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4课《“和同为一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4课《“和同为一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0 15:10:57

文档简介

《“和同为一家”》合作探究型教案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总结唐与各民族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突厥与唐朝的关系和文成公主入藏。
难点: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教材分析
本课为唐代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代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史,通过学习,能进一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以及中国关系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3.学情分析
有关唐朝民族关系史的影视剧比较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所了解。初一学生处在青春期,对新事物强烈好奇,形象思维比较强,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的民族史实
2.总结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3.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评价任务
任务1:完成导学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了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的民族史实。(检测学习目标1)
任务2:分析探究总结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检测学习目标2、3)
任务3: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完成本课课时训练·基础达标,检测学习结果。(检测学习目标1、2、3)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环节一
课堂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吐蕃民族关系的事例图片: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引出关于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回答问题。
4分钟
环节二
新知探究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套学案,学习本课四大知识要点,握基础知识:
①“天可汗”:东突厥兴起;加强管理;“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入藏:青藏高原统一;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
③回鹘衣装回鹘马。
④苍山会盟:南诏强大;点苍山会盟。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以下问题:
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
唐朝民族交往的启示。
1.结合教材,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为探究讨论准备知识基础;
2.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8分钟
(达成学习 目标1、2、3)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本课知识总结。
5分钟
(提升学习 目标1、2、3)
环节四
当堂达标
展示当堂达标测试题,师生共同完成试题。
当堂快速当堂达标题
5分钟
(检测学习目标1、2、3)
课件17张PPT。
和同为一家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的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东突厥吐 蕃1、唐太宗扫平东突厥,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
2、 “天可汗”的尊称一 、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唐太宗为什么能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哪些政策体现了唐朝的开明准许少数民族考科举,做官;
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与各族通婚;
接纳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
和少数民族通婚,著名的就是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二 、 唐与吐蕃的关系松赞干布为什么想和唐朝联姻?
2 唐太宗为什么答应吐蕃的求婚?
3 唐太宗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什么嫁妆?为什么?
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
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
合作探究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物资、技术与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跃跃欲试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
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
互不侵犯
7世纪中期以后唐蕃往来频繁唐蕃会盟碑学过的唐朝的衣食住行中哪些能反映出“和同为一家”的情形?1、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2、唐朝允许不同民族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3、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等食品传到边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成为中原普遍流行的食品
4、唐人喜欢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骑马等举一反三三、 唐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1、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为云南王。
2、点苍山会盟:归附汉朝,永无离贰。
3、积极学习中原文化。
4、唐朝工匠去南诏传授技术。唐朝为什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融洽呢?唐朝自身的先进和强大是根本原因,
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是唐朝的民族
关系融洽的直接原因。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 .少数民族首领惧怕唐朝的强大
B.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传统关系
D. 唐朝打败东突厥后造成的影响BA .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 .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 .奠定了藏汉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C 突厥 吐蕃 南诏唐 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通婚
签订盟约课堂小结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今天有什么启示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