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内容:①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②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传播: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被翻译成等多种文字。
2.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内容: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2)影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2)影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 明长城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构成: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将驻军与屯田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4)特点:明代的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
(5)影响:①加强了北部的边防;②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附近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补充: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2. 北京城
(1)修建:明成祖在位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1406开始,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迁都北京。
(2)构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3)布局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4)典型代表: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艺术
1. 明朝的小说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1.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使防守巩固边民增加,农田开辟越来越多,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明长城西至( )
A.山海关 B.雁门关
C.嘉峪关 D.居庸关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在长城修筑史上,明长城的规模是最大的,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C项正确;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排除A项;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但不是最西端,排除B项;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不是明长城的最西端,排除D项。故选C项。
2.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 )
A.《唐本草》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答案】C
【详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结合材料“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可以判断,该书是《本草纲目》,C项正确;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所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B项;明代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C项。
3.以下是一位同学分类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其中①处应填( )
第一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第二类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第三类张仲景贾思勰毕昇 ①____
A.王羲之 B.李自成 C.宋应星 D.郑成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贾思勰是中国古代著名农学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都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宋应星是明代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C项正确;王羲之是我国古代的书法家,排除A项;李自成领导了农民起义,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
4.北京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朝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天称其为( )
A.圆明园 B.故宫 C.明十三陵 D.颐和园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宫城即紫禁城”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他有四重,其中被称为紫禁城的是宫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B项正确;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排除A项;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排除C项;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农业、手工业总结性科技著作,《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的总结性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总结性药物学著作,三者成书于明朝,具有总结性,①④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本著作图文并茂,③正确。故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①③④,C项正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不是农学著作,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6.下列与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相关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答案】D
【详解】根据“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D项正确;《西游记》反映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水浒传》反映的是官逼民反的故事,与“草船借箭”无关,排除B项;《红楼梦》是清朝的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题干没有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7.中国画家创作连环画,通常是先将题材编写成文学脚本,然后再进行绘画。如图中的连环画取材自( )
A.《西游记》 B.《牡丹亭》 C.《红楼梦》 D.《水浒传》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游记》是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材料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A项正确;《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排除B项;《红楼梦》是长篇世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排除C项;《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8.著有《农政全书》,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 )
A.李时珍 B.宋应星 C.郭守敬 D.徐光启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D项正确;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排除A项;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排除B项;郭守敬代表作是《授时历》,排除C项。故选D项。
9.在长城的阻隔下,抢掠和战争得到遏制,长城两侧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和平交换成为了常态,游牧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建立藩属关系,定期朝贡和馈赠。这反映了长城的修筑( )
A.巩固中原王朝统治 B.促进各族经济发展
C.促进各族民族交融 D.抵御游牧民族侵扰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和平交换成为了常态……”可知,这体现出,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之城,说明长城促进各族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是说,长城在民族交往中的作用,不能体现巩固中原王朝统治、促进各族经济发展,排除AB项;抵御游牧民族侵扰属于中原王朝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京城疾疫流行时,礼部待郎孙承恩便乞命太医院及顺天府惠民药局依按方术预备药饵,于都门居民辐辏之处,招谕散给庶阽危贫困之人,得以有济。皇帝遂令太医院差官顺天府措置药物,设法给惠。材料中涉及的抗疫措施主要是( )
A.减免赋税 B.祈祷神祇 C.放任自流 D.遣医送药
【答案】D
【详解】材料“按方术预备药饵”、“招谕散给庶阽危贫困之人,得以有济”的内容描述反映的是清政府面对疫情对民众进行遣医送药,D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的是京城疾疫流行时清政府对民众进行遣医送药试图消除疫情,并未进行减免赋税,排除A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京城疾疫流行时清政府对民众 进行遣医送药试图消除疫情,而非祈祷神衹,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京城疾疫流行时清政府对民众进行遣医送药试图消除疫情,而非放任自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邮票)
