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4-08 18:01:54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中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亩产达60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周期平均缩短10天。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知识点】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要把握诱变育种的方法和过程,注意该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①错误;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②正确;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③正确;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④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⑤正确。因此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点:
(1)原理:基因突变。
(2)过程

(3)优点
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4)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
3.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
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也是染色体变异;
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①②的变异类型相同.
故答案为:A.
【分析】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都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4.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b 过程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 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 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D
【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解:A、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错误;
B、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所以不能提高突变率,且杂交育种周期长,B错误;
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b表示连续自交,该过程可以提高纯合率,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杂交育种过程为:杂交→自交 →选优→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所以b表示连续自交过程.单倍体育种过程为: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在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所 以图中a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5.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过程是让两个各具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A不符合题意;②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不符合题意;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符合题意;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清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点:
(1)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方法

(3)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得个体均为纯合子。
(4)缺点:技术复杂。
6.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品种①、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利用品种①、②和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c
【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品种①、③没有抗病的性状,两者之间杂交,无法获得a高产、抗病,A不符合题意;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可获得多倍体,仍然是高产、晚熟,不可能筛选获得b高产、早熟,B不符合题意;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所以诱变育种在理论上可能产生所需性状,C符合题意;品种①、②和③中没有抗旱基因,所以三者间杂交无法获得c高产、抗旱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
育种目标 育种方案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 多倍体育种
7.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方法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分析图形可知,由③到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符合题意;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是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4,C不符合题意;由③到⑦过程涉及到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理清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不同。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但操作对象不同。单倍体育种操作的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纯合子植株;多倍体育种操作的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8.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水稻(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水稻(ddtt)进行育种获得纯合矮杆抗病水稻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再选育;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5/8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占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杂交育种时因为亲本是双显性和双隐性,在子二代中重组类型占3 /8 ,A不符合题意;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子一代能产生4种配子,所以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1/ 4 ,B不符合题意;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符合题意;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D选项,要理清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9.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很长
D.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答案】B
【知识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可能为隐性突变,该植株可能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有可能会出现预期性状,A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中,也可用于诱变育种,B符合题意;若所需的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杂交育种所需的时间不长,C不符合题意;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
育种目标 育种方案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 多倍体育种
10.(2016高三上·黑龙江期中)如图表示利用番茄植株(HhRr)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要尽快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2,该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C.品种B和品种C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D.途径4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突变,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
【答案】B
【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解:A、途径2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品种B,属于单倍体育种,;途径3的育种方法先将叶肉细胞离体后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幼苗,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品种C,A正确;B、途径2中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于HhRr经减数分裂能产生HR、Hr、hR、hr4种配子,所以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品种B的基因型按理论计算共有4种,分别是HHRR、HHr、hhRR和hhrr.途径3的育种方法称为多倍体育种,通过途径3获得的品种C属于四倍体品种,基因型是HHhhRRrr,C正确;D、途径4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D正确.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其中途径1是杂交育种;途径2是单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叶肉细胞培养成幼苗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是诱变育种.
11.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连续自交并筛选的目的是提高所需性状的纯合子概率,降低杂合子概率
B.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C.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D.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黑农五号”大豆,产量提高了16%,其原理为基因突变
【答案】C
【知识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连续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表现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在此过程中所需性状的纯合子概率不断提高,杂合子概率不断降低,A不符合题意;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成功的典型范例,属于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培育而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B不符合题意;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可采用诱变育种等方法,单倍体育种不能达到此目的,C符合题意;我国科学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成功培育出了“黑农五号”大豆,产量提高了16%,其原理为基因突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清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而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黑白花牛是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的优良种,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性状亲本杂交,再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子的品种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原核生物中,染色体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既保持了三倍体西瓜的优良性状,又避免了年年制种的麻烦
【答案】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中国黑白花牛是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的优良种,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性状亲本杂交,但动物不能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品种,A不符合题意;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能加快育种进程,但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不符合题意;
C、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含染色体,所以不存在染色体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既保持了三倍体西瓜的优良性状,又避免了年年制种的麻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二、解答题
1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为培养优良的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请分析并回答:
(1)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bb)之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选择基因型AABB与aabb的植株为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   种表现型,其中晚开花深紫色果实的植株占   。
(2)青枯病是茄子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种子为育种材料,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则主要步骤为:
①第一步: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   ,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
②第二步:以基因型   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
③第三步:种植F1,   ,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茄子。此过程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   。
【答案】(1)6;3/16
(2)花药离体培养;aatt、AATT;取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变异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解答】(1)由题意分析可知晚开花深紫色果实基因型是A_BB,F1是AaBb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表现型有2×3=6种。在9种基因型中有1/16AABB,2/16AaBB,所以晚开花深紫色果实占3/16。(2)要从AAAATTTT植株得到AATT的子代,应取四倍体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以aatt和AATT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种植F1,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可以获得纯合子,从中选择出想要的表现型,此过程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识记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14.如图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   ,其优点是   ,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
