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8 15:49:5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测试
一、知识点基础练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中“暄嚷”的“暄”应该是“喧”;
B项中“辨论”的“辨”应该是“辩”;
C项中“弥蔓”的“蔓”应该是“漫”。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做好的方法,如:“喧嚷”意思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所以偏旁是“口”,不是“日”。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D项用语不当。洗心革面指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D项用来形容刊物不恰当,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的使用要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搭配要恰当,更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彩。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和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写作中学会使用。如B句中“目空一切”指眼睛里除了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符合B句语境,使用正确。
4.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答案】D
【知识点】大雁归来;比喻
【解析】【分析】D项比喻不恰当,形容小河不能用 “跳动着”。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及运用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答案】C
【知识点】问号;冒号;引号;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去掉“君子和而不流,”这句话中的逗号;
B项“色彩”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项不是问句,句末应该是句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我们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引文如果没有独立性,只作为其他语言的一部分,引号内不能带点号。如A句;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句末不能用问号,而要用句号。如D句。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B句。
6.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第三段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答案】(1)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大雁知道11月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因为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知识点】大雁归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结合关键字词“春天”“大雁”分析作者对春天和大雁的喜爱之情。
(2)结合文章内容,到文中寻找答案。
故答案为:(1)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大雁知道11月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因为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点评】根据对文章内容的识记和积累回答即可,问题不难。
7.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6字以内的标题。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回答。
【答案】(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知识点】漫画释义;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画,两个穿着一般的农民指着一个趾高气昂的人,结合关键语句“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咱呢”分析理解即可。
(2)图片中一身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人高傲的走过去,再看一个农民装扮的人说的话: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呢?可知是讽刺那些忘恩负义、发迹之后的势力之人。讽刺了那些富了就忘本的人,看不起那些穷苦的人民百姓的人,心高气傲的人。
故答案为:(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点评】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二、阅读拓展练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鸡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呜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屋、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一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鸦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的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至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猴年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作用: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逐渐增加。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到文中筛选重要句子。根据第④段中的“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可得“路线”。根据第⑤段中的“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得“智慧”。根据第⑥段中的“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得“困难”。
(2)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可知,这一段举了英国家燕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它的附近可知,它的作用是为了具体的说明“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3)根据第⑤段中的“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第三项表述有误。
(4)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时,答案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答案的内容要能概括所有材料的内容。据此可概括为: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故答案为:(1)路线、智慧、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1)本篇说明文第①段提出了说明对象——候鸟;第②段到第⑥段分别介绍了鸟类迁徙的原因、监测、路线、智慧和困难;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筛选信息是要快速浏览文章,根据答案提示筛选,要有目的。
(2)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比如等。
(3)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项正误。迅速浏览选项,结合文章重要句子分析即可。
(4)根据本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对比材料分析,抓住数据对比“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及材料中政府行为分析探究。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间诚恳融洽。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成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①较明易习者也?    
