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09:37:48

文档简介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景观。
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所在地区是古文明中心,为非洲文化圈
B.②景观所在地区是东亚文化圈,是佛教发源地,季风造就了稻米生产文化
C.③景观所在地区是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D.④景观所在地区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经济发达,信奉伊斯兰教
2.下列四地所属地域中,与上图四种文化景观有正确对应关系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洼”、“淀”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地名用语,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白洋淀地区传统民居(下图)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平顶式屋顶,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白洋淀典型民居特点,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地震多发 B.森林广布 C.气候干燥 D.雨洪频繁
4.当地采用平顶式屋顶的设计,主要功能是(  )
①晾晒食物 ②加快散热 ③躲避洪水 ④收集雨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如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工人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这样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各项中,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
6.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低廉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过去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族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斜仁柱”的覆盖物,春至夏初覆盖桦皮,夏季覆盖芦苇帘子,冬季覆盖兽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拆卸 B.节约成本 C.延长寿命 D.保护草地
10.夏季覆盖芦苇帘子,主要是为了(  )
A.增强美观 B.观测天象 C.通风采光 D.预防积水
(2022高一下·龙岩期末)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同地理环境造就我国丰富多样的民居面貌,如图示意我国四地典型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分别体现游牧和湿热环境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2.图中,丙所示的传统民居按春夏秋冬的选址要求及原因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向阳;阳光足,防冻害
②平地;易搭建,生活便
③岗地;防积水,较凉爽
④洼地;避风沙,水源足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2022高一下·海南期末)圆形土楼是客家乡村传统建筑,依山傍溪而建,夯土成形,形似“蘑菇”,状若“飞碟”,二三成环,外高内低,墙体厚度不小于0.9米。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众多游客。下图为客家圆形土楼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起初客家圆形土楼最主要的功能是(  )
A.仓储 B.防卫 C.居住 D.娱乐
14.圆形土楼依山傍溪而建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台风侵袭 B.方便取材和生活
C.扩大使用空间 D.增加太阳光照
15.圆形土楼反映出的当地的地域文化是(  )
A.崇尚自由 B.追求公平 C.长幼有序 D.御外凝内
二、综合题
16.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右图所示。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说出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解析】【点评】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1.①景观是古埃及金字塔,为地中海文化圈,A错误。②景观是中国长城,中国在东亚地区,佛教的发源地是南亚,B错误。③景观是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是以欧洲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风情,C选项正确。④景观是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主要信奉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图可判断,①是埃及的金字塔;②是中国的长城;③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④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图可判断,甲是美国,乙是印度,丙是澳大利亚,丁是巴西。所以丙-③,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故答案为:C。
【答案】3.D
4.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3.据材料,“洼”、“淀”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由此推测当地降水较集中,雨洪频繁,C错误,D正确;地震多发无法判断,A错误;浅湖遍布不可能森林广布,B错误。故答案为:D。
4.根据上题分析,当地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缺乏晾晒食物的空间,平顶式屋顶设计可以晾晒食物,①正确;当地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洪水多发,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方便躲避洪水,③正确;平定设计不能加快散热,收集雨水,②④错误。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B
6.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5.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终年高温,B错误,符合题意。该地区多山,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小,并不是层层宽敞,A错误;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时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B错误;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但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须将保暖作为该民居的建设目的,C错误;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且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7.C
