的一个标准,是指以这个速度在一小时能通过多少距离,并不一定要开一小时。
【解答】由题意可知警察所讲的60千米/时,意思是这位女士以现在这个速度行驶在一小时内能行驶60千米,是一个速度概念,从这位女士的反驳中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速度这个概念,A选项正确。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般人的正常步行速度为1~1.5米/秒,根据s=vt可以估计出10分钟通过的距离。
【解答】由路程计算公式s=vt,根据人步行的大致速度,和时间10分钟为600秒可知,10分钟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1米/秒×600秒=600米,C选项正确。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2)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4)速度单位之间存在关系,可相互进行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解答】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三者间关系可用公式s=vt表示。由公式可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 ,路程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运动速度大如果时间比较短,通过路程可以很小,A错误;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物体运动时间是路程除以速度,如果路程很大,速度虽然大,时间仍可能很长,B错误;
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说法正确,C正确;
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运动路程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只要时间够长,速度即使小些路程也可以很大,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时,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单位间可以相互转换;
(2)先将题中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算出来并统一单位,再进行排序,速度计算公式v=s/t。
【解答】由题意可知,旗鱼的速度是108千米/时。猎豹的速度是40米/秒,40×3.6千米/时=144千米/时。褐海燕的速度v=5千米/(1/60)时=300千米/时。所以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褐海燕>猎豹>旗鱼,D选项正确。
故选D
8.【答案】(1)静止
(2)遵守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个参照物,参照物选定后,将其他物体位置与这个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果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2)由速度公式v=s/t,根据隧道长度和通过的时间计算出汽车运动的速度,然后与限速80千米/时进行比较。
【解答】(1)判断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以汽车为参照物,大灯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所以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
(2)由公式v=s/t求汽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590千米/(2/60)h=77.7千米/时<80千米/时,所以通过隧道时遵守交通规则。
故答案为:(1)静止;(2)遵守
9.【答案】(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10时45分-10时15分=30分=0.5时;
(2)由交通指示片上的显示的距离可知,A地到B地通过的路程为120km-70km=50km,所用时间为0.5时,
所以轿车运动的速度为:v=s/t=50千米/0.5时=100千米/时;
(3)B地距南宁有70千米,轿车以1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为:t=s/v=70千米/100千米/时=0.7时=42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到达B地时的钟表示数与A地时的钟表示数可知,两者的差即是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2)由公式v=s/t可求出A地到B地的速度;
(3)根据公式t=s/v可求出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10.【答案】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路程时间图像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中对应时间中运动的路程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运动需要参照物,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称为运动,位置不变化的称为静止。图像能反映出同一物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的变化情况,能反映出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等信息。
【解答】根据跑步者的图像可知,跑步者在50秒时间内跑了200米,所以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v=s/t=200米/50秒=4米/秒。骑车者在30秒时间内运动了200米,骑车者的速度为v=s/t=200米/30秒=6.7米/秒,所以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当以跑步者为参照物时,骑车者的位置始终变化,所以骑车者是运动的。从图中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故答案为: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11.【答案】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速度计算公式v=s/t,根据实施“绿波带”前的路程和行驶时间计算出实施前速度。根据实施“绿波带”后的路程和行驶时间计算出实施后的速度。两者比较可得出提高的速度。汽车需要消耗能源,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环境,由行驶时间的缩短可从这几方向分析好处。
【解答】实施“绿波带”前的速度v=s/t=12千米/(15/60)h=48千米/时。实施“绿波带”后的速度v=s/t=12千米/(10/60)h=72千米/时,汽车提高的速度为:72千米/时-48千米/时=24千米/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故答案为: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12.【答案】正确;1.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
(2)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解答】根据频闪照片显示出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水滴下落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水滴做变速直线运动,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由照片中的尺子刻度可知0.3秒时间内水滴通过的路程是0.45m,所以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v=s/t=0.45米/0.3秒=1.5米/秒。
故答案为:正确;1.5米/秒
13.【答案】(1)5分钟
(2)20米/秒
(3)3千米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可以得到出租车行驶时间;
(2)由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可以求出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3)计费发票上的里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起步价10元可乘的路程;二是以单价2.00元/千米乘的路程,先根据计费发票上金额16元-10元=6元,6元是以单价2.00元/千米所乘的路程所花的钱,算出6元钱乘了多少路程,用里程减去6元钱乘的路程即是起步价内最多能乘的路程。
【解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10:05-10:00=5分;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s/t=6千米/(5/60)h=72千米/时=20米/秒;
(3)16元-10元=6元
6元是起步价后所乘路程支付的费用,起步价后的单价是2.00元/千米,所以起步价后所乘的路程s=6元/2.00元/千米=3千米。
所以起步价内所乘的路程为6千米-3千米=3千米。
故答案为:(1)5分钟;(2)20米/秒;(3)3千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