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总分48分)
1.小叶同学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启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汤发动牧野之战,建立商朝
C.盘庚迁殷,商朝稳定
D.国人暴动使西周灭亡
2.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世袭制、禅让制 B.禅让制、世袭制
C.分封制、郡县制 D.郡县制、分封制
3.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学习了中国古代某种制度后,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如果想一睹夏朝都城的风采,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
A.半坡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安阳殷墟 D.河姆渡遗址
5.(2022九下·松原月考)从夏商周的更替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
A.增强国力 B.重视教育 C.发展经济 D.勤政爱民
6.(2017七上·苏州月考)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7.《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可以看出夏朝开始了(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8.小芳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血缘、功劳、“烽火 戏诸侯”。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9.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夏王启 D.商王汤
10.《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①处应该是( )
A.商朝 B.东周 C.南北朝 D.夏朝
12.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历史人物的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C.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了前代研究不足
二、综合题(总分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对象?
(2)结合所学,请按顺序写出根据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等级?
14.材料一:“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已经把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确定清楚。
材料二:如图。
(历史时间轴)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上述历史时间轴下方补全夏、商、周三朝的时间界限,并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2)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图1中的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
(3)材料二的图2反映的是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5.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材料一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① 禹 阳城 夏桀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② 毫、殷 ③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周幽王
材料二
桀驾人车 炮烙之刑 烽火戏诸侯
【制度创新】
材料三 (如图)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写。
(2)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A: ;B:
(4)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位居高塔顶端的是谁?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5)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C项正确;
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A项不正确;
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C项不正确;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外族所灭,而不是因为国人暴动而亡,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简单,考查学生对盘庚迁都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通过当时实行的禅让制的方式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禹的孩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 ①②处应填禅让制和世袭制,B项正确;
①②处应填禅让制和世袭制,A项不正确;
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C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禅让制和世袭制的理解。
3.【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A项正确;
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县制,B项不正确;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项不正确;
元朝设立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能够了解夏王朝时期的文明进程,B项正确;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分别是史前时期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遗址,此时尚未建立国家,AD项不正确;
安阳殷墟是商朝的遗址,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简单,考查学生对夏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5.【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夏朝是因桀实行暴政,商朝是因纣实行暴政,分别导致夏朝和商朝灭亡。因此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执政者应该勤政爱民,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6.【答案】C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避免了因王权更替带来的混乱---结合所学可知,该同学探索的是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屏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一般是父子相传,确保是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王位世袭制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信息“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
7.【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夏传子,家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A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产生的方法,B项不正确;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C项不正确;
夏朝时期不存在选举制,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袭制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血缘、功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要服从周王的调兵,所以才出现了“烽火戏诸侯”,A项正确;
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制度,B项不正确;
世袭制是仅仅按照血缘继承的制度,C项不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首领承认制度,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9.【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统治残暴,“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等都是他残暴统治的表现,B项正确;
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A项不正确;
夏王启继承王位,开启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项不正确;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10.【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其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由此可知,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夏朝,A项正确;
商朝、西周出现在夏朝之后,BC项不正确;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题意不符,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朝相关知识的理解。
1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所以 ①处是东周,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朝代更替的认识。
1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 ”可知,春秋时期及后代以后,人们对周公的形象进行了充实,实质上是后人借助周公来表述自己的主张,C项正确;
从材料中,我们无法得出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的结论,A项不正确;
历史人物同期记载真实可靠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不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未涉及新史料的问题,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周公相关事迹的认识。
13.【答案】(1)宗亲;功臣;前朝统治者后人。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对象:根据材料中的“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分封的对象有宗亲、功臣以及前朝统治者后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 卿大夫 、士。
故答案为:
(1)宗亲;功臣;前朝统治者后人。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简单,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的准确记忆。
14.【答案】(1);都因为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①禅让制;②启。
(3)分封制;作用: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分析】(1)时间界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毫;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统治残暴,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统治残暴,施用酷刑,周幽王也是一个暴君,朝政腐败,所以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都因为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 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当选部落联盟首领;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制度:由图中所示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周实行分封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
故答案为:
(1)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①禅让制;②启。
(3)分封制;作用: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记忆以及认识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禅让制以及世袭制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全面认识。
15.【答案】(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启;禅让制
(4)分封制;周天子;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①对应朝代为夏,开国君主为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的建立时间为约公元前2070年;
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②对应朝代为商,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开国君主为汤;③亡国君主为商纣王;
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④对应西周,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都城为镐京。
(2)根据材料二信息“桀驾人车”指夏桀暴政,“炮烙之刑”反映商纣残暴,“烽火戏诸侯”指周幽王暴政,所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三朝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根据材料三图一信息“A在禹之后,对应世袭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启继,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故A为启;
根据材料三图一信息“B对应的现象是由尧到舜再到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原始时代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禅让制。故B为禅让制。
(4)根据材料三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其中位居高塔顶端的是是周天子;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发表感悟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故答案为:
(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第1空、启;第2空、禅让制。
(4)分封制;周天子;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西周的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禅让制、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从正反两方面发表感悟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总分48分)
