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0 15:08:15

文档简介

《宋元时期的科技》合作探究型教案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状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的成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思考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自觉向古代科学家学习,培养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难点:对四大发明原理和科学家成果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内容。本课学习的是宋元时期的科技,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宋元时期的各项科技发明,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之后,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对某些问题开始有了一定的看法。此班学生平时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兴趣广泛,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中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1.识记并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特点、作用;总结比较活字印刷术和唐朝雕版印刷术的不同。
2.识记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3.结合相关史料和图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4.结合宋元时期的经济、政治和各方面的内容分析宋元时期科技繁荣的原因。
5.通过对沈括、郭守敬成就的学习,培养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任务
任务1:完成导学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识记并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特点、作用;识记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知道沈括、郭守敬成就。(检测学习目标1、2、3、5)
任务2: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意义宋元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检测学习目标4)
任务3: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完成本课课时训练·基础达标,检测学习结果。(检测学习目标1、2、3、4、5)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环节一
课堂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视频:烧活字的制作
引出关于古代活字印刷发明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力、回答问题。
4分钟
环节二
新知探究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套学案,学习本课知识要点,掌握知识:
(1)活字印刷术
①活字印刷术
②雕版印刷术
(2)指南针
①发明
②应用
③传播
(3)火药
①作用
②应用
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4)沈括和郭守敬
①沈括及其科学成就
②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意义
(2)宋元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1.结合教材,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为探究讨论准备知识基础;
2.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8分钟
(达成学习 目标1、2、3、4、5)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本课知识总结。
5分钟
(提升学习 目标1、2、3、4、5)
环节四
当堂达标
展示当堂达标测试题,师生共同完成试题。
当堂快速完成当堂达标题
5分钟
(检测学习目标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