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又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1cnjy.com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耳边的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固体 D.固体、气体.
5.在学习声音相关知识时,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听到铁块在水中的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B.乙:随着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变弱 .
C.丙:未拉紧棉绳导致听不到声音,说明棉绳不能传播声音
D.丁: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变短,拔动钢尺时音调变高,说明钢尺振动变慢
6.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型超声波的频率很高
B.B型超声波的振幅很大
C.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二、填空题
7.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 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填“超声波”或“电磁波”)
8.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播放歌曲的音响前,会发现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广播操声音一响起,同学们就知道该到操场做操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9.2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① ;② 。
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空气温度(℃)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米/秒) 313 340 344 346 386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夏天比冬天 (填“长”或“短”)。21教育网
三、解答题
12.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需要0.1s。现在有一根足够长的铁管,里面装满水。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另一人敲击铁管的另-端,请问你能够听到几次敲打声?请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B
【解析】(1)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①物体振动发出声音;②有介质传播声音;③有健康的耳朵形成听觉;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空气的密度有关;空气密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A.闹铃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介质的传播,那么我们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听不到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内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C错误;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玻璃罩内空气密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B。21·cn·jy·com
2.A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www.21-cn-jy.com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在铁轨(固体)中比在空气(气体)中传播得快;故C错误;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比光的速度慢得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C
【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判断。
音叉发声时肯定在振动,但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出来。但是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大幅度跳动,可以间接感知音叉的振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2-1-c-n-j-y
4.D
【解析】人体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耳廓接收到声音进入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通过鼓膜和听小骨依次传递到内耳,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空气传导。 声波还可以通过颅骨传入内耳,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21*cnjy*com
耳机贴在耳边的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 ,说明耳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颅骨传入内耳,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所以是固体传播声音。 同时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说明环境的声音是通通过空气传播的,即气体传播。所以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5.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甲图听到铁块在水中的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乙图随着空气被抽出,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了,铃声逐渐减弱; 丙图未拉紧棉绳导致无法传递振动,因此听不到声音;丁图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变短,拔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变快,音调变高。21·世纪*教育网
A.听到铁块在水中的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A正确;
B. 随着空气被抽出,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了,铃声逐渐减弱,故B错误;
C. 未拉紧棉绳导致无法传递振动,因此听不到声音,故C错误
D. 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变短,拔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变快,音调变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C
【解析】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www-2-1-cnjy-com
7.超声波
【解析】根据声音的分类的知识判断。
B超中的“超”,指的是超声波。
8.能量;信息
【解析】声音利用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播放歌曲的音响前,会发现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广播操声音一响起,同学们就知道该到操场做操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来源:21cnj*y.co*m】
9.真空无法传声;应先看到爆炸的火光,听不到爆炸的声音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太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光可以在太空中传播,故应先看到爆炸的火光,听不到爆炸的声音。
10.(1)变小
(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1)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空气越稀薄,则传声能力越弱;
(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则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知,如果玻璃罩中变成真空,那么将不会听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叫科学推理法。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的方法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c·n·j·y
11.(1)越大
(2)短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2)首先比较声音在夏天和冬天传播速度的大小,再根据公式比较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大小。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2)夏天的声速大于冬天的声速,而回声经过的距离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夏天比冬天短。【版权所有:21教育】
12.3次;声音同时在铁、水、空气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其次,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当铁管足够长时,人耳能够区分三次声音,所以能够听到三次敲打声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在气体中的速度最慢,据此分析解答。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