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联盟学校高一期末联考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Ⅰ卷 基础知识(18分)
一.基础知识(9题,每题2分,共18分)
1.(2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能力。A “慰藉”中的“藉”应读作“jiè”。B “钿头银篦”中的“篦”应读作“bì”D“红绡”中的“绡”应读作“xiāo”
2.(2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雕栏玉器”中的“器”应写作“砌”C“墙橹”中的“墙”应写作“樯”;“雄资英发”中的“资”应写作“姿”
D“催眉折腰 ”中的“催”应写作“摧”
3.(2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点字词的能力。D项“已”是停止的意思。
4.(2分)
答案:B
解析:①风致:除了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外,还可指风味、风趣。风韵:除了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②“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③“退化”:①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化,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②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比喻变质、变坏,多指腐化堕落。④延伸:“延伸”指延长,伸展,一般指具体事物。遍布 :(动)处处分布着;散布到每个地方。
5.(2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C.“七月流火”,七月指夏历七月,流火指天上的心星,从七月开始由南边最高处向西下沉移动,天气由暑转凉。
6.(2分)
答案:A
解析:A.“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不止”是动词,继续不停;副词,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B.“未免”,不能不说是……,多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表示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免不了,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C.偶然:形容词,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副词,间或,有时候;属性词,偶然发生的。D.以至: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与发展;或由于某种动作、情况的程度而形成某种结果,这种结果无所谓好坏。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7.(2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选项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沉默不语,其他三项都是对话的省略。
8.(2分)
答案:A
解析:B.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不能与“及”搭配,应改为“无论……还是……”。C.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人们在禾下乘凉,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①主谓搭配不当。把“保护”改为“呵护”。②状语语序不当。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放在最前面,这是一个前提条件。③定状不分。“美滋滋地”不应该修饰“梦”而应该作状语,放在“做”的前面。D.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对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精诚合作。“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是一个介宾短语,作“同行”的定语,套在“对……同行”之中,缺少了介词“对”造成病句。
9.(2分)
答案:A
解析:B项中的“种子达人”错。“种人达人”说的是“探界者”生物学家钟扬,不是袁隆平。C项中的“抗日战争时期物质生活的艰苦”错,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1946年中秋,那时是解放战争,通讯员肩膀上的裂口,是细节描写,多次出现,既有伏笔和照应,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表达了人物形象和心理等。D项中的云雀形象错,在《致云雀》中,其形象欢乐,并不忧伤。
Ⅱ卷 阅读能力(63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10.(2分)
答案:C
解析:C项错在没有把相关句子读完整,理解了前面很小一部分内容,丢掉了后根本内容。相关句子为“如果我们走出人类的范围,远远地站着,像看其他生物一般的看人类,我们可以看见人类有着相当久的历史了,他们做了很多事,这些事使人类能生存和绵续下去,好像个人的健全发展和社会的完整是他们的目的”。此项直接考查要将句子读完整的意识和能力。D项考查了评价文章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作者在情感上于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两者较偏好乡土社会。B项略有一点推断和迁移的样子,但难度较小。
11.(2分)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行为与欲望、欲望与生存条件”这两项就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其他的逻辑关系。后面的两项才是对比。对比中有优劣好坏的选取与舍弃。C项偏重于考查引用所论证的观点,需要深入冷静地归纳和思考。B项考了同一文章中的多词一义的论证方式。A项考查了部分内容的结构层次。
12.(2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推断和提出新观点的能力。A项错在结论上。别人可以说假话,我们就难于从其回答中得到真实动机。B项也错在结论上。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要满足,或满足了某些欲望也并还给社会带来伤害和毁灭。C项前面的论点,就是十九世纪的一种理论,作者在后文说,放在乡土社会也许是正确的,放在现代社会,可能就不行。放之四海而皆准,扩大了范围。D项是一个推断和新观点,难度不大。
13.(4分)
答案:
(1)为了解说前文“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这句话的原因。
(2)为了彰显全文宗旨,在现代社会,要让我们的欲望与人类生存的条件相合。
赋分:每答1点得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共14分)
14.(2分)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含意、引用、比喻等内容。C项相关联的句子是一个长句子,中间还套用了比喻,其中的喻体较长,涉及了定语和中心语。C项将喻体理解成了定语了,把中心词母亲丢了。
15.(6分)
答案:
(1)侧面烘托。从小时候的愿望写起,再写两次看日出的未果,设置悬念,烘托情感,为最后看到日出作铺垫。
(2)正面描写。按时间顺序,借助视觉和联想描写了日出前、中、后天空中云、光及太阳的形状颜色明暗等景象及自己的所感。
赋分:
答出侧面烘托,得2分。答出设置悬念、作出铺垫等任一小点,得1分。
答出正面描写,得2分。答出时间顺序、视觉、联想、借景抒情、修辞手法等任一小点,得1分。
16.(6分)
答案:
(1)因为那时飞机正在向祖国航行,黎明中的云朵像小孩子的笑脸,这个景象使我深切地感受新中国的瑰丽无比,进入了一种庄严的思索。这个感受和思索远大于日出景物的美好。
