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语法基础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
一、词语
(一)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它由语素构成。例如:“人”,单独使用就是一个词,而在“人民”这个词中,它则是一个语素,也就是说“人民”一词是由“人”和“民”两个语素构成。
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踢、跳、摸等;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等;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等;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等;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等;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等;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等。
2、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等;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等;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等。
3、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二)短语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短语类型主要有:
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可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数量短语、介宾短语等。
按其内部结构关系可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等。
概念说明:
功能短语
①名词性短语: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
功能,一般在句中作主语、 宾语。
②动词性短语: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
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
③形容词性短语: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
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也可作主语、定语。
④数量短语:由数词加量词组成。
⑤介宾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或代词等上组成。
结构短语
①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②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③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修饰语在前,描写或
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其间是修饰关系。
④动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
语后面,其间是补充关系,有的中间加“得”字。
⑤并列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
是并列关系。
举例说明:
二、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 ②谁? ③刮风了。 ④他身体很壮。
句子按照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
(一)句子成分
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叶成分,它使得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主干成分 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疫情也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
[分析] 在这个句子中,“疫情”是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
1、主干成分
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主干成分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内容,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东四南北大街力求展现北古南新总基调。
[分析] “展现”是陈述主语的内容,是谓语。
宾语 宾语是谓语动词所支配、影响或所涉及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一般也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青海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
[分析] “问题”是谓语动词“通报”所涉及的对象,回答“通报什么”的问题,是宾语。
枝叶成分 定语 定语是在主语和宾语前起修饰(描写)、限制作用的成分。 (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是(造福中国人民与沿线国家人民)的(重要)倡议。
[分析] “中国提出”修饰主语“建设‘一带一路’”,“造福中国人民与沿线国家人民”
“重要”修饰宾语“倡议”,都是定语。
2、枝叶成分
枝叶成分 状语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成分。 ①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
②这个任务[必须]完成。
[分析] “轻轻”“必须”分别修饰谓语中心语“抚摸”“完成”,都是状语。
补语 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成分。 ①一个个都笑〈弯了腰〉。
②字写得〈好〉。
[分析] “弯了腰”补充说明了谓语中心词“笑”的结果,是补语。
“好”补充说明了谓语中心词“写”的程度,是补语。
在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生性害羞、腼腆) 的 张明 ‖ [开始] 喜欢 〈上〉(坐在教室一隅)的李雅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3、句中句子成分的一般顺序
练习:划分出下面句子的成分
(1)没有月亮,我们可以看星光;失去星光,还有温暖的眼光。
(2)这个市的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准备好210辆消防车,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二)复句及其类型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例如:
单句:我有一个朋友。
复句:我有一个朋友(分句),他在物价局上班(分句)。
复句可以共有一个主语,如“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也可以有各自的主语,如“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1、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分句间的关系或者是并列的,或者是对举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又……,又……又……,有时……有时……,同样,另外,而是,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句:张明既喜欢李雅的美丽,又喜欢李雅的善良。
张明不是喜欢李雅的美丽,而是喜欢李雅的善良。
2、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分句间是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例句:张明要么喜欢李雅的美丽,要么喜欢李雅的善良。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之亦可。递进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况且,反而。
例句:张明不但喜欢李雅的美丽,而且喜欢李雅的善良。
4、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首先……然后……,一……就……,便,才,于是,后来,终于。
例句:张明一看到李雅,就喜欢上她了。
5、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可是,只是。
例句:张明虽然喜欢李雅,但是从不对她表示什么。
6、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此,以致。
例句:因为李雅美丽、善良,所以张明喜欢她。
7、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那么……,即使……也……
例句:如果张明喜欢李雅,那么肯定是喜欢她的善良。
8、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否则,无论……都……
例句:只有李雅美丽、善良,张明才能喜欢她。
三、句式
(一)单句常见句式
句式类型 句式特征 典型举例
“把”字句和判断句 “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 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读者》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
主动句和 被动句 主语(施事)+谓语+宾语(受事)。 他打碎了花瓶。
主语+(把+)宾语+谓语。 闰土的父亲把闰土带走了。
宾语+被+主语+谓语。 闰土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肯定句和 否定句 肯定句,语气较重。 我们要加强素质培养。
单重否定句,只用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 我们不能放松素质培养。
双重否定句,含有两个否定词,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较肯定 句重。 我们不加强素质培养不行。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口语句式是指经常出现在口语里的句式。其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大多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其表达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 “吃了吗?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
书面语句式是指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其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比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多,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语组成。其表达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令郎是否吃了药了?病体痊愈了否?老栓,你真是个幸运的人!”
(二)常用句式及其表达效果
(三)几种因语气不同而形成的句式
句式类型 阐 释 典型示例
陈述句 语气舒缓,多用句号结束。 真理最可贵。
疑问句 设问句 有问有答。其作用是引人注意。 什么最可贵?真理最可贵。
反问句 用问号表达肯定的意思。其作用是语气强烈。 真理难道不可贵吗?
祈使句 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句末一般用感叹号结尾,也可以用句号结尾;可以用语气词“吧”作结尾,也可以不用语气词。 请坚持可贵的真理吧!
感叹句 以感叹的语气表露出强烈的感情。句末多用感叹号。 真理最可贵!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