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弹力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弹力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3-13 15:35:06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弹力练习题
一、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用面团捏一只小白兔 B.用橡皮泥捏一个小泥人
C.用力拉弓把箭射出 D.用力把弹簧拉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cm、mm等做单位
C.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各种力
D.能发生形变的弹簧只有拉伸时才能产生弹力
3.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B.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拿来使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挂钩不能与外壳相碰
4.手拉弹簧,弹簧因被拉长而产生弹力,这个弹力是作用在(  )
A.手上 B.弹簧上
C.手和弹簧上 D.以上说法都错
5.一个弹簧挂30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1.2cm,若改挂100N的物体时,弹簧的总长为20cm 则弹簧的原长是
(  )
A.12cm B.14cm C.15cm D.16cm
6.物体受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7.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读数为   N。
8.测一个约6N的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秤规格是(  )
A.量程10N,最小刻度值0.2N B.量程5N,最小刻度值0.1N
C.量程15N,最小刻度值0.5N D.上述三个弹簧秤下都可以用
9.有一弹簧测力计,挂钩上不施加力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的大小是(  )
A.3N B.大于3N C.小于3N D.不能确定
10.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弹簧下未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   ,弹簧的伸长为   。
(2)当弹簧下挂200g钩码时,弹簧的伸长为   。
(3)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这说明   。
(4)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
(5)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  )
A.这样制作容易 B.为了便于读数
C.为了提高精确度 D.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11.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了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否正确?答: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如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A、用面团捏小兔子时面团发生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A不符合题意;
B、用橡皮泥捏泥人,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B不符合题意;
C、拉弓射箭时弓发生的形变,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C符合题意;
D、弹簧被拉直后,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形迹,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由此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选项A正确;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所以不能用长度的单位cm、mm等做单位,而应该用力的单位“N”,选项B错误;
弹簧测力计既可以测重力,也可以测其它形式的力,只要有拉力作用在弹簧上,弹簧的伸长就会显示出这个力的大小,选项C错误;
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簧的拉伸和压缩都会产生弹力,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不但可以直接测物体的重力,也可以测各种形式的拉力等,它是根据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3.【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确认其量程和分度值,还要校零.故B不符合题意;
CD、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和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不能与外壳接触.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看清其量程和分度值,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易损坏.
(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调零.
(3)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4.【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弹力
【解析】【解答】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合弹簧伸长,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发生形变后会对手产生弹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受力物体是手.
故答案为:A.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和受力物体;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5.【答案】D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解: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受到30N拉力时,弹簧伸长是1.2cm,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为10N时弹簧伸长0.4cm,所以拉力100N时,弹簧伸长4cm,弹簧的原长为:20cm﹣4cm=16cm.
故选D.
【分析】(1)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
(2)弹簧的长度等于弹簧的原长加伸长.
6.【答案】弹性;塑性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解:物体受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故答案为:弹性;塑性.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但外力撤消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7.【答案】5;3.6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因为每1N被平分成了5份,所以其分度值为0.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N+0.2N×3=3.6N.
故答案为:5;3.6.
【分析】量程是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范围.分度值就是最小一格表示的力;读数时要先读大格,再读小格.
8.【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量程大于6N,且分度值相对较小,A符合题意;
BD、量程小于6N,所以不能使用,B不合题意,D不合题意.;
C、量程大于6N,但分度值较大,测量不够精确,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弹簧测力计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与分度值: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且分度值越小测量就越准确.
9.【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挂钩上不施加力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若所测力读数为3N,则力实际应大于3N.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就先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要调零,若指针没有指到零刻度线上就测力,而指在零刻度线下方,测量值会偏大,若指针指在零刻度上方,测量值会偏小.
10.【答案】(1)2cm;0
(2)4cm
(3)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形变程度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则弹簧伸长的越长
(5)D
【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2cm;此时伸长的长度为0cm;
(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弹簧下挂200g钩码时,弹簧的伸长为6cm-2cm=4cm;
(3)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即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形变程度;
(4)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且增大相同力,增大的伸长也相等,所以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比,所以其刻度是均匀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cm;0;(2)4cm;(3)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形变程度;(4)D.
【分析】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原长;伸长量等于弹簧长与原长的差;弹簧的伸长量不发生变化前的最大测量,即为弹簧的量程;
当钩码质量为0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即为弹簧的原长,随着拉力的增加,弹簧逐渐伸长,比较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可得出其变化规律.
