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课件(共27张PPT)+说课稿+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课件(共27张PPT)+说课稿+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18:30:45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12《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音乐美,。
3.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诗经》是我国 ,被 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收录了从 时期的诗歌 篇,先秦时期称 或 ,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
《诗经》是我国诗歌 传统的源头,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最早的诗歌总集

西周到春秋
305
《诗》
《诗三百》
列为“五经”之一
现实主义
内容
风(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大雅、小雅;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祭祀乐歌
表现手法



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排比。
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 经 六 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iū
hao
qiú
xìng
wù mèi

mào
yao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雎鸠
第一章:关关雎鸠
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联 想
比兴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第三章是描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比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兴
比兴
一、托物比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比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比兴。
品读全诗,探究特色
二、韵律和谐(音乐美):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
关 雎
关关 / 雎鸠,在河 / 之洲。窈窕 / 淑女,君子 / 好逑。
参差 / 荇菜,左右 / 流之。窈窕 / 淑女,寤寐 / 求之。
求之 / 不得,寤寐 / 思服。悠哉 / 悠哉,辗转 / 反侧。
参差 / 荇菜,左右 / 采之。窈窕 / 淑女,琴瑟 / 友之。
参差 / 荇菜,左右 / 芼之。窈窕 / 淑女,钟鼓 / 乐之。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诗歌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情。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一 方。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第一节:以蒹葭比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比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第三节:以蒹葭比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诗歌以芦苇茂盛的样子比兴,再以“赋”法续写,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而三章的“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而且还烘托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的怀念伊人的心情。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凄凉感伤的心情,与凄凉的秋景一起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感受诗的音乐美
音韵美
四字句:二二拍
押韵:ang韵
i韵
叠词:苍苍
萋萋
采采
重章:反复咏唱
整齐
重章叠唱
蒹 葭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语言品析
这两首诗的语言都非常优美,且旋律和谐,这是《诗经》诗歌的共同特点。
1、重章叠唱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方式,每节诗的文字大体相同,只有少数几个字的改动。这种写法,可以给读者一种回旋跌宕、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2、偶句入韵,反复换韵。
两首诗都采用偶句押韵的方式。如《关雎》中,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押“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语言品析
3、双声叠韵
这两首诗的另一特点是双声连绵词词和叠韵连绵的运用。这种写法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写景状物,可以使描写的景物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4、景物描写的运用
在《蒹葭》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既渲染了优美的环境,又烘托了凄美的气氛,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阅读主题丛书《君子于役》并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欣赏
琼瑶 词 林家庆 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练习背诵: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学习本单元要求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笃定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歌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说目标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音乐美。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丰富且奇特的想象跟联想。所以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跟联想,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即可。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五、说教学过程
1.以诗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到了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那么诗歌的源头在哪呢?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两首诗歌,领略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设疑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然后介绍作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并介绍《诗经》的语言特点,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并为后面分析《诗经》的语言特点做铺垫。
3.品读诗歌,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先读诗歌,教师范读,并提问学生回顾诗歌内容。
4.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先说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5.总结关雎的语言特点,托物比兴,韵律和谐,并以此作为板书。
6.按照分析关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合作探究《蒹葭》的表现手法极其艺术效果并总结其语言特点借景比兴,重章叠唱并作为板书设计。
7.总结《诗经》的语言艺术特点。
8.语文主题丛书《君子于役》的拓展分析。
9.最后欣赏根据《蒹葭》改变的《在水一方》体会《诗经》的音乐美。
六、说板书
《关雎》和《蒹葭》的语言特点作为本课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