(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   ,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够诱导生物发生   。
(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   ,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   期   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
(4)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   育种途径获得。
【答案】(1)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2)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
(3)秋水仙素;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加倍
(4)诱变(⑤⑥)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于获得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够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4)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诱变育种途径获得,即⑤→⑥。
【分析】分析题图:①④表示杂交育种,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⑤⑥表示诱变育种,⑦表示多倍体育种。
几种常见育种方法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 基因重组
常用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物理方法: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
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醇等
生物方法:病毒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将一种生物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优点 目的性强,获得优良品种的产物;产量高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生殖障碍,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缺点 ①周期长
②进程慢
③操作复杂
④杂交后代性状分离
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①:突变的方向难掌握
②:突变个体难以将优良性状集中一体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只适用于植物 方法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成活率较低 可能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15.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较高的贮藏蛋白,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而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有人利用普通水稻的品种, 进行高产低谷蛋白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过程如下图,对不同水稻品种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
(1)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育种过程中所选A品种应为表中的   ,选择理由是    。
(2)为检测新品种的优越性,还需种植普通水稻,作为   。
(3)研究发现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直至   ,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选用的育种方式是   。
(4)表中所得新品种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是   。
(5)研究中发现,水稻细胞内存在DNA相似性达99.8%的两个谷蛋白基因GluB4和GluB5,GluB5基因末端缺失一段3.5kb的DNA序列,丧失了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两基因末端尾尾连接。GluB5在转录时与GluB4发生通读,从而形成RNA的发夹结构,个体出现低谷蛋白性状。这是由于基因表达中的   过程受阻所致。
【答案】(1)基因重组;LGC-1;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
(2)对照
(3)不发生性状分离;单倍体育种
(4)新品种II
(5)翻译
【知识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解可知,培育高产低谷蛋白水稻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育种过程中所选A品种应为表中的LGC-1,理由是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2)为检测新品种的优越性,还需种植普通水稻,作为对照。(3)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选用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4)表中所得新品种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是含谷蛋白最低的新品种II。(5)个体出现蛋白质含量低,说明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受到阻碍。
【分析】几种常见育种方法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 基因重组
常用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物理方法: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
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醇等
生物方法:病毒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将一种生物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优点 目的性强,获得优良品种的产物;产量高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生殖障碍,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缺点 ①周期长
②进程慢
③操作复杂
④杂交后代性状分离
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①:突变的方向难掌握
②:突变个体难以将优良性状集中一体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只适用于植物 方法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成活率较低 可能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1 / 1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中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亩产达60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周期平均缩短10天。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2.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3.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
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b 过程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 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 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5.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6.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品种①、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利用品种①、②和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c
7.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方法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8.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水稻(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水稻(ddtt)进行育种获得纯合矮杆抗病水稻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再选育;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5/8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占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9.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很长
D.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10.(2016高三上·黑龙江期中)如图表示利用番茄植株(HhRr)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要尽快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2,该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C.品种B和品种C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D.途径4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突变,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
11.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连续自交并筛选的目的是提高所需性状的纯合子概率,降低杂合子概率
B.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C.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D.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黑农五号”大豆,产量提高了16%,其原理为基因突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黑白花牛是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的优良种,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性状亲本杂交,再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子的品种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原核生物中,染色体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既保持了三倍体西瓜的优良性状,又避免了年年制种的麻烦
二、解答题
1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为培养优良的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请分析并回答:
(1)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bb)之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选择基因型AABB与aabb的植株为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   种表现型,其中晚开花深紫色果实的植株占   。
(2)青枯病是茄子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种子为育种材料,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则主要步骤为:
①第一步: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   ,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
②第二步:以基因型   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
③第三步:种植F1,   ,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茄子。此过程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   。
14.如图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   ,其优点是   ,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
(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   ,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够诱导生物发生   。
(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   ,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   期   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
(4)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   育种途径获得。
15.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较高的贮藏蛋白,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而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有人利用普通水稻的品种, 进行高产低谷蛋白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过程如下图,对不同水稻品种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
(1)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育种过程中所选A品种应为表中的   ,选择理由是    。
(2)为检测新品种的优越性,还需种植普通水稻,作为   。
(3)研究发现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直至   ,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选用的育种方式是   。
(4)表中所得新品种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是   。
(5)研究中发现,水稻细胞内存在DNA相似性达99.8%的两个谷蛋白基因GluB4和GluB5,GluB5基因末端缺失一段3.5kb的DNA序列,丧失了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两基因末端尾尾连接。GluB5在转录时与GluB4发生通读,从而形成RNA的发夹结构,个体出现低谷蛋白性状。这是由于基因表达中的   过程受阻所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要把握诱变育种的方法和过程,注意该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2.【答案】B
【知识点】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①错误;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②正确;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③正确;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④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⑤正确。因此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点:
(1)原理:基因突变。
(2)过程

(3)优点
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4)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
3.【答案】A
【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也是染色体变异;
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①②的变异类型相同.
故答案为:A.