8.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7.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①③错误。②④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故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民居与气侯:1、寒冷区需求:保温。建筑特点:厚墙、小窗、较封闭;选择隔热性好的材料(如木、草、土坯等)。作用:防屋外冷空气入内。2、炎热区:厚墙、小窗较封闭;选择隔热性好的材料木、草、坯等)作用:防屋外热空气入内。3、湿热区:墙体轻薄或利用散热好的材料,注重通风防晒架空、多通透(窗大、竹材透气)檐长(防晒)竹木材料隔热性好。4、降水越多,屋顶坡度越大,屋檐越长,材料防水性越好,屋顶有瓦、草、泥土的差异。 降水少:平顶、房檐短。
9.据题干可知。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族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便于拆卸是主要原因,A正确;天然树杈不珍贵,也容易得到,无法体现节约成本,B错误;使用树杈与延长寿命无关,C错误;天然树杈对保护草地没有明显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A。
10.芦苇帘子没有美观,A错误;建筑物内部不利于观测天象,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斜仁柱下面全部围合,顶端留有空隙有助于采光,芦苇帘子通气性较好,利于通风,C正确。顶部有空隙。不利于预防积水,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1.甲表示水乡民居,乙表示福建土楼,丙表示蒙古包,丁表示高脚屋。其中适应游牧环境的是便于拆卸的蒙古包(丙),适应湿热环境的是便于通风散热的高脚屋(丁),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12.读图可知,丙表示蒙古包。该民居所在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春季多大风,离沙漠近,风沙天气多,且干燥缺水,因此应选择洼地搭建蒙古包,避风沙,水源足;当地夏季雨水稍多且集中,气候炎热,因此应选择岗地搭建蒙古包,防积水,较凉爽;秋天气候适宜,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可以选择生活便利的平地搭建蒙古包;冬季当地寒冷,应选择向阳地点搭建蒙古包,阳光足,防冻害。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15.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3.土楼是客家乡村传统建筑,客家人来到福建,没有居住场所,修建圆形土楼供人们居住使用,所以起初客家圆形土楼最主要的功能是居住,C正确;圆形土楼首先是起居住功能,然后才会有仓储、防卫、娱乐等功能,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土楼依山傍溪而建,可以利用山区土壤和木材,同时溪流可以提供水源,方便取材和生活,B正确;台风侵袭频率主要与台风发生频率和台风强弱有关,依山傍溪而建不能减少台风侵袭,A错误;土楼使用空间主要与土楼内部修建方式有关,依山傍溪而建不能扩大使用空间,C错误;传统建筑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多少,主要与房屋朝向、房屋能接受到的光照面积大小等有关,依山傍溪而建不能增加太阳光照,D错误;故答案为:B。
15.圆形土楼成环状,外高内低,墙体厚,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反映出的地域文化是御外凝内,D正确;土楼成环状,并未体现崇尚自由,A错误;圆形土楼不能体现追求公平、长幼有序,BC错误;故答案为:D。
16.【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山西位于黄土高原,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不足,“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2)从图中看,屋脊由处向内倾斜。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呈尖顶式样。
(4)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我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欧美民居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很少建有围墙。
故答案为:(1)B。(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降水较多(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17.【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
地域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观特征可知,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北方的四合院房屋比较低矮,门、窗较小,严实,利于冬季保暖,减弱风沙的影响;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潮湿多雨,房屋高敞,门窗宽大,通透性好,利于通风透气,屋檐多长廊,利于排水。
故答案为:(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2)
地域 居民结构特点 居民反应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1.建筑布局:
形成原因:
美:移民国家,历史短,建立在市中心高档次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商务区
欧: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广场或教堂,外围是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具典型的老城区与新城区之分。
2.建筑结构:
北京的故宫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有东西方不同的气派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建筑中,围墙的地位重要。西方的建筑中,无围墙,或篱笆墙
园林:
中国:隔景、障景、框景,曲径通幽。西方:喷泉、雕塑、花园、绿林、草地,无藏无遮。
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去交流,而西方探险史却是一部殖民史。
3.建筑风格:
民居:
中国的四合院,美国的别墅(建筑物居中,四周为绿地)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
宫殿:
北京:皇宫的位置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其它重要建筑物则以此为轴线的排列。反映出封建王朝皇帝主宰天下的意志和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
华盛顿: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轴及其交汇处成为城市中心,但国会大厦处于高处,体现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精神。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
总体风格: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和地位差异;西方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不同宗教文化形成有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
4.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的长期性。
