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个小题#共 分&
# +(
! 分"
!-&(/
!"汉代#继承秦朝的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同时又设刺史以监察地
方(! 分"宋代#派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分"
( (
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由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 分"
(
!"不同之处#废除行省制'设三司$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互不统属$地方督抚具有临时派遣性
(
制(! 分"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
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 分"
%
! 分"
!%&(/
!"状况#工厂数量增长快'资本总量迅速增加'轻工业发展迅速(! 分"原因#中华民国成
$
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欧洲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分"
%
!"调整#由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调整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分"%鼓
( $
励&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分"%改造&意义#有利于社会主
(
义公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分"
(
! 分"
!.& (
示例#
事件# 年 月'遵义会议(! 分"
!.#+ ! (
阐释#因%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
了长征(中国革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年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 !
集中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分"
"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
其危机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分"
$
高一历史答案 第 页!共 页"
! !
书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C【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单元第一课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一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良渚
文化同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故选C项。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属于
同一时期,比红山文化和良褚文化略早,故A、B和D项错误。
2.D【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单元第二课百家争鸣一道家学说。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自然无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故选D项。儒家强调“仁”和“礼”,墨
家强调“兼爱”“非攻”,法家崇尚法治,故A、B、C项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单元第四课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刺史制度。秦统一后在
地方郡一级设立监御史,汉武帝在基础上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由中央派出刺史到地方,由中
央直接监察地方,故选B项。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丞相制度在秦朝
便已经建立,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是汉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4.D【解析】本题考查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从表中数据可知,南方人
口数和在全国的占比均有大幅度的提升,表明南方经济发展迅速,说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
势,故选D项。A项的“雇佣关系”与材料无关,B项的“衰退”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明朝中
后期。
5.A【解析】本题考查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成果一印刷术。从材料可知,宋代
东京城中书店遍布,社会对图书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些都得益于印刷术的进步,故选A项。B
项造纸术在汉代便已经发明,C项指南针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
6.C【解析】本题考查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内阁。朱元璋废除丞相后,
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人,明成祖便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选C项。A项东厂属
于特务机构,B项是清朝雍正帝时设立的,D项是清朝处理民族事务的机构。
7.B【解析】本题考查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清朝统治危机初显一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实行一口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洋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所以十三行
商人迅速崛起,故选B项。其余A、C和D项均不符合材料的表述。
8.B【解析】本题考查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材料可知,中国进出口关税
高一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
税率都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鸦片战争后列强为倾销商品而使清政府放弃了关税自主,故选B
项。A项中的“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后,C、D项与材料无关。
9.A【解析】本题考查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
清政府的统治,但是,这种“嫁接”注定不会取得成功,这幅漫画反映了清政府的困境,故选A
项。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运动,故C项错误;
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故D项错误。
10.D【解析】本题考查第六单元第十九课中华民国的建立一《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成立后,
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在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之后,便废除了《临时约法》,故选D项。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11.B【解析】本题考查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之后,先
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
