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18:38: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礼记》相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领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指哪几部典籍?
2.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三、齐诵读
1.师范读、领读。(附背景音乐)
学生在听读中给生字难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点名朗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关注特殊词句。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虽有嘉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类比论证。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用“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引用《兑命》的话来强化自己的观点。这是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理文脉
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呢?
明确: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从“嘉肴”写起,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文气贯通,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六、妙拓展
1.读完文章,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2.口语交际
老师打算在我们班成立帮扶小组,安排小涵同学指导小卓同学的语文学习,可小涵同学说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如果老师要你来帮忙劝说,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3.积累教学方面的名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前,我便由“四书”“五经”巧导入,从而引入课文,并顺势介绍了《礼记》、《学记》,还顺势介绍了《虽有嘉肴》篇名的由来。接下来就是以下几个环节的展开:齐诵读,释文意,析文章,明思路,妙延伸。学生在预定的轨道上实实在在地学着。当学生理解了文意后,我让学生就谋篇布局、文章构思等方面质疑,学生思维很活跃,探究问题时很给力,让我甚是欣喜。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拓展部分的亮点未能突出。我反省自己:这节课,我还得‘回火’。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过多的展示势必撼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缺乏了表现的机会,缺乏了“绽放”的体验后肯定是影响注意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