主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持久性。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1 / 1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景观。
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所在地区是古文明中心,为非洲文化圈
B.②景观所在地区是东亚文化圈,是佛教发源地,季风造就了稻米生产文化
C.③景观所在地区是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D.④景观所在地区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经济发达,信奉伊斯兰教
2.下列四地所属地域中,与上图四种文化景观有正确对应关系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解析】【点评】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1.①景观是古埃及金字塔,为地中海文化圈,A错误。②景观是中国长城,中国在东亚地区,佛教的发源地是南亚,B错误。③景观是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是以欧洲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风情,C选项正确。④景观是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主要信奉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图可判断,①是埃及的金字塔;②是中国的长城;③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④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图可判断,甲是美国,乙是印度,丙是澳大利亚,丁是巴西。所以丙-③,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故答案为:C。
“洼”、“淀”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地名用语,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白洋淀地区传统民居(下图)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平顶式屋顶,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白洋淀典型民居特点,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地震多发 B.森林广布 C.气候干燥 D.雨洪频繁
4.当地采用平顶式屋顶的设计,主要功能是(  )
①晾晒食物 ②加快散热 ③躲避洪水 ④收集雨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3.D
4.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3.据材料,“洼”、“淀”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由此推测当地降水较集中,雨洪频繁,C错误,D正确;地震多发无法判断,A错误;浅湖遍布不可能森林广布,B错误。故答案为:D。
4.根据上题分析,当地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缺乏晾晒食物的空间,平顶式屋顶设计可以晾晒食物,①正确;当地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洪水多发,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方便躲避洪水,③正确;平定设计不能加快散热,收集雨水,②④错误。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如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工人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这样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各项中,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
6.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低廉
【答案】5.B
6.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5.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终年高温,B错误,符合题意。该地区多山,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小,并不是层层宽敞,A错误;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时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B错误;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但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须将保暖作为该民居的建设目的,C错误;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且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D正确。故答案为:D。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答案】7.C
8.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7.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①③错误。②④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故A正确。故答案为:A。
过去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族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斜仁柱”的覆盖物,春至夏初覆盖桦皮,夏季覆盖芦苇帘子,冬季覆盖兽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拆卸 B.节约成本 C.延长寿命 D.保护草地
10.夏季覆盖芦苇帘子,主要是为了(  )
A.增强美观 B.观测天象 C.通风采光 D.预防积水
【答案】9.A
10.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民居与气侯:1、寒冷区需求:保温。建筑特点:厚墙、小窗、较封闭;选择隔热性好的材料(如木、草、土坯等)。作用:防屋外冷空气入内。2、炎热区:厚墙、小窗较封闭;选择隔热性好的材料木、草、坯等)作用:防屋外热空气入内。3、湿热区:墙体轻薄或利用散热好的材料,注重通风防晒架空、多通透(窗大、竹材透气)檐长(防晒)竹木材料隔热性好。4、降水越多,屋顶坡度越大,屋檐越长,材料防水性越好,屋顶有瓦、草、泥土的差异。 降水少:平顶、房檐短。
9.据题干可知。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族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便于拆卸是主要原因,A正确;天然树杈不珍贵,也容易得到,无法体现节约成本,B错误;使用树杈与延长寿命无关,C错误;天然树杈对保护草地没有明显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A。
10.芦苇帘子没有美观,A错误;建筑物内部不利于观测天象,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斜仁柱下面全部围合,顶端留有空隙有助于采光,芦苇帘子通气性较好,利于通风,C正确。顶部有空隙。不利于预防积水,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龙岩期末)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同地理环境造就我国丰富多样的民居面貌,如图示意我国四地典型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分别体现游牧和湿热环境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2.图中,丙所示的传统民居按春夏秋冬的选址要求及原因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向阳;阳光足,防冻害
