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端午日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1 09: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端午日》节选自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简介 端 午 日沈从文 “端午节”知多少?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说法:纪念屈原。 每个地方过端午节也都有各自的特色,说说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你会读了吗?蘸酒 老鹳河 呐喊 茶峒 擂鼓 泅水 伶俐 嘭嘭铛铛 戊 戍 戌zhànguànnàdòngléiqiúlíng lìwùshùxūpēng dāng走进湘西人家 阅读第一段1—8行文字,用“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 ,我猜想 。”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提示: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表达你大胆合理的猜想)来到湘西河街 阅读第一段“划船的事……种种情形”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看到(听到、了解到) ,那情景真是 。(前一条横线摘录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表达你的感受。) 桨手每人拿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摇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桨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活画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那这时,两岸的人群在干什么呢?呐喊助威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1、梁红玉的水战和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 2、从描写角度来说,这几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龙船划到了终点,游客们,你们还看到听到了什么?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跳入湘西小河 阅读课文第二段,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跳入了湘西小河,请你想象一下,你会如何来捉鸭子。 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于天下。 ——季羡林课外作业1、推荐阅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内容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理想的世界,诗意的世界。 《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