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近 代 西 方 工 业 文 明 的 前 奏
(14世纪—18世纪)
历史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文明(表现)
重 大 历 史 现 象 经济
政治
思想、科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精神复兴发展成熟。近代科学形成: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兴起。
宗教改革推动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拓展;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英国圈地运动、三角贸易、重商主义政策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阶段特征: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开始社会转型,近代化起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商经、资经,工场手工业高度发达,进入早期工业化阶段;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殖民争霸,资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力,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体,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奠定经济、阶级基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扫清了思想障碍,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构筑了理想的蓝图,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先进的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请从表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阶段总体特征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启了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
阶段具体特征
1、政治: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民主化和法制化)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2、经济: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经济政策;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和机器化)。
3、文化:(思想,科学)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自然科学重大发展。
4、国际关系:
荷兰、英国和法国崛起,殖民冲突。
核心内容:理性时代,革命时代
习题跟踪: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A. 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 贸易保护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自由放任原则
概念解读——重商主义:
16C—18C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较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一些欧洲封建国家也把它视为富强之本。主张政府保护工商业者利益,重视发展工商业,鼓励海外殖民,增强本国实力,强化专制统治。
1.民族主义
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一种热爱忠诚,对民族统一、独立和强大的追求和理想。
2.民族国家
定义: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的政治实体。
核心概念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国家观念变化及原因
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神权统治到王权国家。
经济发展、王权加强、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民族主义萌发,王权国家建立。
法国大革命:民族主义形成,民族民主国家建立。
思维提升:思考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与王权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并分析其原因?
由依赖王权到推翻王权实现民主。
资本主义发展力量的强弱;主要矛盾的变化;思想解放的推动。
材料六 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中明确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摘编自《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孙中山全集》
问题3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发展经历几个阶段。并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建立民族国家的尝试。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演变
阶段: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后,提出“五族共和”、国民党一大后,提出“国内各民族平等、反抗外来侵略”。
民族国家: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实行五族共和,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七 二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走一体化,英国却持消极态度。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1967年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民众选择留欧。2016年,英国再次举行脱欧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2018年,英国脱欧。
——摘编在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问题6: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变化,并谈谈你的看法。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
变化:由拒绝到申请加入再到脱离欧盟。
认识: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要依托民族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国家利益。同时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动融入全球化,顺应全球化潮流。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重点突破一:从多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主要史观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是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前后是新旧两个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
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人类由
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
历史。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
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
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从横向
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主要史观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近(现)代化史观 指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变化的过程。政治上指民主化 和法制化;经济上指经济工业 化和市场化;思想上指科学 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指 城市化。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封
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
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
发,是人类走向近代化的起
点
(1)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也给亚非拉人民带去了殖民灾难
社会史观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
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
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
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
社会化,是“所有人的历史”
★以不同史观评价世界市场
1.近代化史观: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文明史观:传播了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推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3.全球史观: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导致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及拓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4.从道德角度看: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使他们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导致这些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
新航路的开辟使原本相互隔绝、鲜有来往的世界各民族、地区、国家有了接触和联系。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外贸易的空间、世界市场范围空前扩大,流通商品的数量和品种大大增多,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考点二
以全球史观统领,从奴隶贸易——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切入,考查近代西方14—18世纪的阶段史实和特征
2、(2014年山东文综,39节选)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1)条件:①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②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思维拓展:请结合相关史实,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发展的剧烈变革?
政治: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推翻专制制度,《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经济:
受新航路开辟影响,出现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原始资本,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成为西欧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对外关系:
早期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先后打败西、荷、法,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重点突破二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 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为主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早期殖民扩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不一样,其手段带有野蛮的性质,其目的主要是为工业资本主义进行资本积累。
(2)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利用特权贸易公司,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公开的武力掠夺;野蛮的黑奴贸易。
(3)殖民扩张的结果:
①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来的大量财富,却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的认识
3、(2012 山东文综卷 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宗教改革反抗罗马教会的权威,否认教会和教士在信仰中的中介作用,强调个人自由;启蒙运动反抗封建专制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崇尚理性,重视法制保障民主制度。因此BCD属于启蒙运动,A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A
☆考点三: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内涵、影响
材料选择题思路点拨
(1)审准问题,带问题按要求读材料
(2)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知识迁移
(4)“三思”备选项
一思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时间;
二思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三思备选项与题干有无必然的逻
辑联系。
注意:绝对化词语,但不绝对运用
人文精神作为社会文明的理性积淀,体现了人类对自由本质的自觉追求,其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
请结合所学回答:西方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基本含义各是什么?并分别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考点三: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内涵、影响
古希腊先哲:
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
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
放,追求现世的幸福
挑战教皇权威,使人从天主教会的枷
锁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崇尚理性,尊重科学,把批判的锋芒
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主张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建立
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重要问题:
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背景、含义、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性质、影响?)
