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极海冰区是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的交界面,对海洋、大冰可以隔离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纬度增高,海洋与大气间温差增大,海洋向大气的热传输和水汽蒸发增强。下图为南极海冰月面积变化率示意图。据此完成1~3 题。
1.南极海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3 月 B.5 月 C.9月 D.12 月
2.影响南极海区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性质 B.太阳辐射 C.海水盐度 D.盛行风向
3.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区海一气热量传输会
A.增加 B.减弱 C.不变 D.不确定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南方業山区河谷地质剖面图,图中聚落分布于河谷一侧,稻田分布于河谷两侧,箭头所指方向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4~6题
4.判断图中序号最晚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关于该河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组合正确的是
A.褶皱一断裂下陷-淤积 B.断裂下陷-淤积一褶皱
C.淤积一断裂下陷一褶皱 D.断裂下陷一褶皱-淤积
6.下列关于该河谷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漫滩一发展聚落 B.两侧山地一易滑坡
C.凹岸一建渡口码头 D.河流一修水库养鱼
飑[ biāo]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风向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并常伴有雷阵雨、冰雹、冷锋天气等。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飑线位置示意图(飑线尖端指向其移动方向)。据此完成7~9 题
图中飑线过境时会出现
A.风力急增 B.气压骤降 C.风力减小 D.气压不变
5.推测飑线过境后较短时间内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A.炎热干燥 B. 低温干燥 C.高温湿润 D,低温湿润
9.飑线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对流减 C.水汽得到补充 D.热量得到加强
海拉尔河流城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北部,流域内冻土广布,积雪厚度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两岸森林、草原植被丰富。近年来,随着冻土的融化,流域内森林和牧草出现了退化现
象。据此完成10~11题。
10.海拉尔河
A.径流季节变化大 B.含沙量较高 C.凌汛现象突出 D.无结冰期
11.冻土融化导致森林和牧草退化的原因是
A.下渗量增加 B.洪涝灾害增加 C.林草大量倒伏 D.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许多山地为发展旅游业,修建栈道。下图为华山万仞绝壁上搭建的栈道。据此完成 12~13 题。
12.图中栈道对环境破坏不大,说明
A.自然环境对人类干扰无响应 B.干扰后各要素变化多不同步
C.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是慢速的 D.干扰后果缩小,环境变化变慢
13.栈道上、下方植被覆盖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下图中粗实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完成14~16 题。
14.图中②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A.23°26' B.46°52' C.43°8’ D.66°34'
15.此时,从地方时角度考虑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A. 1/2 B.1/3 C.1/4 D.1/5
16.该日,图中①点
A.日出正东 B.日落西北 C.正午太阳在北方 D.昼夜等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南四湖(指徽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相连湖泊的总称,见下图)湖盆呈浅平形,泥沙淤积,湖水不深,一般情况下,除京杭大运河湖区航道外,大部分湖区水深不及1米,最深处了米左右。南四湖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多,汛期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湖区周边聚落和人口多,是历史上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
(1)指出南四湖的主要补给求源类型。(6分)
(2)说明南四湖湖来浅的原园。(4分)
(3)菏建南四湖历更上洪涉实害严重的地理营量。(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H分)材料-一冰岛低压位于夫西洋北部速岛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上的一个半来久性低压中心,其强度和范围随季节而变化,影响欧测西北都史范围天气热况。材料二、斯堪的的维显半岛(见羊图)位于欧洲西北都,西隔柳成海与位于北极图附近的冰岛相望,丰岛上有标成和瑞典两个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击脉横立手两国之间,该山脉走向对东风阻挡,但利于西南风深入。半岛上冬季多积雪。半岛西都常年堂西风影响,海岸陡峭,破碎曲折,多高屿和峡湾。材料三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宽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态降水率、盛行风向及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
(1)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态降水奉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8分)
(2)据图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3)分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却常年盛行西风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险沟壑地带,年均降水量仅300 mm 左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mm 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 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队来到宁夏考察,闽、宁两省区共同商定,在闽宁村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历时20年,闽宁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移民,闽宁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2020年11月16日,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也全部告别绝对贫困。材料三 下图为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图。
(1)从地形、土壤、植被、水资源丰歉等角度,说出“西海固”不宜居的原因。(6分)
(2)从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角度,说明闽宁镇人民能脱贫致富的原因。(6分)
(3)推测“西海固"地区所实施的脱贫措施。(6分)
河源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A C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 52 分。
17(1)降水(雨水);地表径流(河流水);地下水。(每点2分,3点6分)
(2)湖盆浅平;人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湖内。(每点2分,2点4分)
(3)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地形:湖盆浅平,周围地区地形平坦;
水系: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湖泊浅,夏季湖泊面积扩大;(入湖河流多,汇水多)
人文:周边地区聚落和人口多。
(人文为必答点,2分,自然三点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18(1)南北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由南向北递增(北部高于南部)(2分);纬度(2分)(太阳辐射、气温均不得分)
东西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中部(偏西)高于东、西两侧;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答对其中一点给2分) 地形(2分)
18.(2)地质时期冰川受重力作用对山谷刨蚀形成U形谷;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后,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浪侵蚀而成。(每点2分,2点4分)
(3)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盛行西风影响;其他季节,受冰岛低压(气旋)南部的西南风影响;半岛和半岛上的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阻挡极地东风的同时;利于西风(西南风)向东北方向深入。(每点2分,3点6分)
19.[答案](1)位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较少且变率大,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少且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缺少有机质);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2)福建为闽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帮扶;靠近首府银川,受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影响大;接收大量移民,增加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助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发挥本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副名优产品)产业(加工制造业),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3)政策扶持(给与财政补贴),鼓励向外移民;加大科教投入,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