②君子必慎交游焉    
③无友不如己者    
(2)说出下列划线虚词的含义或用法。
①墨子悲于染丝    
②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③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④是以与善人居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性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流,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代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答案】(1)学习;慎重(或谨慎);以……为友(交朋友)
(2)为;表示修饰;代词,他;因,因为
(3)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重他。
(4)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大雁归来;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注意“友”在这里是词类活用,应解释为“交朋友”。
(2)要熟练掌握“以”的常见用法:(1)介词:①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④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⑥表示依据。译为:按照,根据。(2)连词: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③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3)动词:①以为,认为。②用,任用。(4)名词:译为:缘由,原因。D项“是以与善人居”的“以”解释为“因为”。
(3)关键词:但:只;优:比……优秀。
(4)ABC三项理解正确;D项理解错误,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而“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与本文观点截然相反。
【点评】(1)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2)“而”的用法有:①作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等。②作为代词:你;你的;这样。“之”的常见用法: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③凑音节,无实义④动词,去、往的意思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等等。
(3)注意“贵”应解释为“看重”。
(4)理解本文的内容与主旨,对比阅读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三、写作创新练
10.制作送别礼物、布置个性房间、安排朋友聚会、规划全家出游……生活处处需要付出热情。温馨的设计,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请以“温馨的设计”为题,写一个小片段,文体不限。(25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我愿把自己设计成生菜丛中飞舞的小虫,轻柔振翅,温暖每一刻的你。风嬉闹着躲进了我的衣衫,让我单薄的背影显得更加惹人怜爱,身后是一丛丛绿油油的生菜。作为一只可爱的小虫,我极喜爱扑棱着在阳光下Ixl着五彩光芒的翅膀,穿梭在翠绿的小天地里,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那一片绿油油的生菜,交叉错杂地散布在褐色的土地上,好似给这“坚守职位”的冬日一份惊喜。那绿色的茎像是妈妈手中的毛线,又仿佛是天亲手布下的天罗地网,让养分怎么也逃不出去……
这是我的一方乐土。我也时常喜欢看着妈妈那一双粗糙的像被岁月浸泡过的温和的大手,拎着个小水壶,无私地给予小精灵们甘霖。我呢,则可以跟着它们,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来个淋浴,玩儿个够,别提有多惬意了。我情愿化作一只小虫,轻柔振翅,温暖每一刻的你,直到世界荒芜。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写作能力。作文题是导语加题目的命题作文,此作文题目难度较大。首先审题,从题目来看题眼是“温馨”,“设计”限制了写作内容与设计有关。导语部分帮助打开思路,提示了“写作内容”和“文章立意”。可写:制作送别礼物,布置个性房间,安排朋友聚会,规划全家出游…写作时可以选择列举的4个材料,也可以选择“省略号”表示的材料;“立意”要紧紧围绕“付出热情,丰富我们的生活”。“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限制写作时必须用第一人称。
【点评】本作文题目适合写一篇记叙文,不建议写议论文。
1 / 1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测试
一、知识点基础练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4.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6.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第三段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7.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6字以内的标题。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拓展练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鸡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呜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屋、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一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鸦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的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至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间诚恳融洽。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成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①较明易习者也?    
②君子必慎交游焉    
③无友不如己者    
(2)说出下列划线虚词的含义或用法。
①墨子悲于染丝    
②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③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④是以与善人居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性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流,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代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三、写作创新练
10.制作送别礼物、布置个性房间、安排朋友聚会、规划全家出游……生活处处需要付出热情。温馨的设计,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请以“温馨的设计”为题,写一个小片段,文体不限。(2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中“暄嚷”的“暄”应该是“喧”;
B项中“辨论”的“辨”应该是“辩”;
C项中“弥蔓”的“蔓”应该是“漫”。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做好的方法,如:“喧嚷”意思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所以偏旁是“口”,不是“日”。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D项用语不当。洗心革面指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D项用来形容刊物不恰当,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的使用要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搭配要恰当,更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彩。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和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写作中学会使用。如B句中“目空一切”指眼睛里除了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符合B句语境,使用正确。
4.【答案】D
【知识点】大雁归来;比喻
【解析】【分析】D项比喻不恰当,形容小河不能用 “跳动着”。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及运用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5.【答案】C