材料二 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特别是手工业生产有明显增长,工场规模扩大了,工商城镇多起来了,国内交通相当便利,海外贸易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而开展起来,这一切,都是有利于科学技术交流的客观条件。宋应星关心国计民生,反对空谈,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所谓“上智下愚”的剥削阶级偏见,重视生产劳动,比较地接近劳动人民,这些主观条件使他能在科技研究方面走上正确的途径。
(1)材料一中人物生活的朝代和主要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应星能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宋应星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朝代:明朝 著作:《天工开物》。
(2)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开展;宋应星关心国计民生,重视生产劳动。
(3)优秀品质:重视民生;深入实践;善于研究。(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1)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宋应星是明朝著名科学家。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作“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原因:根据材料“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特别是手工业生产有明显增长,”“海外贸易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而开展起来,”可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开展是取得成就的客观原因;根据材料“宋应星关心国计民生,反对空谈,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所谓“上智下愚”的剥削阶级偏见,重视生产劳动,比较地接近劳动人民,这些主观条件使他能在科技研究方面走上正确的途径。”可知,宋应星关心国计民生,重视生产劳动是取得成就的主观原因。
(3)优秀品质: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宋应星重视民生以及他在科学研究的付出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重视民生;深入实践;善于研究等。
1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且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是在战争中,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这部书的内容丰富,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材料一中“印刷术”是指北宋的谁改进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到军事领域的?推动了世界“航行方面”的成就指的是哪一发明成果?结合所学任选一项发明成果说说中国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材料二的图片人物是谁?“药材插图”出自于哪部书?这部书有何地位?
(3)材料三说的是哪部科技名著?这部著作的地位如何?作者是谁?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答案】(1)毕昇;唐朝末年;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推动了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2)李时珍;《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3)《天工开物》;《天工开物》一书,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宋应星。
(4)认识:要自主创新,不能依赖别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详解】(1)人物:据所学“活字印刷术”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使字模变硬,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将字版压平。印完之后,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时间:据所学“火药”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发明:据所学“指南针”知识可知,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或用线将针悬起。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影响:据所学“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2)人物: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图片人物是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地位:据所学“《本草纲目》”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著作:根据材料三“这部书的内容丰富,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这本著作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地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认识:根据材料四“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知,我国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不能依赖别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纸术与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东汉时期的一位发明家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北宋时,一位匠人用胶泥刻字,烧成字模,用来印书。
材料二:这一水利工程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三:《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部农书。它的内容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目,每一目下又分为若干个子目,十分丰富而详细;全书充分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
(1)材料一中的“东汉时期的一位发明家”是谁?材料中北宋匠人的重大发明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请再写出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政全书》的特点。(写出一点)请再写出我国古代的农书一例。
(4)通过三则材料你获得了什么感受?
【答案】(1)蔡伦;活字印刷术。
(2)隋朝大运河;都江堰。
(3)内容广泛,既总结了前人成果,又有自己的创新;《齐民要术》。
(4)古代人民勇于创新、勤奋好学、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敢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发明家:根据材料一“东汉时期的一位发明家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结合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利用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
发明:根据材料一“北宋时,一位匠人用胶泥刻字,烧成字模,用来印书。”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工匠毕昇用胶泥刻字,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二“这一水利工程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其它符合题意即可)
(3)特点:根据材料三“它的内容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目,每一目下又分为若干个子目,十分丰富而详细;全书充分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可知,《农政全书》内容十分广泛,既总结了前人成果,又有自己的创新。
农书: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其它符合题意即可)
(4)感受: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古代人民勇于创新、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敢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唐朝时,中国已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材料三:
秦汉至明清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展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⑧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1)据材料一,概括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2)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能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不涉及”。
①宋朝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
(3)对材料三进行归类。
秦汉成就: ,宋元成就: ,明清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特点:①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②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
(2)①错误,②正确,③不涉及,④错误
(3) 秦汉成就 :①③ 宋元成就:④⑥⑧ 明清成就:⑤⑦
(4)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要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利更好的继承与创新。
