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冰川地貌课件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3冰川地貌课件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4 10: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
2
3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冰川地貌
PART THREE




GLACIAL LANDFORM
3
最美公路——自驾独库,翻越天山!
独库公路沿途的景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
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形成:
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变成冰川。
冰川的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有丰富的降雪,且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②要有适合冰雪大量堆积的场所(积雪盆地)。
冰川分类
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
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冰川地貌分类
冰蚀地貌
冰斗 U 形谷
角峰 刃脊
冰蚀湖、峡湾
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
冰碛湖
冰碛垄
冰水堆积地貌
冰水平原
锅穴
蛇形丘
冰川的“力量”
当冰川厚达 100 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 90 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 30 余米!
冰蚀地貌
角峰:金字塔形的
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刃脊:在两个相邻的冰斗之间,岩石通常被侵蚀得很薄,形成狭窄的山脊。由于它很像锋利的刀刃,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刃脊。
角峰
金字塔形的
尖峰
冰斗:山岳冰川上聚集冰雪的“围椅状”洼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U形谷示意图
巨大的冰流贯穿山麓,会塑造出开阔的冰川谷,其横剖面呈U形,又得名U形谷
其谷底宽缓、
谷坡陡峻
1. 比较冰川作用形成的 U 形谷与流水作用形成的 V 形谷的形态差异。
U形谷: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形成的谷地。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平面上槽谷上游宽下游窄。纵剖面起伏大,冰川消亡后槽谷中常留下一串冰蚀湖。
V形谷: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V形谷。两壁较陡,谷底狭窄。
探究活动
冰蚀湖: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大多数湖
挪威西峡湾
峡湾
特点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
形成过程
峡湾剖面
分布
高纬度沿海地区
狭长海湾,深入陆地,崖壁陡峭,谷底宽阔,深度很大,景色壮丽
地图峡湾:
形成时间:主要在地球的第四纪冰川时期。
区域分布:高纬度沿海地区
海岸线特点:海岸线非常破碎,大量海湾深入内陆,形成锯齿状的海岸线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
2005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峡湾国家
冰川的沉积物-------冰碛物
1
2
3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碎石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石块,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
冰碛物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①缺乏分选性,无层理;
②颗粒大小悬殊;
③砾石棱角分明,磨圆度差。
冰川运动中或消融时因搬运能力降低,无法继续携带冰碛物,冰碛物堆积在地表,形成冰碛地貌。
典型的冰碛地貌有冰碛湖、冰碛丘陵、冰碛垄。
冰碛地貌
冰川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
冰碛湖
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日内瓦湖——冰碛湖
【概念辨析】冰碛湖与冰蚀湖
同:两者都是冰川地貌。
异:冰蚀湖是冰川侵蚀地表形成洼地,后积水形成。
冰碛湖是冰川溶化后,冰川携带的物质堆积后,
在低洼处积水形成的。
冰碛平原:冰川消融后,所携带的物质在地面堆积所形成的山丘状地形。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最典型的地区为欧洲的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
冰碛丘陵(平原)
形态特点:波状起伏
肥力:颗粒混杂,肥力差
华北平原
VS
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qì)垄,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终碛垄。
冰碛垄
冰川融水具有一定的侵蚀搬运能力,能将冰碛物再搬运堆积,形成冰水堆积物,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组成的各种地貌。
冰水堆积地貌
蛇行丘是大陆冰盖下封闭水道中的沙砾物质(冰碛物)组成的狭长曲折的高地。呈蛇形弯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成因: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沉积而形成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种冰碛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2.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B
练习
冰川地貌
冰川
侵蚀
地貌
冰川
沉积
地貌
冰斗
角峰
刃脊
峡湾
冰碛丘陵
冰碛湖
冰川地貌及其景观特点
外形如围椅状
金字塔形尖峰
刀刃状的山脊
轮廓曲折,岸壁陡峭
波状起伏
冰碛丘陵之间
洼地积水成湖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