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13:11:50

文档简介

庐江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
形象表达。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大国重器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
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
精神风貌,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
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是对
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看得到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也可
能是我们看不到的精密精准、胜在毫厘,于毫厘之间体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准。认真,就
能做得更好;高标准,方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深入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一丝不苟,是严谨认真,是追求细节完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毫厘不敢安,做好一件
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
事必作于细。优秀的工匠能从细处见大,在细节的追求上没有终点。坚持细致工作,从细节入
手,才能汇涓消细流成江海。
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要
以创新求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创新能力,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项峰,
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追求。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离不
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摘自李玉滑《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材料二: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分别对应了工匠
的本分、追求、作风和使命。而中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精益求精
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三个维度。对照来看,二者在求新、求精、求真等存在相通之处,而这些
品格在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的著作中都有明确记载。
首先是求新。求新即追求创斯,即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中所提倡的“尚巧”这一创造精神。中
国古代早期的民间手工业者,也称“民匠”“工匠”或“手艺人”,从最早的制作衣食到木质建造,再
到炼铜炼金的器械制作,随着生产资料的扩充和材料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庐江县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庐江县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2 3 6 7 10 11 12 15 21
C B D C C BEF A A D B
1.(3分)C
解析:“求新、求精、求真上是相同的”错,原文是“相通”。
2.(3 分)B
解析:“对比论证”错,应为类比论证。
3.(3 分)D
解析:
A项只强调“行”,否定了“知”;
B项主要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C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项强调知行并重。
4.(4 分)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处引用都用来表现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内涵,强调的是对产品品质
的要求。(2分)
不同点:前者通过引用侧重于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角度提出标准和要求,后者侧
重于从传统文化中溯源,把握工匠精神传统和现代的联系。(2分)
5.(6 分)参考答案:
①体味工匠精神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②把握工匠精神的意蕴和内涵,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③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劳动实践中继承、弘扬工匠精神。
6.(3 分)C
解析:宪兵在工役室看到的是卢嘉川伪装的“老头”。
7.(3 分)C
解析:《百合花》淡化小说情节,体现诗化小说的特质,与选文不同
8.(4 分)参考答案:
①通过全知视角,让读者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日本侵华,有助于整体把握小
说情节和理清人物关系;
②客观展现了以卢嘉川为代表的革命青年不畏艰险、聪明机智、勇敢坚毅的性格
特征;
③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通过对卢嘉川等青年不顾个人安危和敌人巧妙周旋的
描写表现了革命志士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写任意两点即可得 4分)
1
{#{QQABDQCEogCIAABAAQhCAwXKCgIQkAEAAKoGREAIsAAASQFABAA=}#}
9.(6 分)
答案示例:
①青春的价值在于团结奋进。小说中当卢嘉川遇到危险时,许宁再三拦住他,想
为他分担;老王也为他把风;
①青春的价值在于勇于担当。当白色恐怖笼罩之时,以卢嘉川为代表的青年同志
仍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勇于承担革命的重任;
③青春的价值在与机智勇敢。当日本宪兵和走狗追捕卢嘉川时,卢嘉川乔装打扮,
成功在敌人眼皮底下避过检查,可谓智勇双全。
④青春的价值在于坚守信仰,坚定执着。在革命机关被破坏、革命同志被捕,生
死未卜的情况下,以卢嘉川为代表的革命青年不以个人安危为虑,毅然决然地坚
持革命的道路,信仰卓绝。(任意三点得 6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3 分)BEF
11.(3 分)A都为动词,“离开”
12.(3 分)A.“道家”错误,原文“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
例;皆为道体所该”,“皆为道体所该”指都是儒家大道所包括的。
13.(8 分)(1)人失掉了尊师之道,则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根本、凭借),犹如
没有了身体,则无法生存(或没有了用来谋生的职业或办法手段)。(“所以”、“无
以”各 1分,句意 2分)
(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
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宾语前置、“或”、“小学”各 1分,句意 1
分)
14.(3 分)①可以学到古人的心传,弄明竹简帛书所载之外另有的东西 ②可以
得到学问,意会到文章的治国救世中快慢甘苦的体验;③可以学习技术上的精深
与对隐秘精微之处的独到的见解。(意思接近即可)