11.【答案】(1)刻度尺
(2)4.5;1、2;小明;小明的数据刚好符合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实验中要测量的有力、橡皮的总长,所以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刻度尺;
(2)①由表格第一次数据知,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即原长,L0=4.5cm;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与原长L0的差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即:△L=6.3cm-4.5cm=1.8cm;
③同学们发现:橡皮筋受到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所以需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即分析1、2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小明的猜想是橡皮筋的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是正确的;而从第一行与第二行数据知由丽的猜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4.5;②1.8; ③1、2;④小明; 小明的数据刚好符合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或表格数据可知道需要的测量工具;
(2)由表中数据知:①当F=0N时的橡皮筋长度为原长;
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等于橡皮筋的总长度与原长的差;
③根据小丽的猜想可知需要分析的数据;
④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故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1 / 1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弹力练习题
一、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用面团捏一只小白兔 B.用橡皮泥捏一个小泥人
C.用力拉弓把箭射出 D.用力把弹簧拉直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A、用面团捏小兔子时面团发生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A不符合题意;
B、用橡皮泥捏泥人,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B不符合题意;
C、拉弓射箭时弓发生的形变,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C符合题意;
D、弹簧被拉直后,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形迹,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由此分析解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cm、mm等做单位
C.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各种力
D.能发生形变的弹簧只有拉伸时才能产生弹力
【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选项A正确;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所以不能用长度的单位cm、mm等做单位,而应该用力的单位“N”,选项B错误;
弹簧测力计既可以测重力,也可以测其它形式的力,只要有拉力作用在弹簧上,弹簧的伸长就会显示出这个力的大小,选项C错误;
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簧的拉伸和压缩都会产生弹力,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不但可以直接测物体的重力,也可以测各种形式的拉力等,它是根据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3.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B.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拿来使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挂钩不能与外壳相碰
【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确认其量程和分度值,还要校零.故B不符合题意;
CD、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和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不能与外壳接触.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看清其量程和分度值,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易损坏.
(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调零.
(3)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4.手拉弹簧,弹簧因被拉长而产生弹力,这个弹力是作用在(  )
A.手上 B.弹簧上
C.手和弹簧上 D.以上说法都错
【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弹力
【解析】【解答】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合弹簧伸长,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发生形变后会对手产生弹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受力物体是手.
故答案为:A.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和受力物体;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5.一个弹簧挂30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1.2cm,若改挂100N的物体时,弹簧的总长为20cm 则弹簧的原长是
(  )
A.12cm B.14cm C.15cm D.16cm
【答案】D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解: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受到30N拉力时,弹簧伸长是1.2cm,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为10N时弹簧伸长0.4cm,所以拉力100N时,弹簧伸长4cm,弹簧的原长为:20cm﹣4cm=16cm.
故选D.
【分析】(1)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
(2)弹簧的长度等于弹簧的原长加伸长.
6.物体受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答案】弹性;塑性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解:物体受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故答案为:弹性;塑性.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但外力撤消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7.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读数为   N。
【答案】5;3.6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因为每1N被平分成了5份,所以其分度值为0.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N+0.2N×3=3.6N.
故答案为:5;3.6.
【分析】量程是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范围.分度值就是最小一格表示的力;读数时要先读大格,再读小格.
8.测一个约6N的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秤规格是(  )
A.量程10N,最小刻度值0.2N B.量程5N,最小刻度值0.1N
C.量程15N,最小刻度值0.5N D.上述三个弹簧秤下都可以用
【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量程大于6N,且分度值相对较小,A符合题意;
BD、量程小于6N,所以不能使用,B不合题意,D不合题意.;
C、量程大于6N,但分度值较大,测量不够精确,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弹簧测力计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与分度值: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且分度值越小测量就越准确.
9.有一弹簧测力计,挂钩上不施加力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的大小是(  )
A.3N B.大于3N C.小于3N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挂钩上不施加力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若所测力读数为3N,则力实际应大于3N.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就先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要调零,若指针没有指到零刻度线上就测力,而指在零刻度线下方,测量值会偏大,若指针指在零刻度上方,测量值会偏小.
10.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弹簧下未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   ,弹簧的伸长为   。
(2)当弹簧下挂200g钩码时,弹簧的伸长为   。
(3)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这说明   。
(4)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
(5)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  )
A.这样制作容易 B.为了便于读数
C.为了提高精确度 D.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答案】(1)2cm;0
(2)4cm
(3)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形变程度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则弹簧伸长的越长
(5)D
【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2cm;此时伸长的长度为0cm;
(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弹簧下挂200g钩码时,弹簧的伸长为6cm-2cm=4cm;
(3)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即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形变程度;
(4)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且增大相同力,增大的伸长也相等,所以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比,所以其刻度是均匀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cm;0;(2)4cm;(3)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形变程度;(4)D.
【分析】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原长;伸长量等于弹簧长与原长的差;弹簧的伸长量不发生变化前的最大测量,即为弹簧的量程;
当钩码质量为0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即为弹簧的原长,随着拉力的增加,弹簧逐渐伸长,比较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可得出其变化规律.
11.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了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否正确?答: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如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答案】(1)刻度尺
(2)4.5;1、2;小明;小明的数据刚好符合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实验中要测量的有力、橡皮的总长,所以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刻度尺;
(2)①由表格第一次数据知,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即原长,L0=4.5cm;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与原长L0的差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即:△L=6.3cm-4.5cm=1.8cm;
③同学们发现:橡皮筋受到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所以需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即分析1、2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小明的猜想是橡皮筋的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是正确的;而从第一行与第二行数据知由丽的猜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4.5;②1.8; ③1、2;④小明; 小明的数据刚好符合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或表格数据可知道需要的测量工具;
(2)由表中数据知:①当F=0N时的橡皮筋长度为原长;
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等于橡皮筋的总长度与原长的差;
③根据小丽的猜想可知需要分析的数据;
④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故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