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2.3耳和听觉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2.3耳和听觉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4 10: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2.3耳和听觉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  )
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
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
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
2.如图所示是学习声现象时做过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小丽可以通过“土电话”听到,说明固体能传声
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教育网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4.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1-c-n-j-y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5.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来源:21cnj*y.co*m】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6.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  ) 21*cnjy*com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二、填空题
7.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金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回答下列关于”水瓶琴”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1)”水瓶琴”的”琴声”是因为瓶和水的   而产生:
(2)由于不同的瓶子中水量不同,敲击不同瓶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共同构成了可以演奏的”琴”。 21·cn·jy·com
8.迎龙灯是东阳新春最盛大的名俗文化活动之一。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常。 www-2-1-cnjy-com
(1)观赏龙灯时听到的锣声是   (填”锣”或”空气”)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听神经→听觉中枢。
(2)用力打鼓,鼓声越响,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正在家中学习的你为了避免被外界的噪声所影响,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 21*cnjy*com
9.汉语言博大精深,有许多成语蕴含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请回答:
(1)“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思是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说明可以通过声音的____
   这一特性来判断是谁发出的。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科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版权所有:21教育】
10.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声音,请你思考一下下面几种声音现象:
(1)如图甲,手拨动压在桌子边的尺子,听见有声音发出。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选填”音色”或“音调”)发生改变。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子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结论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以   得出的。
(3)如图丙,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说明声音具有   。
11.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三、解答题
12.
某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问
(1)频率是多少?
(2)人耳能听到吗?
(3)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C
【解析】增大响度的方法:①增大振幅;②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分散。
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通过橡胶软管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D
【解析】A.响度与振幅有关;
B.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判断;
C.音调与频率有关;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传声介质。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误;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小丽可以通过“土电话”听到,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3.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敲击发声和吹起发声的原因不同,敲击发声是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吹起发声是瓶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越来越慢,频率越来越小,因此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故C错误;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瓶子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音调升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A
【解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振动直接传导到听神经,最终形成听觉的,故A正确;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故B错误;
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故C错误;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和骨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B
【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21cnjy.com
此题主要考查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侧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耳蜗含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到翻滚、左右转动、加减速;鼓膜与听小骨分别具有把声波转为振动,传递到内耳的作用。2·1·c·n·j·y
故答案:B
6.C
【解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
解: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声波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故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
故答案为:C。
7.(1)振动
(2)音调
【解析】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1)"水瓶琴"的"琴声"是因为瓶和水的振动产生的;
(2)敲击不同的瓶子,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1)振动;(2)音调。
8.(1)锣;耳蜗
(2)振动幅度;戴耳塞
【解析】听觉的形成,敲击锣面,锣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用力敲击鼓,鼓振动幅度变大,鼓声响度变大。
(1)锣声是敲击锣面引起锣振动产生的。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是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
(2)用力敲击鼓,鼓振动幅度变大,鼓声响度变大。说明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避免 被外界的噪声所影响 ,可以戴耳塞。
9.(1)音色
(2)产生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其声音的三要素为响度,音调,音色。
(1) 见到他本人一样,说明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不停止振动,声音一直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1)音调
(2)推理
(3)能量
【解析】(1)图甲中,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尺的振动快慢发生变化,即发出声音的频率发生改变,即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改变。
(2)图乙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随着介质的减少,传播的声音越来越轻,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
www.21-cn-jy.com
(1)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尺的振动快慢发生变化,即发出声音的频率发生改变,声音的频率影响音调;故答案为:音调。
(2)图乙中不能抽成真空,所以根据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推测假如抽成真空,声音会消失;故答案为:推理。
(3)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消耗能量,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答案为:能量。
11.响度;音色
【解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1)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2)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
12.(1)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f=700次/2s=350Hz
(2)解: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能听到.
(3)解: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解析】(1)已知振动次数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频率;
(2)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都听不到。
(1)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
(2)人耳能听到。
(3)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而350Hz正好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