②平地;易搭建,生活便
③岗地;防积水,较凉爽
④洼地;避风沙,水源足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1.甲表示水乡民居,乙表示福建土楼,丙表示蒙古包,丁表示高脚屋。其中适应游牧环境的是便于拆卸的蒙古包(丙),适应湿热环境的是便于通风散热的高脚屋(丁),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12.读图可知,丙表示蒙古包。该民居所在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春季多大风,离沙漠近,风沙天气多,且干燥缺水,因此应选择洼地搭建蒙古包,避风沙,水源足;当地夏季雨水稍多且集中,气候炎热,因此应选择岗地搭建蒙古包,防积水,较凉爽;秋天气候适宜,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可以选择生活便利的平地搭建蒙古包;冬季当地寒冷,应选择向阳地点搭建蒙古包,阳光足,防冻害。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海南期末)圆形土楼是客家乡村传统建筑,依山傍溪而建,夯土成形,形似“蘑菇”,状若“飞碟”,二三成环,外高内低,墙体厚度不小于0.9米。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众多游客。下图为客家圆形土楼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起初客家圆形土楼最主要的功能是(  )
A.仓储 B.防卫 C.居住 D.娱乐
14.圆形土楼依山傍溪而建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台风侵袭 B.方便取材和生活
C.扩大使用空间 D.增加太阳光照
15.圆形土楼反映出的当地的地域文化是(  )
A.崇尚自由 B.追求公平 C.长幼有序 D.御外凝内
【答案】13.C
14.B
15.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3.土楼是客家乡村传统建筑,客家人来到福建,没有居住场所,修建圆形土楼供人们居住使用,所以起初客家圆形土楼最主要的功能是居住,C正确;圆形土楼首先是起居住功能,然后才会有仓储、防卫、娱乐等功能,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土楼依山傍溪而建,可以利用山区土壤和木材,同时溪流可以提供水源,方便取材和生活,B正确;台风侵袭频率主要与台风发生频率和台风强弱有关,依山傍溪而建不能减少台风侵袭,A错误;土楼使用空间主要与土楼内部修建方式有关,依山傍溪而建不能扩大使用空间,C错误;传统建筑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多少,主要与房屋朝向、房屋能接受到的光照面积大小等有关,依山傍溪而建不能增加太阳光照,D错误;故答案为:B。
15.圆形土楼成环状,外高内低,墙体厚,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反映出的地域文化是御外凝内,D正确;土楼成环状,并未体现崇尚自由,A错误;圆形土楼不能体现追求公平、长幼有序,BC错误;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6.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右图所示。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山西位于黄土高原,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不足,“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2)从图中看,屋脊由处向内倾斜。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呈尖顶式样。
(4)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我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欧美民居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很少建有围墙。
故答案为:(1)B。(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降水较多(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说出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
地域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观特征可知,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北方的四合院房屋比较低矮,门、窗较小,严实,利于冬季保暖,减弱风沙的影响;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潮湿多雨,房屋高敞,门窗宽大,通透性好,利于通风透气,屋檐多长廊,利于排水。
故答案为:(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2)
地域 居民结构特点 居民反应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1.建筑布局:
形成原因:
美:移民国家,历史短,建立在市中心高档次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商务区
欧: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广场或教堂,外围是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具典型的老城区与新城区之分。
2.建筑结构:
北京的故宫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有东西方不同的气派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建筑中,围墙的地位重要。西方的建筑中,无围墙,或篱笆墙
园林:
中国:隔景、障景、框景,曲径通幽。西方:喷泉、雕塑、花园、绿林、草地,无藏无遮。
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去交流,而西方探险史却是一部殖民史。
3.建筑风格:
民居:
中国的四合院,美国的别墅(建筑物居中,四周为绿地)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
宫殿:
北京:皇宫的位置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其它重要建筑物则以此为轴线的排列。反映出封建王朝皇帝主宰天下的意志和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
华盛顿: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轴及其交汇处成为城市中心,但国会大厦处于高处,体现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精神。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
总体风格: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和地位差异;西方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不同宗教文化形成有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
4.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的长期性。
主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持久性。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