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步学案(第1---2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步学案(第1---2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5 15:36:44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编号:01】 26.1.1反比例函数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九年级下册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编号:02】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第一课时)
26.1.2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目标导学
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的过程 (重点、难点)
2.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重点)
二、知识回顾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__。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是否还记得“描点法”的步骤。
新知导入
已知某面粉厂加工出了4000吨面粉,厂方决定把这些面粉全部运往B市.则所需要的时间t(天)和每天运出的面粉总重量m(吨)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你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图形吗?
四、新知探究
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画法
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描点法)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变的取值范围: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列表 一般情况下,取三对(或三对以上)互为相反数的数,作为自变量的值,并计算对应的函数值,列出表格
描点 以表格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 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并延伸
贴标签 将函数解析式写到图象旁边
注意:由于反比例函数中,,所以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图象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
【典例一】作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
解: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x ... -6 -4 -3 -2 -1 1 2 3 4 6 ...
... -1.5 -2 6 2 1 ...
... -2 -4 -6 12 4 3 ...
列表
描点连线:以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描出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这些点
总结: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分别位于两个象限内的两条曲线组成,这样的曲线叫做____________。
思考:反比例函数图象: 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 (是常数,)
的符号
图象
图像位置
增减性
【典例二】已知反比例函数,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B.图象必经过点
C.图象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
D.随的增大而减小
(跟踪训练)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跟踪训练)2、已知反比例函数,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B.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C.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D.点在该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重点点拨】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条曲线都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3)对于反比例函数(是常数,),当 增大时,图象离坐标轴原来越远。
五、当堂达标
基础
1、百米赛跑中,队员所用的时间(秒)与其速度(米/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应为( )
如右上图正方形ABOC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则的值是( )
A.2 B.-2 C.4 D.-4
3、写出一个你喜欢的实数的值:_______。使得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综合
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5、已知,则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6、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中考
7、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和B,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8、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9、若点A ,B ,C 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六、课后总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
(2)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九年级下册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编号:01】 26.1.1反比例函数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九年级下册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编号:03】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第二课时)
26.1.2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目标导学
1.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系数的几何意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计算.
3.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知识回顾
(连云港中考)关于某个函数解析式,甲、乙、丙三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说出了该函数的一个特征。
甲:函数图象经过点; 乙:函数图象经过第四象限 丙: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B. C. D.
三、新知导入
如图,对于反比例函数y=(k>0),在其图象上任取一点P,过P点作PQ⊥x轴于Q点,并连接OP。试着猜想△OPQ的面积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并探讨反比例函数(是常数,)中值的几何意义.
四、新知探究
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是常数,)中的几何意义包括以下两种:
如下图(左),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分别作轴、轴的垂线 ,, 则____。
如下图(右),如图,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作 轴,垂足为,连接,则______。
【典例一】如图,在函数的图像上有三点,,,过这三点分别向轴、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与轴、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则
A. B.
C. D.
(跟踪训练)1、如左下图所示,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AC垂直 x 轴于点 C,且 △AOC 的面积为 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跟踪训练)2、 如右下图,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 ,作轴于. 若的面积为 6,则 =_______。
(跟踪训练)3、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轴交反比例函数 (x<0)的图象于点 B,以 A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其中点 C,D 在轴上,则 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典例二】如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和点B(,).如果,那么和右怎么样的大小关系?
(跟踪训练)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2,3).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2)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A,B,C三点,则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3、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达标
基础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的值为___________。
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已知点A(,),B(,),C(1,),D(3,-2)都在双曲线上,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动点P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PA⊥x轴于点A,B是y轴上的动点。当点B从原点向y轴正半轴运动时,△PAB的面积将会( )
A、逐渐减小,接近0 B、不变,永远是4 C、不变,永远是2 D、不变,但不知道具体值
综合
如下图(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M的直线//y轴,且直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和的图象交于P、Q两点。若,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
6、如上图(右)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为双曲线上不同的三个点,连接OA,OB,OC,过A作AD⊥y轴于点D,过点B,C分别作BE,CF垂直x轴于点E,F,OC与BE相交于点M,记△AOD,△BOM,四边形CMEF的面积分别为,,,则( )
A、=+ B、= C、>> D、<
中考
7、(滨州中考)若点A(),B(),C()都在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图像上,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8、(衡阳中考)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为常数且m≠0)的图象都经过点A(-1,2),B(2,-1),结合图象,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或
D、或
9、(齐齐哈尔中考)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AC⊥x轴于点C,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AB=3BC,连接OA,OB。若△OAB的面积为6,则_________。
(宿迁中考)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1,m),B(n,-1)两点。
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求△AOB的面积。
六、课后总结
1. 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的几何意义;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3.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