【详解】(1)特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可知些发明传播的特点有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
(2)①:据材料二“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可知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①错误;②:据材料二“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可知②正确;③:据材料二可知③不涉及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④:据材料二“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质量不如政府所印”可知④错误。
(3)秦汉成就:据所学可知秦汉成就有①③,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宋元成就:据所学可知宋元成就有④⑥⑧,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明清成就:据所学可知明清成就有⑤⑦,明朝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4)看法:上述材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利更好的继承与创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内容:①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②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传播: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被翻译成等多种文字。
2.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内容: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2)影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2)影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 明长城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构成: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将驻军与屯田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4)特点:明代的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
(5)影响:①加强了北部的边防;②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附近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补充: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2. 北京城
(1)修建:明成祖在位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1406开始,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迁都北京。
(2)构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3)布局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4)典型代表: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艺术
1. 明朝的小说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1.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使防守巩固边民增加,农田开辟越来越多,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明长城西至( )
A.山海关 B.雁门关
C.嘉峪关 D.居庸关
2.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 )
A.《唐本草》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3.以下是一位同学分类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其中①处应填( )
第一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第二类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第三类张仲景贾思勰毕昇 ①____
A.王羲之 B.李自成 C.宋应星 D.郑成功
4.北京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朝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天称其为( )
A.圆明园 B.故宫 C.明十三陵 D.颐和园
5.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与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相关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7.中国画家创作连环画,通常是先将题材编写成文学脚本,然后再进行绘画。如图中的连环画取材自( )
A.《西游记》 B.《牡丹亭》 C.《红楼梦》 D.《水浒传》
8.著有《农政全书》,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 )
A.李时珍 B.宋应星 C.郭守敬 D.徐光启
9.在长城的阻隔下,抢掠和战争得到遏制,长城两侧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和平交换成为了常态,游牧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建立藩属关系,定期朝贡和馈赠。这反映了长城的修筑( )
A.巩固中原王朝统治 B.促进各族经济发展
C.促进各族民族交融 D.抵御游牧民族侵扰
10.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京城疾疫流行时,礼部待郎孙承恩便乞命太医院及顺天府惠民药局依按方术预备药饵,于都门居民辐辏之处,招谕散给庶阽危贫困之人,得以有济。皇帝遂令太医院差官顺天府措置药物,设法给惠。材料中涉及的抗疫措施主要是( )
A.减免赋税 B.祈祷神祇 C.放任自流 D.遣医送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邮票)
材料二 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特别是手工业生产有明显增长,工场规模扩大了,工商城镇多起来了,国内交通相当便利,海外贸易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而开展起来,这一切,都是有利于科学技术交流的客观条件。宋应星关心国计民生,反对空谈,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所谓“上智下愚”的剥削阶级偏见,重视生产劳动,比较地接近劳动人民,这些主观条件使他能在科技研究方面走上正确的途径。
(1)材料一中人物生活的朝代和主要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应星能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宋应星的哪些优秀品质?
1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且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是在战争中,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这部书的内容丰富,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材料一中“印刷术”是指北宋的谁改进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到军事领域的?推动了世界“航行方面”的成就指的是哪一发明成果?结合所学任选一项发明成果说说中国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材料二的图片人物是谁?“药材插图”出自于哪部书?这部书有何地位?
(3)材料三说的是哪部科技名著?这部著作的地位如何?作者是谁?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纸术与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东汉时期的一位发明家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北宋时,一位匠人用胶泥刻字,烧成字模,用来印书。
材料二:这一水利工程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三:《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部农书。它的内容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目,每一目下又分为若干个子目,十分丰富而详细;全书充分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
(1)材料一中的“东汉时期的一位发明家”是谁?材料中北宋匠人的重大发明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请再写出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政全书》的特点。(写出一点)请再写出我国古代的农书一例。
(4)通过三则材料你获得了什么感受?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唐朝时,中国已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材料三:
秦汉至明清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展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⑧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1)据材料一,概括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2)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能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不涉及”。
①宋朝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
(3)对材料三进行归类。
秦汉成就: ,宋元成就: ,明清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谈谈你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