动相结合,“亢慕义”是共产主义的音译,故选B项。民主与科学,白话文与新文学均是新文化
运动的内容,故A、C和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12.C【解析】本题考查第七单元二十二课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一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这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
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封信是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肯定,故选C项。广州国民政府是国
民大革命时期在广东建立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建立的,时
间也不符,故B项错误;陕甘宁边区政府是红军长征胜利后在陕北建立的,故D项错误。
13.C【解析】本题考查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一百团大战。从时间和地点以
及规模上,可以判断出这次对日作战是百团大战,故选C项。其余各项均不符合材料中的
条件。
14.D【解析】本题考查第九单元第二十六课建国初期的外交一亚非会议。根据材料中的“夺
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判断,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故选D项。
15.A【解析】本题考查第九单元第二十七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一八字方针的提出。1960年,
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以解决当时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选
A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提出的,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涉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故C项错误;D项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
16.D【解析】本题考查第十单元第二十八课改革开放进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粮票逐步被取消,农民自由流动,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结果,故选D项。
高一历史答案第2页(共4页)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 分题要 素养层级
选材/ 求教材 预估难
题干/ 题号 分值 考点 (具体知 领域 唯物史 时空观 史料实 历史解 家国情
一级 册次/页码 度
题项/ 识点覆 观 念 证 释 怀
要求 盖)
新时期
《刚要》
1 3 早期中 时代的 政治文上册第 4 0.75 √ √
华文明 文化遗 化
页
存
《刚要》 春秋战 老子及
2 3 上册第 12 国时期 道家思 思想 0.70 √
页 的思想 想
秦汉大
《刚要》 一统国
3 3 上册第 15 汉代刺家的建 政治 0.75 √ √
史制度
页 立与巩
固
《刚要》 两宋经
4 3 62 经济重上册第 济的新 经济 0.75 √ √ √
心南移
页 变化
《刚要》 两宋时 宋代科
5 3 上册第 68 期文化 技的成 文化 0.70 √ √
页 的发展 就
《刚要》 明代封 明代内
6 3 上册第 72 建专制 阁的设 政治 0.80 √ √
页 的发展 立
《刚要》 明清时
一 7 3
闭关锁 政治经
上册第 81 期的社 0.70 √ √
国政策 济
选 页 会危机
择 《南京
题 《刚要》 条约》及
8 3 晚清内上册第 92 其对中 经济 0.70 √
忧外患
分 页 国的影
响
地主阶
《刚要》
9 3 97 级挽救 洋务运上册第 经济 0.70 √ √
危局的 动
页
努力
《刚要》 中华民
10 3 《临时上册第 国的建 政治 0.80 √ √
111 约法》页 立
《刚要》 马克思
11 3 新文化上册第 主义的 思想 0.70 √ √
117 运动页 传播
中国共 井冈山
《刚要》
12 3 产党开 革命根上册第 政治 0.70 √ √
127 辟革命 据地的页
新道路 建立
《刚要》 中华民
13 3 百团大上册第 族的抗 政治 0.80 √ √
141 战页 日战争
新中国 建国初
《刚要》 的成立 期的外
14 3 上册第 及向社 交—— 政治 0.75 √ √
159页 会主义 亚非会
过渡 议
高一历史双向细目表第 1 页 (共 2 页)
(48 )
社会主 1960年
《刚要》
15 3 义建设 “八字”上册第 经济 0.70 √ √ √
163 道路的 方针的页
探索 提出
中共十
四大,经
《刚要》 改革开
16 3 济体制上册第 放新时 经济 0.75 √ √
171 改革目页 期
标的确
立
《刚要》 古代地 汉武帝
上册第 方行政 强化中
21、49、 制度的 央集权、
(1) 6 57页 演变 宋初集 政治 0.80 √ √
权与元
17 代行省
制
古代地
《刚要》 明代中
(2) 14 上册第 72
方行政
央集权 政治 0.60 √ √ √
制度的
二 页 的加强演变
非 《刚要》 北洋军
选 民族工
12 上册第 阀时期择 (1) 115 116 业“短暂 经济 0.70 √ √ √题 、 的政治 的春天”
页 与经济
18 新中国
分 《刚要》 国民经成立及
上册第 济恢复
(2) 8 157 160 向社会 经济 0.60 √ √ √ √、 与三大
主义过
页 改造
渡
中国近
中国共
代新民
产党对
19 12 《刚要》 主主义 政治经革命与 0.50 √ √ √ √ √
上 革命与 济思想
建设的
社会主
探索
义建设
高一历史双向细目表第 2 页 (共 2 页)
(52 )秘密★启用前
遂宁市2023一2024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处于同一时期
的文化遗存是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2.春秋战国时期,某派思想家强调“任物自然”,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
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这一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在此基础
上,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
B.设十三州刺史
C.建立丞相制
D.推行郡国并行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
表1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救比重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表1是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雇佣关系的普及
B.北方经济的持续衰退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5.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
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A.印刷术的进步
B.造纸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应用
D.科举制的废除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此后,为应付繁重的政务,明成
祖设立了
A.东厂
B.军机处
C.内阁
D.理藩院
7.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
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A.徽商
B.十三行商人
C.晋商
D.宁波商帮
8.1843年中英《通商章程》中,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出口税率中生丝
和茶叶都下降了58%。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B.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通商口岸逐渐增多
D.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