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1 21:01:26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下·新会期末)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盛况 B.全国人大召开
C.政协会议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
3.(2017·潍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颁布《土地改革法》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界意义的是(  )
A.1860年 B.1894年 C.1917年 D.1949年
5.(2019·贺州)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表达的含义是,新中国成为(  )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6.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次会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1956年中共八大
7.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它”指(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8.(2020·河池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9.(2019·南通)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10.(2018八上·徐州期末)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1.1949年10月1日这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它有关的是(  )
A.青年节 B.建党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12.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1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非选择题
16.(2019·咸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17.阅读下列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修建的?
(2)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的名称以及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3)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18.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著《毛泽东传》(1949~1976年)
材料四:2018年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韩朝边境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会谈,就积极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协助支持半岛无核化达成一致,签署并发表《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朝鲜半岛不再有战争。
——中华网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朝着政治解决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19.请观察下图。
(1)请在图中标出三八线军事分界线。
(2)请据图说出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20.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31日 傅作仪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集中讨论摧毁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完成在新形势下工作中心的转移
4月23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
10月1 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度 18% 4.1% 2.8%
增长400万吨钢所用时 5年 24年 15年
﹣﹣数据组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材料一的大事记中记载的发生在北京(北平)、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根据材料一的大事记,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
(2)材料二反应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感想。(写了一点即可)
2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的什么文献
(2)下列图片中与这次会议决定有关的有:   。(填相关字母)
(3)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4)穿越时光隧道,如果你当时在天门广场上,你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说一说在这一刻,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B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C项和D项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根据“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可知,《新华日报》报道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辞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路被奴役的屈等历史,直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庆祝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3.【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可知,“我们的工作”包括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故本题选A,BCD三项与政治协商会议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内容。
4.【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1949年具有标界意义。1860年发生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1894年发生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9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无关,故此题选D。
5.【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可以看出,中国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直接回答理解起来有难度。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这样简单有效。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
6.【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项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人民政协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议题、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也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所以“它”指土地改革,A项符合题意;
B项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项是1958年,D项是1978年。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关键词,很易让学生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专题内容,从中联想到巩固措施有哪些。
8.【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B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都是在国内进行,与题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不符。所以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威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是解题的关键。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9.【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准确把握。
10.【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CD理解错误。图表数据不能体现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图表数据反映出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取得的成就、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0月1日成为我国的国庆节。故C符合题意。
青年节是5月4日,与五四运动有关,建党节是7月1日,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有关,建军节是8月1日,与南昌起义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AB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学生要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后来成为中国的国歌,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有关知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这首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4.【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的主人,开始不断追梦。B符合题意;
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1956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开始于1978年。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5.【答案】B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讨论通过了新中国的根本大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定了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内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民族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和人民的民主权利等基本政策。至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之前,《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6.【答案】(1)文件:《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知识点】“共同纲领”;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 文件:《共同纲领》。
(2) 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意义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7.【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史。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
1919年,五四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
(3)目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意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人民政协;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民群众。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年”指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三十年”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史。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
1919年,五四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
(3)目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意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点评】本题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为主线,考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所设问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试题设计又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8.【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与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从中可以获取到: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据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开放题,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故答案为:(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点评】本题以“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 ”为依托,考查了抗美援朝、当前朝鲜形势等相关史实。问题涉及了抗美援朝的背景、胜利的主要标志、胜利的原因、针对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等内容。这些内容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9.【答案】(1)画在北纬38度的地方,就是图中“停战分界线”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中朝军民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韩国和朝鲜的分界线称为“三八线”。“三八线”与北纬38度附近的“停战分界线”。
(2)结合所学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故答案为:(1)画在北纬38度的地方,就是图中“停战分界线”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抗美援朝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抗美援朝的背景、时间、目的、性质、经过、结果、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0.【答案】(1)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2)中国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七大;三大战役;人民政协;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筹备建国。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属于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包括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1957年,中国工业迅速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在1953年,实行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3)根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图一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图二中可以看出有是市场经济时期,图一的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而图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故答案为:(1)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2)中国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点评】本题以“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主线,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有关知识。三则材料分别采用表格和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做题的难度。
21.【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A、B、D
(3)开国大典 毛泽东
(4)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协;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決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确定的。故选择A、B、D。
(3)根据材料中“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以看出诗歌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以巨人是指毛泽东。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