(2)这是作者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借对自然日出的喜悦最终要表达的是对新中国的赞美和热爱。从对日出景象的喜爱到对新中国的热爱,是作者情感的发展也是文章的宗旨。
赋分:
答出感受思索远大于日出的美好,得3分。答出作者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得3分。答出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体现主旨等任一点,可得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课内阅读(8分)
17.(2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的能力。A. 常:固定的;B.居:停留;D.绝:横渡。
18.(2分)
答案:C
解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词义,二是词性,三是作用。三项有一项不同,都属不同。C项的“其“,均为代词,“他”。A项的“而”均为连词,前一个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B项的“于”,均为介词,前一个可译为“比”,后一个可译为“从”。D项中的“以”,前一个为连词,相当于而;后一个为介词,译为“在”。
19.(2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中的“限”,本义指名词门槛,在句中活用为状语,意为像门槛一样。B项中的“灰”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门槛一样。A. 惊,使动用法;C.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D.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0.(2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A项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均为判断句。
课外阅读(17分)
21.(2分)
答案:BCEF
解析: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正确断句为“故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译为“所以贤明的君主任用贤者,外人没有谁能妨害,也不会因为亲戚、宠幸、近习及故旧等,不能使之受到伤害。因而贤者聚集到他这里来”。
22.(2分)
答案:B
解析:B项综合考查了历史典故与文本句子理解。宫之奇与伍子胥两人的建言,两国国君都没有采纳,两国都很快灭亡了。典故是这样的,文本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但B项表述相反。
23.(10分)
答案:
(1)现在有办法使国运长久,而做君主的却不去努力寻求,这就错了。
(2)就到箕山脚下、颍水北岸种田为生,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的表示。
赋分:每句4分。(1)句中的“寿”、“君人”“过”各1分,大意1分。(2)中的“之”、“阳”、“色”各1分,大意1分。
24.(3分)
答案:(1)用诸侯之礼对待一个平民身份的舜。(2)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当妻子。
(3)把自己的十个儿送给舜当下属。 (4)自己亲身拜访朝着北面行礼。
赋分:答出任何1点给1分,答出任何3点给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4分)
25.(6分)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对比”“人生短促无常”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天姥山与之相比”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春花秋月之外”“故国之思的景象”“无尽愁绪”等关键信息。默写时,还要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
26.(2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闹’字表现了桃李的调皮可爱,表达了对桃李的喜爱之情”分析有误。诗人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闹春风”,“闹”字讽刺了桃李的哗众取宠,反衬出海棠的谦逊,实际上是教育儿女要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猖狂。
27.(6分)
答案:
刘词借海棠花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表达了对海棠的惋惜之情;(1分)含蓄地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1分)
元诗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1分)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能力。分析时需首先结合作者描写海棠的特点,分析出作者对海棠的不同情感表达,进一步感知出诗人借此表露的情感。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Ⅲ卷 综合应用(6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28.(6分)
答案:①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白细胞产生了ADA ③取得了不少进步
29.(3分)
答案:由于她基因缺陷,导致她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ADA),从而使得她没有正常人所具有的免疫力。
解析:根据材料表述,4岁小姑娘患病,首先是因为基因缺陷,导致她体内缺乏ADA,最后才导致她免疫力缺乏。在逻辑上有三个因素:基因缺陷、ADA缺乏、免疫力缺乏。第一个因,导致第一个果;第一个果又是第二个因,导致最后的结果。这是一个两因两果,中间的因素,既是第一个因的果,又是第二果的因。试题表述将前两个因素的因果搞反了。
五.写作(60分)
30.(60分)
审题提示:
1.切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材料讲述了一个失败的故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书童本身粗心毛糙,做事不小心,容易出错;二是读书人心急催促。躁上加急,导致不能正常行走,摔到后还要收拾,延误了时间,最后没能进入城门。作者借自己的困境想探究天下人们做大事失败的原因,提出戒急戒躁的观点。
2.文体自选但要统一。文体指记叙类、论述类、实用类三种文体。确定前,可自由选择,一旦选定,就要规范。以论说事理为主,就限定了文体为论述类。
3.本学期所学的论述类文章,主要指第六单元中的《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可参考其写法,也可参考其内容。
4.联系自己和身边人的实际,主要指学习成长中有与关躁急失败相关的成败事件,写出自己的感受看法与建议是核心。
评分细则:
1.评分依据
(1)审题准确程度。分为切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2)立意观点高下。见地高远、深刻,观点明确,有观点,观点不明晰,无观点。
(3)内容充实程度。有文化底蕴,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逻辑,内容贫乏或杂乱,与观点不一致,硬贴或套用。有知识性错误。
(4)书写清晰程度。书写优美、工整,清楚可辨,草乱难认。
(5)语言规范程度。语言优美,有个性色彩,耐读引人;语言通顺规范;语句不通,有语病,生造怪僻,华而不实。
(6)文体规范程度。文体得当,统一;文体杂乱,论述中有故事有人物,四不像。
2.评分等级
(1)满分60分。如6条依据都占顶格者,建议可打满分。
(2)缺考为缺考,不用打分,不计其分。参加考试却没写一字上交,为空白卷计零分。
(3)及格分为36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在36分以下打。
A.残卷,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完整,字数缺100字以上者。