【分析】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都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4.【答案】D
【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解:A、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错误;
B、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所以不能提高突变率,且杂交育种周期长,B错误;
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b表示连续自交,该过程可以提高纯合率,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杂交育种过程为:杂交→自交 →选优→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所以b表示连续自交过程.单倍体育种过程为: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在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所 以图中a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5.【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过程是让两个各具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A不符合题意;②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不符合题意;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符合题意;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清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点:
(1)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方法

(3)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得个体均为纯合子。
(4)缺点:技术复杂。
6.【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品种①、③没有抗病的性状,两者之间杂交,无法获得a高产、抗病,A不符合题意;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可获得多倍体,仍然是高产、晚熟,不可能筛选获得b高产、早熟,B不符合题意;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所以诱变育种在理论上可能产生所需性状,C符合题意;品种①、②和③中没有抗旱基因,所以三者间杂交无法获得c高产、抗旱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
育种目标 育种方案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 多倍体育种
7.【答案】A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分析图形可知,由③到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符合题意;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是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4,C不符合题意;由③到⑦过程涉及到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理清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不同。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但操作对象不同。单倍体育种操作的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纯合子植株;多倍体育种操作的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8.【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杂交育种时因为亲本是双显性和双隐性,在子二代中重组类型占3 /8 ,A不符合题意;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子一代能产生4种配子,所以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1/ 4 ,B不符合题意;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符合题意;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D选项,要理清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9.【答案】B
【知识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可能为隐性突变,该植株可能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有可能会出现预期性状,A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中,也可用于诱变育种,B符合题意;若所需的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杂交育种所需的时间不长,C不符合题意;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
育种目标 育种方案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 多倍体育种
10.【答案】B
【知识点】育种方法综合
【解析】【解答】解:A、途径2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品种B,属于单倍体育种,;途径3的育种方法先将叶肉细胞离体后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幼苗,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品种C,A正确;B、途径2中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于HhRr经减数分裂能产生HR、Hr、hR、hr4种配子,所以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品种B的基因型按理论计算共有4种,分别是HHRR、HHr、hhRR和hhrr.途径3的育种方法称为多倍体育种,通过途径3获得的品种C属于四倍体品种,基因型是HHhhRRrr,C正确;D、途径4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D正确.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其中途径1是杂交育种;途径2是单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叶肉细胞培养成幼苗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是诱变育种.
11.【答案】C
【知识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连续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表现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在此过程中所需性状的纯合子概率不断提高,杂合子概率不断降低,A不符合题意;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成功的典型范例,属于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培育而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其原理为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B不符合题意;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可采用诱变育种等方法,单倍体育种不能达到此目的,C符合题意;我国科学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成功培育出了“黑农五号”大豆,产量提高了16%,其原理为基因突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清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而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12.【答案】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中国黑白花牛是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的优良种,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性状亲本杂交,但动物不能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品种,A不符合题意;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能加快育种进程,但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不符合题意;
C、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含染色体,所以不存在染色体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既保持了三倍体西瓜的优良性状,又避免了年年制种的麻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13.【答案】(1)6;3/16
(2)花药离体培养;aatt、AATT;取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变异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解答】(1)由题意分析可知晚开花深紫色果实基因型是A_BB,F1是AaBb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表现型有2×3=6种。在9种基因型中有1/16AABB,2/16AaBB,所以晚开花深紫色果实占3/16。(2)要从AAAATTTT植株得到AATT的子代,应取四倍体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以aatt和AATT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种植F1,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可以获得纯合子,从中选择出想要的表现型,此过程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识记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14.【答案】(1)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2)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
(3)秋水仙素;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加倍
(4)诱变(⑤⑥)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于获得的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够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4)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诱变育种途径获得,即⑤→⑥。
【分析】分析题图:①④表示杂交育种,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⑤⑥表示诱变育种,⑦表示多倍体育种。
几种常见育种方法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 基因重组
常用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物理方法: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
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醇等
生物方法:病毒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将一种生物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优点 目的性强,获得优良品种的产物;产量高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生殖障碍,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缺点 ①周期长
②进程慢
③操作复杂
④杂交后代性状分离
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①:突变的方向难掌握
②:突变个体难以将优良性状集中一体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只适用于植物 方法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成活率较低 可能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15.【答案】(1)基因重组;LGC-1;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
(2)对照
(3)不发生性状分离;单倍体育种
(4)新品种II
(5)翻译
【知识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解可知,培育高产低谷蛋白水稻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育种过程中所选A品种应为表中的LGC-1,理由是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2)为检测新品种的优越性,还需种植普通水稻,作为对照。(3)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选用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4)表中所得新品种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是含谷蛋白最低的新品种II。(5)个体出现蛋白质含量低,说明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受到阻碍。
【分析】几种常见育种方法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 基因重组
常用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物理方法: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
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醇等
生物方法:病毒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将一种生物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优点 目的性强,获得优良品种的产物;产量高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生殖障碍,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缺点 ①周期长
②进程慢
③操作复杂
④杂交后代性状分离
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①:突变的方向难掌握
②:突变个体难以将优良性状集中一体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只适用于植物 方法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成活率较低 可能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