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3-27 11:18:10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练习题
一、练习题
1.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f甲< u/2= 12cm/2=6cm;
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 =u/2=6cm;
所以,f乙>f丙>f甲;
故选B。
【分析】根据各凸透镜成像性质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各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2.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cm B.15cm C.20cm D.40cm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应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A、若f=8cm,则2f=16cm,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符合题意;
B、若f=15cm,则2f=30cm,此时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
C、若f=20cm,则2f=40cm,f<30cm<2f,此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若f=40cm,则30cm<f,此时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据此分析各项是否符合题意.
3.(2016八下·恩施期末)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答案】A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
5.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光透过平板玻璃后,折射光线仍平行,A不符合题意;
B、光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变得发散,C符合题意;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在平面镜发生镜面发生、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透过平板玻璃折射光线仍平行.
6.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B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故选C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7.(2016八下·沙县期末)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 D.a、b、c、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8.(2017八上·江苏期中)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 眼镜为透镜,眼镜分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其中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汇聚作用,图中眼镜放在阳光下,与眼镜形状相同的影区外围较亮,说明太阳光经过该镜光线范围大了些,即光线发散了,而能对光线发散的透镜为凹透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使中间较亮,四周较暗,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现象为中间较暗,四周较亮.
9.(2017八上·全椒期末)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成像的原理,B点应为A点的像,因为O1A=O1B,可知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A、B均在两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所以B点通过L2所仍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应在2倍焦距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距等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据此分析即可.
11.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解析】【解答】A、老花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而造成的,应用凸透镜来矫正,A不符合题意;
B、老花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可以做放大镜用,B不符合题意;
C、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阳光下可以点燃白纸,C不符合题意;
D、老花眼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看不清近处的东西,为远视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凸透镜可以作为放大镜;(3)老花眼是远视眼.
12.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
【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由题干知,M点应为折射光线会聚后点光源的像点,根据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可知,焦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M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所以光线在距离凸透镜0.3m-0.2m=0.1m处会聚,则f=0.1m.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M点的位置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焦点的位置,焦距就等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13.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知,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后的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4.(2017八上·巴中期末)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答案】D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当测量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故答案为:D.
【分析】焦距是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都通过焦点(最小的亮点),画出光路图后即可判断.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望远镜
【解析】【解答】A、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近视镜片是凹透镜,所以中间薄,边缘厚,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所以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所以物镜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3)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1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当平行光沿柱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  )
A.圆形亮斑 B.圆型暗斑
C.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
【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经过中间一点时,中间气泡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不能会聚,所以中间比四周较暗.
故答案为:D.
【分析】玻璃是光密媒质,气泡属光疏媒质,根据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的折射特点来考虑此种情形下的光路情况.
17.如图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知,A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B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D不是透镜是面镜,C是凹面镜,D是平面镜.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生活中的透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论是平行光还是发散光甚至是会聚光,都有会聚作用,不符合题意;B由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光,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象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具体问题。
19.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使太阳光   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答案】凸透;会聚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解: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故答案为:凸透;会聚.
【分析】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够将水珠与凸透镜两者联系起来.
20.某人在眼镜店所配的眼镜是+200度,它是   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   .
【答案】远视;大于50mm小于100mm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由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可知,标着+200度的眼睛片,属于远视镜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因为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大于50mm小于100mm(或50mm<v<100mm).
故答案为:远视;大于50mm小于100mm.
【分析】本题考查了由眼镜的度数的正负判断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1.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   光线作用.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   透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会聚;前面;凹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作用.
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会聚;前面;凹.
【分析】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2.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解: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分析】(1)透明的材料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同的.
(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 / 1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练习题
一、练习题
1.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2.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cm B.15cm C.20cm D.40cm
3.(2016八下·恩施期末)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5.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6.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7.(2016八下·沙县期末)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 D.a、b、c、d
8.(2017八上·江苏期中)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9.(2017八上·全椒期末)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B.
C. D.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1.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12.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
13.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4.(2017八上·巴中期末)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1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当平行光沿柱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  )
A.圆形亮斑 B.圆型暗斑
C.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
17.如图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
19.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使太阳光   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20.某人在眼镜店所配的眼镜是+200度,它是   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   .
21.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   光线作用.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   透镜来矫正视力.
22.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f甲< u/2= 12cm/2=6cm;
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 =u/2=6cm;
所以,f乙>f丙>f甲;
故选B。
【分析】根据各凸透镜成像性质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各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2.【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应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A、若f=8cm,则2f=16cm,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符合题意;
B、若f=15cm,则2f=30cm,此时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
C、若f=20cm,则2f=40cm,f<30cm<2f,此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若f=40cm,则30cm<f,此时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据此分析各项是否符合题意.
3.【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4.【答案】A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
5.【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光透过平板玻璃后,折射光线仍平行,A不符合题意;
B、光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变得发散,C符合题意;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在平面镜发生镜面发生、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透过平板玻璃折射光线仍平行.
6.【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B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故选C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7.【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8.【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 眼镜为透镜,眼镜分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其中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汇聚作用,图中眼镜放在阳光下,与眼镜形状相同的影区外围较亮,说明太阳光经过该镜光线范围大了些,即光线发散了,而能对光线发散的透镜为凹透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使中间较亮,四周较暗,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现象为中间较暗,四周较亮.
9.【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10.【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成像的原理,B点应为A点的像,因为O1A=O1B,可知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A、B均在两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所以B点通过L2所仍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应在2倍焦距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距等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据此分析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解析】【解答】A、老花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而造成的,应用凸透镜来矫正,A不符合题意;
B、老花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可以做放大镜用,B不符合题意;
C、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阳光下可以点燃白纸,C不符合题意;
D、老花眼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看不清近处的东西,为远视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凸透镜可以作为放大镜;(3)老花眼是远视眼.
12.【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由题干知,M点应为折射光线会聚后点光源的像点,根据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可知,焦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M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所以光线在距离凸透镜0.3m-0.2m=0.1m处会聚,则f=0.1m.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M点的位置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焦点的位置,焦距就等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13.【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知,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后的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4.【答案】D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当测量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故答案为:D.
【分析】焦距是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都通过焦点(最小的亮点),画出光路图后即可判断.
15.【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望远镜
【解析】【解答】A、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近视镜片是凹透镜,所以中间薄,边缘厚,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所以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所以物镜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3)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16.【答案】D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经过中间一点时,中间气泡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不能会聚,所以中间比四周较暗.
故答案为:D.
【分析】玻璃是光密媒质,气泡属光疏媒质,根据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的折射特点来考虑此种情形下的光路情况.
17.【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由图知,A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B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D不是透镜是面镜,C是凹面镜,D是平面镜.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18.【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生活中的透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论是平行光还是发散光甚至是会聚光,都有会聚作用,不符合题意;B由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光,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象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具体问题。
19.【答案】凸透;会聚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解: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故答案为:凸透;会聚.
【分析】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够将水珠与凸透镜两者联系起来.
20.【答案】远视;大于50mm小于100mm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由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可知,标着+200度的眼睛片,属于远视镜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因为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大于50mm小于100mm(或50mm<v<100mm).
故答案为:远视;大于50mm小于100mm.
【分析】本题考查了由眼镜的度数的正负判断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1.【答案】会聚;前面;凹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作用.
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会聚;前面;凹.
【分析】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2.【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解: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分析】(1)透明的材料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同的.
(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