15.(3 分)D
“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此联借古讽今,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
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
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16.(6 分)(1)相同点:①寓情于景(1分),《登楼》中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
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
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
事;《登高》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1分)。
②直抒胸臆(1分),《登楼》首联写在万方多难时,登上此楼,为国家的灾难重
重而黯然心伤;《登高》后两联“悲秋”“潦倒”写得沉痛,直接抒发离乡万里、
暮年悲秋、苦病潦倒、国难家愁的情思(1分)。
(2)不同点:
(3)①《登楼》以乐景衬哀情:首联写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
2
{#{QQABDQCEogCIAABAAQhCAwXKCgIQkAEAAKoGREAIsAAASQFABAA=}#}
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1分)。《登高》以哀景衬哀情,以
萧萧“落木”之哀景衬托诗人晚年独自登上高台的孤独苦闷之情;(1分)
②(1 分),《登楼》主要通过用典抒情(用典明志):尾联讽喻当朝昏君,寄托
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无奈。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
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
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而《登高》没有。(2
分)
(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6 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示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8.(6 分)参考答案:
①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含有关键词“释放能量”1分“大量”1分)
②什么是核聚变点火呢
③释放出一些α粒子(“粒子”得 1分,“α粒子”1分)
19.(4 分)参考答案:“人造太阳”被认为能克服人类能源和碳排放的问题,因
此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进展备受市场关心。
(备注:“克服……问题”搭配不当,可改为“解决……问题”。“尤其”和“备”
语义重复删除“尤其”。改变原意即使修改正确也不得分;只指出修改方法而没
有誊写修改后的语句最多得 2分)
20.(3 分)①举步维艰 ②接踵而至/纷至沓来 ③异想天开
(以上成语意思接近即可,必须是成语)
21.(3 分)B
解析:A项特定称谓,C项反语,D项引用,B“硬骨头”和“流落街头”都是特
殊含义。
22. (4 分)示例:观点:语言上生动形象。理由:①用“硬骨头”比喻杂交水
稻研究这一难题,突出了杂交水稻作为世界性科技研究之难;②“死磕”“三连
跳”用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袁隆平工作的坚持与成效;③引用袁隆平自己的话
语,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④融叙述、说明为一体,文章主体部分采用
叙述的方式写袁隆平不断研究并挑战超级杂交水稻的目标,通过列举数字形象具
体地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1点 1分,2点 2分,3 点
4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23.(60 分)参考 2023 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
译文:
材料一:
人失掉了尊师之道,则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犹如没有了身体,则无法
3
{#{QQABDQCEogCIAABAAQhCAwXKCgIQkAEAAKoGREAIsAAASQFABAA=}#}
生存。所以父母生而老师教,这个道理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的。这就是七十
弟子侍奉孔子,可以与他一起死,可以与他一块活,不管东西南北,不敢
把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缘故。经师讲授学业,分章析句解释词义;史学渊源,
笔削义例;都是儒家大道所包括的。古人在“书中不能详尽地表达自己的
语言,而语言又不能完全表达心中的意思”。竹简帛书所载之外,另有心得
传授,口耳相传,一定要弄明来源,就像宗族里的谱系不可混淆。这是说
必定要师从那个人而后才能得到传授,如果不是那个人,那么自己就无法
得到古人的心传,这就是不可改换的老师。学问上的专家,文章的治国救
世,其中快慢甘苦的体验,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至道所在之处,
必须师从那个人而后才能得到传授,不拜那人为师,自己便一无所得,这
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至于讲解经传,没有别出心裁的旨意;纠正文辞,看不见
有什么独立的见解;别人都知道、都能做到,只是偶然的机会使他做了我的老师;不
能自始至终师从某甲,不妨离开他再拜某乙为师;某甲不告诉我,某乙也可请教,这
与儒家大道没有什么关涉,这就是那种可以改换的老师。
巫医与各种工匠的老师,固然不能与儒家所说的老师相比,但是技术上的精深,
古代专门从事某种事业的那些专家,对隐秘精微之处也有独到的见解,师从那个人便
能得到他的传授,不是那个人便得不到这种传授,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
唉!师道失传已经很久了。有志之士,找遍天下,也没见到那种不可改换的老
师;但考察古代人物,有使人怦然心动的,不禁粲然而笑,热泪潸潸而不知从何而来,
这也是我的老师。没看见那个人,而对我在暗中传授,如同孤儿从像片图画上见到去
世的父亲,虽然无人告诉他,睡梦中一定会有所警示的。
材料二:人们关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
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是教孩子书本的文字,学习断句,不
是我所说的传授道、解答疑难问题。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指“句读之
不知”)向老师学习,有的(指“惑之不解”)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
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以拜别人为
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成群地聚在一
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
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唉!尊师学习
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
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4
{#{QQABDQCEogCIAABAAQhCAwXKCgIQkAEAAKoGREAIsAAAS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