同时期中国思想领域的特点?
★17-18世纪中西比较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西方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壮大;工业革命开始启动 启蒙思想深入传播;自然科学成就巨大 殖民扩张加速;霸权争夺日趋激烈
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思想专制;传统科技总结时期,未产生近代科技
闭关锁国
盲目自大
★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有何变迁
1.智者运动认识的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的人文观点;
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
3.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
4.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级;主张实行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2)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都发展、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4)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不同点 背景
范围
对象
核心
领域
方式
主要影响
与自然科学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从意大利到欧洲,
中心在意大利
英国开始,高潮法国,波及欧洲,影响世界。中心法国
教会神学
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文学艺术领域
政治思想领域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
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影响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冲击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准备,提出新制度的构想
促进自然科学的产生
兴起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重要问题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从专制到民主
(1)英国代议制的形式——君主立宪制:(确立背景、标志、发展完善的过程、特点、意义)
①《权利法案》:(颁布时间、目的、内容、影响)
②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特点、内阁(政府)运作机制?)
③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意义?)
④政党政治:(发展、本质、意义?)
★议会改革的趋势
时间 改革的内容
1832年6月 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重新确定下院席位,对选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分配;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1867年 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84—1885年 再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确立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1918-1920年 男子21,女子30有普选权;女子拥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①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
②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实现普选;
③议席分配逐渐从地区代表制向比例代表制过渡。
重要问题: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从专制到民主
(2)美国代议制的形式——民主共和制(确立背景、标志、发展完善的过程、特点、意义、局限)
1787年宪法——颁布背景、内容、原则(特点)、评价?
重要问题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荷、英)
(1)荷兰:17世纪“海上马车夫”,世界商业殖民帝国:(商业殖民帝国建立的条件、主要殖民地、殖民扩张的方式)
(2)英国:18世纪“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帝国:(殖民帝国建立的条件、过程、对英国的影响?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法国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3)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主要途径、目的、影响(对西欧,对非洲美洲,对世界)
重要问题
4、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经典力学(原因、贡献、意义)
(1)为什么在17—18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能够真正的形成?
(2)牛顿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了哪些重大贡献?
①数学: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②天文学:反射望远镜(意义);
③光学:折射望远镜(意义);“微粒说”;
④力学: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
(3)牛顿所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
(4)牛顿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观,客观)
★17—18世纪世界近代化的特征
政治
科学
经济
英美代议制确立
世界市场拓展
工业革命开始
思想
启蒙运动
经典力学
民主化
一体化
工业化
理性化
科学化
17、18世纪的世界
现代化起步
代表 项目 中国 西方
政治 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 重商主义;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革命兴起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准备了条件。
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科技 近代科学诞生,科技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外交 积极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4~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
★中西关联—比较
明清时期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处于农耕文明时代
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具有启蒙色彩进步思潮影响有限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缺少实验理性及创造性
朝贡贸易;海禁、闭关锁国,丧失融入世界大潮的契机
认识: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势,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扩张性又必然对中国形成冲击产生影响,而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发展体系之内也将是必然之势。
区域市场、区域贸易
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发展
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王权的加强)以宗教斗争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欧洲资本主义兴起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
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政治统治
宗教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
教会封建神学对文化的绝对控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社会转型是指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体制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实现新旧转换、更替的过渡阶段。14—18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请结合所学的相关史实对其进行阐释?
近代化的含义
欧洲之变: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加快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欧洲的思想文化变革外传。
(三)中国之变
①经济:欧洲用美洲白银购买亚洲产品(纺织、瓷器),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促进中国人口增加。
②政治:开始遭受殖民侵略,导致中国开始闭关锁国
③思想:新航路开辟传播了外国思想、文化、基督教,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西方转型与中国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