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4 11:26:4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2.2017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3周年。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从此(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3.(2016八上·平川期末)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
A.黄埔学生军 B.蒋介石第一军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D.吴佩孚的军队
4.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5.毛泽东是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放弃了靠“工人阶级进行革命,从而夺取大城市”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创新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最早的实践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6.(2016八上·纳雍期中)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 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8.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  )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
C.汀泗桥——武昌——贺胜桥 D.武昌——贺胜桥——汀泗桥
9.(2016八上·兴化期末)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8月1日那页上写有“建军节”。下列选项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0.(2017八上·赣州月考)下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1.(2016八上·太仓期中)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12.(2017八下·启东期中)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13.(2017八上·连城月考)下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4.下列诗词中,描写红军长征的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D.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15.下列红色经典影片都反映了长征的内容,其中体现了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的是(  )
A. B.
C. D.
16.(2017八上·孝感月考)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9%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17.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8.(2018九下·兴化月考)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2016八上·呼和浩特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遵义会议
20.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 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
二、材料分析题
21.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24.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新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这是什么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2)从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关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会议,请你依据材料分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主张?
(3)“旧三民主义”曾经起过什么作用?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什么主张相同?
(5)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题中明显的关键提示词是“红军”。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组建国民革命军;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建立第一支人民军队。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来军队一直称为“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国共合作宣言》,将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产党的军队称为解放军。故此题“红军”是1927年到1937年的叫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在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D项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是在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本题以北伐战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国民革命的最强音。
4.【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点评】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5.【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创新出新的革命策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项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是毛泽东“新的革命策略”最早的实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③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
7.【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诗歌中的地点赤水金沙、雪山草地可知,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点,相关事件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ACD三项中没有题干中的这些地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北伐军,尤其是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据此可知,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A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是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进军史实的识记及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
9.【答案】B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南昌起义,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10.【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可知是北伐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北伐的顺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是考查的重点,要重点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国共两党合作在1926年进行北伐,北伐军节节胜利,所向披靡。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2.【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的人物是“吴佩孚”的信息,根据“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斗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北伐战争开始后,迅速占领了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失了,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所以选B。
【点评】选择时注意抓住关键词。
15.【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故答案选B。
16.【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符合题意。
B项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不符合题意。
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
D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依靠农民夺取政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英勇善战,被称为“铁军”,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准确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1936年的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是当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红一、红二、红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为革命保存了力量,革命转危为安。符合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9.【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
20.【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叶挺独立团”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任北伐总司令。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奋勇冲锋,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成功攻克了武昌城,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21.【答案】(1)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为代表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因为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1)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为代表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因为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结束的标志及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22.【答案】(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这个片段写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大体经过地区,先后分别经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还能看出这一过程非常艰难。
(2)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困难很多,有片段中提到的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应该知道红军长征是在中共正面临“左”倾错误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还有党内错误的困难;另外还有国民党疯狂的围追堵截的困难。
(3)红军在长征中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战役: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敌进我退、 敌疲我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注意要一一对应来写。
(4)由材料中的“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勇士万代留英名”、“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等信息可以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故答案为:(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处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英雄事迹,例如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还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精神就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精神等相关知识。
24.【答案】(1)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反帝反封建。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的内容、时间、地点、意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上,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本题考查“旧三民主义”的作用。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相同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相同点是都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5)本题考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上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开始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
故答案为:(1)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反帝反封建。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1 / 1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题中明显的关键提示词是“红军”。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组建国民革命军;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建立第一支人民军队。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来军队一直称为“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国共合作宣言》,将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产党的军队称为解放军。故此题“红军”是1927年到1937年的叫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017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3周年。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从此(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在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D项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是在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
3.(2016八上·平川期末)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
A.黄埔学生军 B.蒋介石第一军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D.吴佩孚的军队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本题以北伐战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国民革命的最强音。
4.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点评】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5.毛泽东是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放弃了靠“工人阶级进行革命,从而夺取大城市”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创新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最早的实践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创新出新的革命策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项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是毛泽东“新的革命策略”最早的实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知识。
6.(2016八上·纳雍期中)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③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
7.“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 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诗歌中的地点赤水金沙、雪山草地可知,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点,相关事件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ACD三项中没有题干中的这些地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  )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
C.汀泗桥——武昌——贺胜桥 D.武昌——贺胜桥——汀泗桥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北伐军,尤其是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据此可知,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A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是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进军史实的识记及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
9.(2016八上·兴化期末)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8月1日那页上写有“建军节”。下列选项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答案】B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南昌起义,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10.(2017八上·赣州月考)下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可知是北伐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北伐的顺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是考查的重点,要重点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1.(2016八上·太仓期中)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国共两党合作在1926年进行北伐,北伐军节节胜利,所向披靡。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2.(2017八下·启东期中)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17八上·连城月考)下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的人物是“吴佩孚”的信息,根据“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斗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北伐战争开始后,迅速占领了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失了,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4.下列诗词中,描写红军长征的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D.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所以选B。
【点评】选择时注意抓住关键词。
15.下列红色经典影片都反映了长征的内容,其中体现了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故答案选B。
16.(2017八上·孝感月考)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9%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符合题意。
B项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不符合题意。
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
D项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依靠农民夺取政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英勇善战,被称为“铁军”,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准确识记。
18.(2018九下·兴化月考)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1936年的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是当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红一、红二、红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为革命保存了力量,革命转危为安。符合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9.(2016八上·呼和浩特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遵义会议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
20.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 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叶挺独立团”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任北伐总司令。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奋勇冲锋,在湖北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成功攻克了武昌城,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为代表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因为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1)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为代表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因为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结束的标志及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答案】(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这个片段写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大体经过地区,先后分别经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还能看出这一过程非常艰难。
(2)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困难很多,有片段中提到的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应该知道红军长征是在中共正面临“左”倾错误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还有党内错误的困难;另外还有国民党疯狂的围追堵截的困难。
(3)红军在长征中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战役: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敌进我退、 敌疲我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注意要一一对应来写。
(4)由材料中的“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勇士万代留英名”、“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等信息可以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故答案为:(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答案】(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处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英雄事迹,例如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还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精神就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精神等相关知识。
24.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新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这是什么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2)从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关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会议,请你依据材料分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主张?
(3)“旧三民主义”曾经起过什么作用?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什么主张相同?
(5)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反帝反封建。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的内容、时间、地点、意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上,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本题考查“旧三民主义”的作用。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相同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相同点是都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5)本题考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上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开始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
故答案为:(1)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反帝反封建。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