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0 21:16:19

文档简介

《宋元时期的文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文学:宋词和元曲。通过学习体会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从而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最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祖国丰富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代的著名词人,对宋词的理解。
难点:通过对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产生背景的分析,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难点: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一节,属于文化课,它不但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的产物,也是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产物,更主要的是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我们现代最丰厚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的。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有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具有查找、整理资料的兴趣,有一定的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识记《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历史地位;通过比较《资治通鉴》和《史记》,识别两种不同的文学体例。
2.知道宋词、元曲,掌握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作品的风格特点;识记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通过搜集宋词,欣赏宋词优美的文学审美特征,加强对祖国传统文学的感知。
4.结合具体史实学习司马光、李清照、辛弃疾和关汉卿等人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评价任务
任务1:完成导学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识记《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历史地位;知道宋词、元曲,掌握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检测学习目标1、2、3、4)
任务2: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宋代著名词人的风格特点(检测学习目标2)
任务3: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完成本课课时训练·基础达标,检测学习结果。(检测学习目标1、2、3、4)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环节一
课堂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视频:豪放词人苏东坡
引出关于宋词风格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力、回答问题。
4分钟
环节二
新知探究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套学案,学习本课知识要点,掌握知识:
(1)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
②《资治通鉴》
(2)宋词
①词的简介
②著名词人
(3)元曲:
①元杂剧
②散曲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以下问题:
宋代著名词人的风格特点
1.结合教材,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为探究讨论准备知识基础;
2.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8分钟
(达成学习 目标1、2、3、4)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本课知识总结。
5分钟
(提升学习 目标1、2、3、4)
环节四
当堂达标
展示当堂达标测试题,师生共同完成试题。
当堂快速完成当堂达标题
5分钟
(检测学习目标1、2、3、4)
课件19张PPT。观看视频:豪放词人苏东坡观后思考:目录1司马光与《资治
通鉴》作者
体例
内容
特点宋词简介
词人
2元曲元杂剧
散曲3 重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代的著名词人。
难点:通过对宋词元曲的文化成就,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学前思考:作者
体例
内容
特点1、《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 作者: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体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2、《资治通鉴》的内容:内容:①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上自战国,下至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②司马光特别注意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资治通鉴》着重记载的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事例, 为的是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3、《资治通鉴》的特点: 全书取材丰富,记事周详,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宋词学前思考:简介
词人1、词的简介:(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由于一首词中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叫长短句;(2)词兴起于唐朝,宋朝发展到极盛。2、杰出词人:苏轼:(1)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2)贡献:为宋词打开新局面。苏轼改变了唐末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旧习,把词的题材领域扩大到怀古、记游、说理、咏史,使词达到了“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新境界。他开创了豪迈奔放的词风。(3)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杰出词人: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的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的特点: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元曲学前思考:元杂剧
散曲1、元杂剧:(1)简介:元杂剧是融合多种表演艺术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随着元朝城市经济的繁荣,这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代表人物及作品: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大量剧本,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2、散曲:民间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的酝酿,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散曲形式简单,质朴自然,为市民所喜爱。本课知识结构图《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宋元时期的文化元杂剧:简介;代表人物及作品词的简介:长短句;兴于唐盛于宋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与《资
治通鉴》宋词杰出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散曲:形成;特点当堂达标:【1】下列有关《资治通鉴》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成书朝代相同
B.编写体例相同
C.叙史内容相同
D.都是史学名著D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