【知识点】问号;冒号;引号;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A项去掉“君子和而不流,”这句话中的逗号;
B项“色彩”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项不是问句,句末应该是句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我们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引文如果没有独立性,只作为其他语言的一部分,引号内不能带点号。如A句;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句末不能用问号,而要用句号。如D句。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B句。
6.【答案】(1)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大雁知道11月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因为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知识点】大雁归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结合关键字词“春天”“大雁”分析作者对春天和大雁的喜爱之情。
(2)结合文章内容,到文中寻找答案。
故答案为:(1)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大雁知道11月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因为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点评】根据对文章内容的识记和积累回答即可,问题不难。
7.【答案】(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知识点】漫画释义;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画,两个穿着一般的农民指着一个趾高气昂的人,结合关键语句“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咱呢”分析理解即可。
(2)图片中一身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人高傲的走过去,再看一个农民装扮的人说的话:他和咱一起长大咋说不认识呢?可知是讽刺那些忘恩负义、发迹之后的势力之人。讽刺了那些富了就忘本的人,看不起那些穷苦的人民百姓的人,心高气傲的人。
故答案为:(1)老友的困惑(或如此“兄弟”、忘本、势利眼、发迹之后、“翻脸”不认友等)
(2)有些人发达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了以前纯朴的品性。
【点评】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8.【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猴年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作用: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逐渐增加。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大雁归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到文中筛选重要句子。根据第④段中的“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可得“路线”。根据第⑤段中的“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得“智慧”。根据第⑥段中的“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得“困难”。
(2)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可知,这一段举了英国家燕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它的附近可知,它的作用是为了具体的说明“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3)根据第⑤段中的“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第三项表述有误。
(4)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时,答案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答案的内容要能概括所有材料的内容。据此可概括为: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故答案为:(1)路线、智慧、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1)本篇说明文第①段提出了说明对象——候鸟;第②段到第⑥段分别介绍了鸟类迁徙的原因、监测、路线、智慧和困难;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筛选信息是要快速浏览文章,根据答案提示筛选,要有目的。
(2)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比如等。
(3)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项正误。迅速浏览选项,结合文章重要句子分析即可。
(4)根据本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对比材料分析,抓住数据对比“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及材料中政府行为分析探究。
9.【答案】(1)学习;慎重(或谨慎);以……为友(交朋友)
(2)为;表示修饰;代词,他;因,因为
(3)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重他。
(4)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大雁归来;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注意“友”在这里是词类活用,应解释为“交朋友”。
(2)要熟练掌握“以”的常见用法:(1)介词:①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④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⑥表示依据。译为:按照,根据。(2)连词: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③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3)动词:①以为,认为。②用,任用。(4)名词:译为:缘由,原因。D项“是以与善人居”的“以”解释为“因为”。
(3)关键词:但:只;优:比……优秀。
(4)ABC三项理解正确;D项理解错误,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而“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与本文观点截然相反。
【点评】(1)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2)“而”的用法有:①作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等。②作为代词:你;你的;这样。“之”的常见用法: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③凑音节,无实义④动词,去、往的意思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等等。
(3)注意“贵”应解释为“看重”。
(4)理解本文的内容与主旨,对比阅读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10.【答案】【参考例文】
我愿把自己设计成生菜丛中飞舞的小虫,轻柔振翅,温暖每一刻的你。风嬉闹着躲进了我的衣衫,让我单薄的背影显得更加惹人怜爱,身后是一丛丛绿油油的生菜。作为一只可爱的小虫,我极喜爱扑棱着在阳光下Ixl着五彩光芒的翅膀,穿梭在翠绿的小天地里,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那一片绿油油的生菜,交叉错杂地散布在褐色的土地上,好似给这“坚守职位”的冬日一份惊喜。那绿色的茎像是妈妈手中的毛线,又仿佛是天亲手布下的天罗地网,让养分怎么也逃不出去……
这是我的一方乐土。我也时常喜欢看着妈妈那一双粗糙的像被岁月浸泡过的温和的大手,拎着个小水壶,无私地给予小精灵们甘霖。我呢,则可以跟着它们,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来个淋浴,玩儿个够,别提有多惬意了。我情愿化作一只小虫,轻柔振翅,温暖每一刻的你,直到世界荒芜。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大雁归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写作能力。作文题是导语加题目的命题作文,此作文题目难度较大。首先审题,从题目来看题眼是“温馨”,“设计”限制了写作内容与设计有关。导语部分帮助打开思路,提示了“写作内容”和“文章立意”。可写:制作送别礼物,布置个性房间,安排朋友聚会,规划全家出游…写作时可以选择列举的4个材料,也可以选择“省略号”表示的材料;“立意”要紧紧围绕“付出热情,丰富我们的生活”。“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限制写作时必须用第一人称。
【点评】本作文题目适合写一篇记叙文,不建议写议论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