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数学教案:课题: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当堂训练。
3、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问题2: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问题3: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课本11页图7-10)。问题1: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问题2: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性质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问题三: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 所以 ∠1=∠2(_______)又∠3=∠__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2=∠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四)实际应用,巩固提高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a∥b ,∠1=60°,那么∠2,,∠3,∠4为多少度。为什么?如果∠1=60°,∠3=120°,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问题2:∠1=100°,∠5=100°,∠2=60°, 那么∠4、∠3为多少度?应用巩固,小试牛刀: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 ,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2. 如图,如果∠3+∠4=180°,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3.杨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利用图形操作、观察交流,画图——度量——猜想,得出结论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在教师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t "_blank )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并请学生板演教师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t "_blank )指正 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六)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完成习题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板书设计: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例题: 学生板演性质1:性质2:性质3: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