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 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
2.(2018八上·韶关期末)“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18八上·阜宁期末)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4.(2017八上·茂名月考)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称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5.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 )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
C.汀泗桥——武昌——贺胜桥 D.武昌——贺胜桥——汀泗桥
6.(2017八上·顺德月考)参考下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7.(2018八下·大庆月考)“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南昌起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8.(2018八上·彝良期末)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叶挺 B.朱德 C.贺龙 D.刘伯承
9.(2018八上·濮阳开学考)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10.(2018八上·广东期末)“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C.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6八上·龙华期中)2016年是北伐战争开始90周年。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北伐战争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作战目的。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北伐军主要想打倒哪些军阀?
(2)北伐战争中,与材料一所提人物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3)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2.(2016八上·芦溪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材料二:某学校门口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这个学校指什么学校?孙中山在学校任何职?校长是谁?
(2)这副对联体现该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3)我党曾选派一位高级领导人到军校任职,他是谁?任何职?
(4)创办这所军校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3.材料一: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的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叶挺独立团”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任北伐总司令。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奋勇冲锋,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成功攻克了武昌城,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歌》中唱道“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国民革命歌》这首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2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目的是统一中国。
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符合题意。
B项“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是庆祝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30年代广为流传的歌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识记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叶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5年11月21日他在广东肇庆成立叶挺独立团,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故答案为B。
【点评】初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北伐军,尤其是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据此可知,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A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是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进军史实的识记及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
6.【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192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正式出师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国民大革命在南方开始轰轰烈烈展开。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中的地图,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民革命”可知,其是指北伐战争时期。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的三个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这首歌被广泛传唱。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A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历史史实,北伐战争是一场国民政府讨伐帝国主义支持的三个军阀的战争,是历史的重点知识,也是国民革命中的重要性事件。
8.【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可知是叶挺。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因此,题干中的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北伐战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国民革命的重大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26年开始进行北伐战争,之后国民党占领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说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A项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是1916年,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发生在30年代,不符合题意。
C项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对象为北洋军阀,到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同张作霖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1928年6月张作霖离开北京,后发生皇姑屯事件,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结束,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发生在30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11.【答案】(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3)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②苏联的支持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和湖北(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3)据材料二“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可知,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联的支持;国共两党的合作。故答案为:(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2)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3)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②苏联的支持③国共两党的合作。(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打倒的军阀。(2)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中的战役。(3)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2.【答案】(1)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校长是蒋介石。
(2)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周恩来;任校政治部主任。
(4)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2)据材料二“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可知,这副对联体现该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因而我党曾选派的高级领导人到黄埔军校军校任职的是周恩来,他任校政治部主任。(4)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校长是蒋介石。(2)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3)周恩来、任校政治部主任。(4)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2)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学校的办学宗旨。(3)本题主要考查我党曾选派的高级领导人到黄埔军校军校任职。(4)本题主要考查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13.【答案】(1)作用:黄埔军校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①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主要是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⑶根据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了黄埔军校,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事件可知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时期还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⑷材料一、二描述的都是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故答案为:(1)作用:黄埔军校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①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点评】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还应重点掌握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国民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的教训。
1 / 1部编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 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叶挺独立团”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任北伐总司令。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奋勇冲锋,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成功攻克了武昌城,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2.(2018八上·韶关期末)“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歌》中唱道“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国民革命歌》这首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3.(2018八上·阜宁期末)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2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目的是统一中国。
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符合题意。
B项“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是庆祝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30年代广为流传的歌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识记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17八上·茂名月考)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称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叶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5年11月21日他在广东肇庆成立叶挺独立团,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故答案为B。
【点评】初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5.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 )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
C.汀泗桥——武昌——贺胜桥 D.武昌——贺胜桥——汀泗桥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北伐军,尤其是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据此可知,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A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是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进军史实的识记及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
6.(2017八上·顺德月考)参考下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192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正式出师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国民大革命在南方开始轰轰烈烈展开。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中的地图,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本题难度适中。
7.(2018八下·大庆月考)“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南昌起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民革命”可知,其是指北伐战争时期。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的三个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这首歌被广泛传唱。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A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历史史实,北伐战争是一场国民政府讨伐帝国主义支持的三个军阀的战争,是历史的重点知识,也是国民革命中的重要性事件。
8.(2018八上·彝良期末)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叶挺 B.朱德 C.贺龙 D.刘伯承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可知是叶挺。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本题难度适中。
9.(2018八上·濮阳开学考)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因此,题干中的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北伐战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国民革命的重大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0.(2018八上·广东期末)“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C.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26年开始进行北伐战争,之后国民党占领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说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A项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是1916年,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发生在30年代,不符合题意。
C项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对象为北洋军阀,到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同张作霖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1928年6月张作霖离开北京,后发生皇姑屯事件,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结束,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发生在30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6八上·龙华期中)2016年是北伐战争开始90周年。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北伐战争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作战目的。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北伐军主要想打倒哪些军阀?
(2)北伐战争中,与材料一所提人物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3)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3)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②苏联的支持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和湖北(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3)据材料二“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可知,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联的支持;国共两党的合作。故答案为:(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2)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3)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②苏联的支持③国共两党的合作。(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打倒的军阀。(2)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中的战役。(3)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2.(2016八上·芦溪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材料二:某学校门口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这个学校指什么学校?孙中山在学校任何职?校长是谁?
(2)这副对联体现该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3)我党曾选派一位高级领导人到军校任职,他是谁?任何职?
(4)创办这所军校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答案】(1)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校长是蒋介石。
(2)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周恩来;任校政治部主任。
(4)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2)据材料二“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可知,这副对联体现该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因而我党曾选派的高级领导人到黄埔军校军校任职的是周恩来,他任校政治部主任。(4)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校长是蒋介石。(2)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3)周恩来、任校政治部主任。(4)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2)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学校的办学宗旨。(3)本题主要考查我党曾选派的高级领导人到黄埔军校军校任职。(4)本题主要考查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13.材料一: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的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答案】(1)作用:黄埔军校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①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主要是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⑶根据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了黄埔军校,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事件可知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时期还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⑷材料一、二描述的都是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故答案为:(1)作用:黄埔军校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①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点评】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还应重点掌握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国民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的教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