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13: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石景山区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1.A(2 分) 2.D(2 分)
3.答案要点:冯友兰对“仁”的阐释更丰富、具体,一是爱人(能够履行应该承担的社
会责任和义务),二是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以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三是行其义、无所为而为(尽力去做应该
做的事,而不计成败,“知命”)。(3 分)杨立华对“仁”的阐释比较单一、抽象,认为“仁”
就是充分实现人自身的主动性,让自我决定的主动性主导或克制不能自主的被动境遇。(1
分)二人阐释的共通之处是都强调“仁”指向人自身的主动性,仁者向人自身寻找必然
性,(1 分)积极行动,尽应尽的义务,而非关注外在的境遇、成败。(1 分)
(不同之处 4 分,相通之处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4.①君子喻于义 ②小人喻于利(每空 1 分,共 2 分。)
5.B(3 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4 分。
6.C(2 分) 7. B(2 分) 8.A(2 分) 9.D(2 分)
10.答案示例:李陵功过参半。功在于他能“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以寡敌众,重
创敌师,扬国威,有大功。(1 分)他主动请命率精兵出击,有雄心;率军与匈奴重兵苦
战数日,全军上下始终奋力死战,有勇气、人格魅力与统兵能力;孤身夜出欲擒敌首,
有胆魄;让士兵携粮逃命,有体恤之心。(2 分)过在于他贪功轻敌冒进,且没能坚守气
节,又祸及家人。(1 分)汉武帝本想让他随大军行动,但他想展现才能,主动请求仅率
五千人深入敌境,过于贪功冒进;他虽是在苦战多日、矢尽道绝、救援无望后才投降,
且称欲效仿曹柯寻机报国,但终是没有守住气节;这也导致他的家人被轻信人言、冷酷
寡恩汉武帝杀害。(2 分)因此说他功过参半。
(“功”“过”各 3 分,共 6 分。观点与依据匹配,且言之成理即可。)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7 分。
11.A(2 分)
12.答案示例:《对菊》写出史湘云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1 分)“萧疏”“清冷”渲染氛
高二语文答案 第1页 (共 5 页)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围,“科头坐”“抱膝吟”描绘赏菊者情态,表现其不拘礼法、随性潇洒的风采;以“君”
称“傲世”之菊,以“惟有我知音”自许,传递出湘云如魏晋名士般疏狂旷放的气质。(2
分)《问菊》写出林黛玉清高孤傲的个性和寂寞孤独的心境。(1 分)问菊实为黛玉自问。
菊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黛玉清高孤傲、目无下尘、不趋时从众的品性;园圃露水
清冷,庭院寒霜凝降,百花凋零,写出菊花所处的凄清环境,也反衬出菊花的遗世独立;
“鸿归”“蛩病”物候变化映衬出“寂寞”“相思”、苦闷彷徨的心境,“举世无谈者”传
递出深沉的孤独感。(2 分)
(每首诗分析正确得 3 分,共 6 分。)
13.①江月年年望相似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 ③料得年年肠断处
④莫使金樽空对月 ⑤与子同仇 ⑥中原北望气如山
⑦治乱之条贯 ⑧修守战之具 ⑨忧劳可以兴国
(每句 1 分,共 9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4 分。
14.C(2 分) 15.B(2 分)
16.答案要点:烘托上文赛龙舟场景的热烈欢腾氛围,突出热情欢乐、淳朴率真的人情
美;与结尾对跛子青年身份的推测相呼应,此时天真烂漫的儿童与十五年后道德沦丧、
生活放纵的毒贩形成鲜明对比,为作者表达对湘西民风衰败的痛惜之情作铺垫。(每条 2
分,共 4 分。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7.答案要点:“蕴藏的热情”:对奇异秀丽、富有诗意的湘西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古朴
民俗和神秘浪漫的荆楚文化氛围的喜爱,对充满生命力、与自然融合的天然生命状态的
赞赏,对家乡人民改变日常生活状态、以划龙舟的精神活力重塑生命与灵魂的热望与期
待。“隐伏的悲痛”:对湘西人一成不变、被动麻木的日常生活状态的忧虑,对他们未用
划龙舟的精神活力去改造生命形式的伤怀,对湘西民风衰败、是非不分、灵魂溃烂现状
的痛心与悲悯。(共 6 分。答出任意四条即可。)
五、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8.作文(40 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内 容 语 言 结 构 评 分 细 则
类别
高二语文答案 第2页 (共 5 页)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一类卷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叙 准确, 完整, 以 37 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
(35-40 述具体、得当,描写生动, 流畅, 严谨。 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
分) 适当运用议论、抒情。观 得体。 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
点鲜明,分析深刻并与事 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突出的,获得满分);
例紧密结合。 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二类卷
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叙 准确, 完整, 以 32 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
(30-34 述比较具体、得当,描写 连贯, 有 条 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
分) 比较生动,有一定的议 大 致 理。 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
