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10:5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学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一、单元目标设计依据;二、在设计依据基础上设定的单元目标;三、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指向;四、根据任务指向安排本单元的学习课时;五、对每个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简单说明;六、本单元的整体评价。
一、单元目标设计依据
确定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关注四个大方面: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每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这一单元最后给的单元学习任务,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主要从这四大方面展开说明。
1. 课程标准任务群说明:
本单元属于“科学阅读与创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及著作,帮助高中生成为一个有一定科学素养,坚守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的“阅读者”、“探索者”、和“创新者”。
任务群说明中给出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1)掌握和运用科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2)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3)形成初步的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意识,尊重科学,在科学伦理许可范围内,正确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提升自我科学素养。
本单元共节选了四篇科学类文章,分别是根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诗人、学者林庚的《说“木叶”》。我们在对这四篇文章设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就要紧扣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此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指导方向。
2. 关注单元导语 :
单元导语共三段,分别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选文情况及特点以及核心学习任务。
第一段:引出探索与创新主题
第二段:介绍选文情况
第三段:明确核心任务
3. 关注单元研习任务:
本单元研习任务分成了四个部分,清晰明确。
任务一:阅读梳理文章内容,思考并交流其中包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带给你的启发。
任务二:体会科学语言及表达方式的特点。
任务三:学以致用,探究意象的暗示性。
任务四:运用所学技巧,写一篇说明文。
4.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初中时学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纪念碑》《蝉》《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等科学类文章,初中要求学习这类文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学写过科学小论文。从初中到高一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呈层级上升的,那高中的科学论文的学习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也要注意学习能力层级的递进提升。
二、单元学习目标
正是基于以上的单元学习依据的分析,设定了如下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作家及创作背景等资料,领会不同领域科学论文和著作的内容。
2.把握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概括内容,理清思路。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3.感受科学作品的语言美、逻辑美和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人格魅力,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能运用科学语言和科学方法,创造性表达科学发现和科学认知。
其中 1、2、3 是我们的学习重点, 4 涉及到语言表达、方法技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上课过程中需着重进行引导。
三、单元学习任务指向
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指向。
任务一:指向梳理内容。
1.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梳理内容,理清思路,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通过文章内容的梳理,了解作者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或对事物的认识与思考,从而领会不同学科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任务二:指向阅读方法
1.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养成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的习惯,注意科学语言的运用。
任务三:指向思想内涵科学精神
1.感受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人格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初步形成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意识,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提升自我科学素养。
3.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单元课时安排
根据任务指向和任务群的教学课时要求,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
自主学习:2 课时
第一课段:1 课时
第二课段:1课时
第三课段:1 课时
第四课段:1 课时
五、单元学习任务课时分解
自主学习:导读识人
第1课时: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积累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学习目标:做到文从字顺,读文识人。
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字音、词语,积累成语。根据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掌握演讲词、科普文等文学常识。
第2课时: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积累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学习目标:做到文从字顺,读文识人。
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字音、词语,积累成语。根据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掌握自然科学小论文等文学常识。
第一课段:初读识文
梳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内容,理清层次。
学习目标: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清层次。
学习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课段:精读识法
学习目标:体会四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
学习活动:分析其语言特点及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第三课段:研读识神
学习目标:体验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活动:
1.梳理探索经历,体验科研艰辛。
2.解读科学精神,体悟探索创新。
3.联系个人实际 发扬科学精神。
第四课段:拓读识理
学习目标: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拓展阅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动人事迹,从科学家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的一座座科技创新丰碑中,领悟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
学习活动:
1.学习优秀品质,激发科学兴趣。
2.掌握阅读科学知识类读物的阅读要领。
六、单元整体评价
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到底教会了学生哪些,学生又学会了多少,我们要有个评价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可以作为接下来的学习方向指导。所以设计了一个评价量表,期望通过这个表能直观获得数据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