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谏太宗十思疏》(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2 17: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被称为“诤臣”。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课文体裁:疏、序、说、赋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 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第一段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固本思源)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排比句排比句↓↑→→↓↑简析 1 正面阐述:三句排比句,两句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第二段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理想的政治境界) 第三段思考题:简析: 1 提出“十思”的内容: 2 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戒奢侈:“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 (第1、2条) 戒骄傲:“谦冲自牧” (第3、4条) 戒纵欲:“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第5、6条) 戒轻人言:“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 (第7、8条) 戒赏罚不公:不凭个人喜怒 (第9、10条) 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 克终概寡引出警告反面思些什么提出十思正面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解决问题 总结 本文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2、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