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
1.(2015杭州37分)盛夏季节,沙漠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 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
(1)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可多选)
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的蒸发减少
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降低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
D.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细胞内酶的活性不变
(2)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铁罐的不利因素是______。(答出一点
即可)
(3)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
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
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 陶罐的降温效果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数(降 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 效果越好),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 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i)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请解释其原因
2.(2015温州28)小明发现,高空坠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运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落。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各,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变量尽可能相同 。
(2)本实验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
3.(2015台州36)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克/厘米3。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4.(2015绍义35)将一密度比水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开始到被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温馨提示:t1时间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时绳子刚好拉直,t3时木块刚好完全浸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
5.(2015丽水33)上课时,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6. (2015金华28)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后,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气”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为反应物制取氧气;
Ⅱ.任意一种含氧化合物都可作为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已知】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2H2O2 2H2O + O2↑ ②2KClO3 2KCl+ 3O2 ↑
③2KMnO4 K2MnO4+MnO2+O2↑
对于以上观点,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加以证明。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针对观点Ⅰ,大家一致认为不需要设计验证实验就可直接判定该观点是正确的。
(1)他们判定观点Ⅰ正确的理论依据是 。
(2)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物以外,请你再列举一种能分解生成氧气的非金属氧化物 。(填化学式)
【探究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锰酸钾三种物质以及试管(主要成分是SiO2)、酒精灯、铁架台等必要的仪器。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及仪器,从含氧化合物加热能否产生氧气的角度,设置一组对照试验,证明观点Ⅱ错误。
(3)上述对照试验的方案是 。(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评价】比较①、②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MnO2做催化剂,但KClO3需要加热;比较②、③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加热,但KClO3还需要催化剂。根据上述分析,对含氧化合物制氧气,归纳概括出一个新的观点(观点III)。
(4)观点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
7.(2015杭州32 )在实验室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1:
判别依据:
方案2:
判别依据:
8.(2015温州29)无风的夜晚,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9.(2015湖州33)小明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个木衣架,有一次放学回家他把书包挂在衣架A处,衣架倒了下来,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分析了衣架倒下来的原因后,测量了如下的数据:书包质量5千克;木衣架质量3千克;圆底盘直径30厘米;其他数据如图,衣架受到重力的作用线经过圆底盘的圆心。
(1)请你通过计算,解释衣架倒下来的原因。
(2)为了防止衣架倒下来,小明提出了改进意见适当增大圆底盘直径,请你再说出一种其他方法。
10.(2015湖州29)生物的形态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茎呈肥厚的绿叶状,有利于更多地储存水分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1)仙人掌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 ▲ 的结果。
(2)请你依照上例,说说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适应现象 ▲
11.(2015丽水3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子表与水培植物组合在一起,制作水培植物电子表:准备一盆水培植物,其中放养了几条小鱼和几个田螺,用镁带和铅笔芯做电极,插入水培植物的茎中,然后用导线将两个电极与一个没有电池的电子表连接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
(1)发现电子表能显示示数,则插上电极的水培植物相当于闭合电路中的 ▲ ;
(2)放在窗台上的整盆水培植物及周围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 。
12.(2015衢州32)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 ,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 。
201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参考答案(说理题)
1.(1)A、C (2)铁罐致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透气 铁罐易生锈 (3)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4)湿砂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2.(1)形状(2)相同条件下,纸杯的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也最大
(3)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也最大,纸杯匀速直线运动时,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3.(1)1.12(2分)
(2)现象: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2分)
解释:由于木板旋转产生的“人造重力”,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3分)
4. 作图正确,
因为F浮=ρ液*V排*g ,ρ液、g不变,V排越大,F浮力越大
从0-t1加水过程中,木块没有离开杯底,木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增大
从t1-t2加水过程中,木块离开杯底处于漂浮状态,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
从t2-t3加水过程中,绳子拉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又不断变大,浮力再次变大
从t3-t4加水过程中,木块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浮力也不再发生变化
5.
比较角度 差异 优势 评分说明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不需要加热 需要加热 前者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 每个角度2分,每个角度的差异和优势各1分,优势应是对差异的概括才能得分。
2 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得的氧气质量多 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得的氧气质量少 前者节约资源(或氧原子利用率高)
3 产物除了水,没有废弃物 产物多种,较少被利用 前者有利于环境保护
4 反应结束后的催化剂容易回收利用 反应结束后剩余物质回收利用较难 前者节省成本
5 反应剧烈,气流不易控制,混合液容易冲出容器 反应平稳,气流容易控制 后者更加安全
6.(1)质量守恒定律(2分)
(2)H2O (2分)
(3)方法一:取一只试管,放入二氧化锰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不复燃;另取一支试管,放入高锰酸钾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证明观点II是错误的。
方法二:取一只试管,对空试管加热,将带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不复燃;再将高锰酸钾迅速倒入试管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证明观点II是错误的。
方法三:取一只试管,加入高锰酸钾,充分加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等气体全部散逸后,对剩余物继续加热,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不复燃。证明观点II是错误的。(合理即可,2分)
(4)产生氧气的反应条件是不同的。(2分)
7.方案1: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晶体溶解的为5%的溶液。
判断依据: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
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
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蔫的30%的溶
液。
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
8.
9.(1)F1.*L1=50N*10 ( http: / / www.21cnjy.com )cm F2L2=30N*15cm F1L1大于F2L2所以衣架易倾倒(2)减小挂衣钩的长度或在对侧挂衣钩挂物件或圆盘底座用更重的材质
10.
11.(1)电池(或电源)
(2)
分值 评分说明
4分 能结合该水培植物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例如:水培植物中有生产者绿色植物,也有消费者鱼和田螺,还有分解者微生物;同时在周围环境中还有水、空气和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所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3分 能结合该水培植物正确分析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但分析中生物因素缺少一项,或者非生物因素没有说明。例如:水培植物中有生产者绿色植物,也有消费者鱼和田螺,同时在周围环境中还有水、空气和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
2分 能分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但是不能结合水培植物说明;或者直接说明有什么生物,没有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例如:因为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因为有植物、小鱼、田螺、水、空气。
1分 能说明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或某一因素。例如:这里有植物;这里有小鱼;这里有田螺等。
0分 没有作答,作答内容与生态系统成分无关。
旋转数天后
对应植物的变化
MnO2
△
△
电子表
12.作图:
解释: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