论、抒情。观点明确,分 得体。 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
析较深刻,能与事例较好 卷最高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
结合。 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基本能叙 基 本 基 本 以 27 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
(24-29 述一件事情,但不够具 通顺, 完整, 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语言
分) 体,没有描写。观点基本 有 少 条 理 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
明确,有分析并与事例基 量 语 基 本 点的,酌情减分。
本一致。 病。 清楚。
四类卷 审题有明显偏差或中心 病句 不 够 以 21 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上述
(23分以 不明确。叙述不具体。审 较多。 完整, 情况的,获得基准分;②某一项稍好一些的,
下) 题有明显偏差或观点不 条 理 酌情加分;③全篇更差一些的,22分以下。
明确。没有分析,事例不 混乱。
足以说明观点。
说明:①字数不足 700的,每少 50字扣 2分。
②错别字每 3个扣 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2分。
③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 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善于骑射,爱护关心他人,对部下谦让,很有好名声。
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到祁连天山攻打匈奴右贤王。皇上(汉武
帝)召见李陵,想让他担任贰师将军的辎重运输任务,以此来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他
们专门追赶贰师将军。李陵叩头自请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士兵,都是荆楚的勇士奇材剑
客,力大可搏猛虎,射箭必中目标,希望能独立带领一队,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就可
高二语文答案 第3页 (共 5 页)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以开进单于王庭。”皇上认为他勇壮便答应了。
李陵于是率领步兵五千从居延出关,向北行三十日,到达浚稽山。李陵军与单于军
遭遇,匈奴足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李陵率军交战相攻,千弩齐发,敌军应弦而倒。
匈奴退回山上,汉军进击,杀死数千敌兵。单于大惊,召集左右步兵、骑兵八万多人攻
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南行数日,到达山谷中。李陵军与敌连续交战,士兵中箭受伤,
三处受伤的躺在车上,两处受伤的驾车,一处受伤的执兵器作战。李陵军在树林中交战,
又杀死敌军几千人,用连弩射单于,单于下山退走。
当时,李陵军更加危急,匈奴骑兵多,一日交战数十回合,又杀死敌军二千余人。
匈奴不能取胜,想退兵,正遇李陵军军候管敢逃降匈奴,详细告诉说“李陵军无后援,
箭也快射完了”。单于大喜,猛攻李陵。汉军一天就消耗掉五十万支箭,士兵还剩下三千
多人,只能砍断车辐当作武器,军官持短刀,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
着山势往下投垒石,士兵伤亡惨重。黄昏后,李陵着便装独自走出营,制止左右随从说:
“不要跟随我,大丈夫一人去捉单于可以了!”过了很久,李陵返回来,叹息着说:“兵
败,就死吧!”有的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顺利,以后再寻找途径回去,就像
浞野侯曾被俘,后来逃回来,天子还是礼遇他,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你不要说
了!我不死,就不是壮士了。”于是砍掉所有旗帜,埋藏了珍宝,叹息说:“今天没有武
器再战,天亮了就只能被俘!大家各自逃命,还会有脱身回报天子的人。”令军士每人带
二升粮,约定到遮虏鄣等待。半夜时,李陵与韩延年都上了马,跟从的壮士有十几人。
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匈奴人拦阻住狭窄的通道,截断了归路,李陵军队粮
食缺乏而救兵又没赶到,匈奴人加紧攻打,要李陵投降。李陵说:“我没有面目去回报陛
下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
皇帝将李陵家灭族,母、弟、妻、子皆被杀。后来,汉派使者出使匈奴,李陵责问
使者说:“我为汉率领步兵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兵支援而失败,有什么对不起汉
室的,要杀我全家?”使者说:“汉室听说李少卿教匈奴用兵。”李陵说:“是李绪,不是
我。”李陵痛恨自己的家因李绪而灭族,派人刺杀李绪。
昭帝立为帝,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向来与李陵友好,派李陵的老朋友
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同到匈奴招回李陵。任立政暗中向李陵示意,说可以归汉。李陵
说:“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过了几年,汉朝要求归还苏武等人,李陵摆设酒宴祝贺
苏武,说:“我李陵虽然无能怯懦,假使汉朝暂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
施展由于投降匈奴之耻辱而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能像曹沫那样寻找机会立功赎罪,这
是我从前念念不忘的。皇上逮捕族灭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还有什么可留
恋的?”
高二语文答案 第4页 (共 5 页)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汉元平元年病死。
高二语文答案 第5页 (共 5 页)
{#{QQABbQAAggiIABIAAAhCAwU6CgKQkAAAAKoGQFAIoAAASQ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