故答案为:(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A、B、D
(3)开国大典 毛泽东
(4)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会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回望历史, 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
1 / 1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下·新会期末)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B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C项和D项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盛况 B.全国人大召开
C.政协会议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根据“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可知,《新华日报》报道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辞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路被奴役的屈等历史,直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庆祝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3.(2017·潍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颁布《土地改革法》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可知,“我们的工作”包括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故本题选A,BCD三项与政治协商会议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内容。
4.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界意义的是(  )
A.1860年 B.1894年 C.1917年 D.1949年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1949年具有标界意义。1860年发生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1894年发生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9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无关,故此题选D。
5.(2019·贺州)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表达的含义是,新中国成为(  )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可以看出,中国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直接回答理解起来有难度。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这样简单有效。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
6.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次会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1956年中共八大
【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项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人民政协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议题、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7.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它”指(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也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所以“它”指土地改革,A项符合题意;
B项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项是1958年,D项是1978年。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关键词,很易让学生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专题内容,从中联想到巩固措施有哪些。
8.(2020·河池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B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都是在国内进行,与题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不符。所以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威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是解题的关键。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9.(2019·南通)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准确把握。
10.(2018八上·徐州期末)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CD理解错误。图表数据不能体现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图表数据反映出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取得的成就、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1.1949年10月1日这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它有关的是(  )
A.青年节 B.建党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0月1日成为我国的国庆节。故C符合题意。
青年节是5月4日,与五四运动有关,建党节是7月1日,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有关,建军节是8月1日,与南昌起义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2.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AB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学生要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后来成为中国的国歌,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有关知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这首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的主人,开始不断追梦。B符合题意;
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1956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开始于1978年。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B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讨论通过了新中国的根本大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定了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内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民族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和人民的民主权利等基本政策。至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之前,《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二、非选择题
16.(2019·咸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答案】(1)文件:《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知识点】“共同纲领”;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 文件:《共同纲领》。
(2) 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意义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7.阅读下列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修建的?
(2)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的名称以及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3)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史。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
1919年,五四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
(3)目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意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人民政协;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民群众。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年”指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三十年”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史。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
1919年,五四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
(3)目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意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点评】本题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为主线,考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所设问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试题设计又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8.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著《毛泽东传》(1949~1976年)
材料四:2018年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韩朝边境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会谈,就积极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协助支持半岛无核化达成一致,签署并发表《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朝鲜半岛不再有战争。
——中华网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朝着政治解决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与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从中可以获取到: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据材料三“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开放题,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故答案为:(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点评】本题以“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 ”为依托,考查了抗美援朝、当前朝鲜形势等相关史实。问题涉及了抗美援朝的背景、胜利的主要标志、胜利的原因、针对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等内容。这些内容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9.请观察下图。
(1)请在图中标出三八线军事分界线。
(2)请据图说出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画在北纬38度的地方,就是图中“停战分界线”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中朝军民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韩国和朝鲜的分界线称为“三八线”。“三八线”与北纬38度附近的“停战分界线”。
(2)结合所学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故答案为:(1)画在北纬38度的地方,就是图中“停战分界线”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抗美援朝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抗美援朝的背景、时间、目的、性质、经过、结果、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0.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31日 傅作仪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集中讨论摧毁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完成在新形势下工作中心的转移
4月23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
10月1 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度 18% 4.1% 2.8%
增长400万吨钢所用时 5年 24年 15年
﹣﹣数据组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材料一的大事记中记载的发生在北京(北平)、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根据材料一的大事记,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
(2)材料二反应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感想。(写了一点即可)
【答案】(1)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2)中国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七大;三大战役;人民政协;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筹备建国。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属于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包括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1957年,中国工业迅速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在1953年,实行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3)根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图一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图二中可以看出有是市场经济时期,图一的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而图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故答案为:(1)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2)中国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点评】本题以“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主线,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有关知识。三则材料分别采用表格和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做题的难度。
2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的什么文献
(2)下列图片中与这次会议决定有关的有:   。(填相关字母)
(3)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4)穿越时光隧道,如果你当时在天门广场上,你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说一说在这一刻,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A、B、D
(3)开国大典 毛泽东
(4)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协;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決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确定的。故选择A、B、D。
(3)根据材料中“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以看出诗歌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以巨人是指毛泽东。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
故答案为:(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A、B、D
(3)开国大典 毛泽东
(4)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会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回望历史, 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