B.谬误,违背国家民族情感,反对政府,反对社会,不敬师长。
C.抄袭,所写文章与材料的内容含意无关,抄袭试卷,套作成文。
(4)其他可视6条依据程度,在36-59分之间打。基本准分可控制在45分左右。
(5)两评分差为6分。
(6)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酌情扣分。
A.无标题,扣3分。
B.少700字,每少40字扣1分,少80—100字,扣3分。
C.书写草乱,无法辩认,在39分以下打。
(7)其他情况,可根据实情和区分的原则,酌情打分。B.骄阳正好,蝉鸣悠长。我望向窗外,阳光刚好撒进窗里来,照亮了风华正茂的我们。
汉中市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联盟学校高一期末联考
C.想起今年假七月流火,我们挥汗如雨,但是仍在老师的带领下起早贪黑地上若课。
D.平时憎恶我的却总希望我做一个完人,即使很卑劣,我也应该正襟危坐,毫无愤怨:
语文试题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注意$项:
①这个德国人精通德文,也精通中文,并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精棉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
1.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②还有一群坡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有些危机。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战内答題,写在诚卷,
③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犯错的同志:对于这类同志,就须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草稿纸上成答题卡非熲号对应签题区战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
④使母亲骄做,这心情毕竞太真实了,使“想出名”这一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九不只未免偶然以致
B.不止不免偶然以致
3.做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同的答案标号涂黑。如g
C,不只不免偶尔以至
D.不止未免偶尔以至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7.下列各句中省路号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作用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
I卷基础知识(18分)
A。“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若皮腰带上的
扣眼。
一、基础知识(9题,每题2分,共18分)
B.“您有什么急事吗?”“我急若赶火车,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真想再买点首都的糖果…”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C.“我们不配】片“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不管在路上吵得多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很友好。
.造诣(yi)
慰藉(江)
幟然(qio)
敷衍寒责《s)
D.他们在茶几旁边跳若边唱若:“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若:“月亮嬷嬷,照你照我…”
B,城隅(0)
要廊(kud)
石砾(11)
钿头银篦(bin)
8.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C.炙热(zhi)
静谧〔1)
若脑(2ho)
区哑喇哳(zhdo)
九《长津湖。能够在票房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引发了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
D.红绡(shao)
句读〔ddu)
渌水(1ù)
羽扇纶巾(gun)
B使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及早晓君不到太阳的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
2.下列词语中没有带别的一组是(2分)
C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温暖保护下,做若个美滋滋的盛世家国梦。
A.翻隙沧桑
稠密
甜畅淋漓
D.科学工作者要有开幅心胸,就是和自已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精诚合作。
B.峥峡狭隘
吐哺
雕栏玉器
9,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C墙柏执坳孱头
雄资英发
A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表述,他与知府朱孝纯等人在乾隆三十九年除夕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在
D.摈弃虔诚麻章催眉折腰
泰山日观亭上等待观看日出。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B.《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培育杂交水稻的感率迹,表现他为人类做贡献
A.浪退飞舟
過:阻止
的高尚品质,被称种子达人·
B.如今有谁堪捕
堪:能够,可以
C.《百合花》中的通讯员衣肩处那个裂口,共出现了3次,这个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了抗
日战争时期物质生活的艰苦。
C,羁鸟恋旧林
羁:笼,约束
D.致云雀》是世界著名的英国诗人雪莱(1T92一1822)的作品,诗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忧伤的云
D.学不可以已
已:尽,完
雀形象,意蕴深刻比喻新奇。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卷阅读能力(63分)
①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一了。
②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一我们心灵的感受的作品,更加高有魅力和令人欣喜。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③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了的雄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④钟扬为了自己的“种子半业”,他的足迹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肯發高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A.凤韵考查退化遍布
B.风致考察退化延伸
观察人美行为,我们常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是为行为而行为,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或是活动部
C,风致考察蜕化延伸
D.风韵考查蜕化遍布
是手段,是有所为而为的。不但你自己可以获察自己,一举一动,都有个且的,要吃饭才拿起筷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怡当的一句是(2分)
米,妥肚子绒了方吃颜…总是有个“要”在领导自己的活动:你池可问别人:“为什么你来呢?
A将一门技术草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通又远不限于此。
有什么事呢?”我们也总可以从这问题上得到别人对于他们的行为的解。于是我们说人类行为有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