1.小叶同学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启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汤发动牧野之战,建立商朝
C.盘庚迁殷,商朝稳定
D.国人暴动使西周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C项正确;
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A项不正确;
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C项不正确;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外族所灭,而不是因为国人暴动而亡,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简单,考查学生对盘庚迁都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世袭制、禅让制 B.禅让制、世袭制
C.分封制、郡县制 D.郡县制、分封制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通过当时实行的禅让制的方式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禹的孩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 ①②处应填禅让制和世袭制,B项正确;
①②处应填禅让制和世袭制,A项不正确;
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C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禅让制和世袭制的理解。
3.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学习了中国古代某种制度后,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A项正确;
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县制,B项不正确;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项不正确;
元朝设立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4.如果想一睹夏朝都城的风采,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
A.半坡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安阳殷墟 D.河姆渡遗址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能够了解夏王朝时期的文明进程,B项正确;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分别是史前时期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遗址,此时尚未建立国家,AD项不正确;
安阳殷墟是商朝的遗址,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简单,考查学生对夏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5.(2022九下·松原月考)从夏商周的更替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
A.增强国力 B.重视教育 C.发展经济 D.勤政爱民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夏朝是因桀实行暴政,商朝是因纣实行暴政,分别导致夏朝和商朝灭亡。因此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执政者应该勤政爱民,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6.(2017七上·苏州月考)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答案】C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避免了因王权更替带来的混乱---结合所学可知,该同学探索的是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屏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一般是父子相传,确保是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王位世袭制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信息“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
7.《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可以看出夏朝开始了(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夏传子,家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A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产生的方法,B项不正确;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C项不正确;
夏朝时期不存在选举制,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袭制的认识。
8.小芳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血缘、功劳、“烽火 戏诸侯”。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血缘、功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要服从周王的调兵,所以才出现了“烽火戏诸侯”,A项正确;
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制度,B项不正确;
世袭制是仅仅按照血缘继承的制度,C项不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首领承认制度,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9.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夏王启 D.商王汤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统治残暴,“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等都是他残暴统治的表现,B项正确;
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A项不正确;
夏王启继承王位,开启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项不正确;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10.《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其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由此可知,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夏朝,A项正确;
商朝、西周出现在夏朝之后,BC项不正确;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题意不符,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朝相关知识的理解。
11.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①处应该是( )
A.商朝 B.东周 C.南北朝 D.夏朝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所以 ①处是东周,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朝代更替的认识。
12.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历史人物的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C.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了前代研究不足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 ”可知,春秋时期及后代以后,人们对周公的形象进行了充实,实质上是后人借助周公来表述自己的主张,C项正确;
从材料中,我们无法得出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的结论,A项不正确;
历史人物同期记载真实可靠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不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未涉及新史料的问题,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周公相关事迹的认识。
二、综合题(总分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对象?
(2)结合所学,请按顺序写出根据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等级?
【答案】(1)宗亲;功臣;前朝统治者后人。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对象:根据材料中的“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分封的对象有宗亲、功臣以及前朝统治者后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 卿大夫 、士。
故答案为:
(1)宗亲;功臣;前朝统治者后人。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简单,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的准确记忆。
14.材料一:“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已经把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确定清楚。
材料二:如图。
(历史时间轴)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上述历史时间轴下方补全夏、商、周三朝的时间界限,并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2)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图1中的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
(3)材料二的图2反映的是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都因为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①禅让制;②启。
(3)分封制;作用: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分析】(1)时间界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毫;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统治残暴,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统治残暴,施用酷刑,周幽王也是一个暴君,朝政腐败,所以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都因为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 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当选部落联盟首领;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制度:由图中所示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周实行分封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
故答案为:
(1)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①禅让制;②启。
(3)分封制;作用: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记忆以及认识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禅让制以及世袭制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全面认识。
15.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材料一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① 禹 阳城 夏桀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② 毫、殷 ③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周幽王
材料二
桀驾人车 炮烙之刑 烽火戏诸侯
【制度创新】
材料三 (如图)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写。
(2)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A: ;B:
(4)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位居高塔顶端的是谁?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5)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
【答案】(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启;禅让制
(4)分封制;周天子;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①对应朝代为夏,开国君主为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的建立时间为约公元前2070年;
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②对应朝代为商,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开国君主为汤;③亡国君主为商纣王;
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信息“④对应西周,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都城为镐京。
(2)根据材料二信息“桀驾人车”指夏桀暴政,“炮烙之刑”反映商纣残暴,“烽火戏诸侯”指周幽王暴政,所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三朝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根据材料三图一信息“A在禹之后,对应世袭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启继,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故A为启;
根据材料三图一信息“B对应的现象是由尧到舜再到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原始时代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禅让制。故B为禅让制。
(4)根据材料三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其中位居高塔顶端的是是周天子;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发表感悟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故答案为:
(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第1空、启;第2空、禅让制。
(4)分封制;周天子;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西周的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禅让制、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解题关键要牢固掌握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从正反两方面发表感悟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