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课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湘夫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人教课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湘夫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1 17: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湘夫人》教案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5)班 课时:2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第二课。本课是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在老师的牵引下的进一步的实践运用,是学生掌握鉴赏诗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技能的进一步强化。故重点是突出对学生鉴赏技能的运用导引。是一首较长的诗歌,而且在字词句的理解上也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在安排这一文本的赏析时首先就是解决对文本的理解问题。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对文本的字、词、句的理解,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诗句,把有疑问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师生一起交流解决。另外我把文中容易出现理解误区和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用投影显示出来,师生一起交流加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把握。在第一节课里,我还给大家补充介绍了一些关于屈原和楚辞的知识,并初步了解了一下《湘君》和《湘夫人》的内容,以加强大家对文本的了解。第二课时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主要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内涵,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品析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巧妙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高洁品行的追慕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鉴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歌的“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技巧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和领悟,这就为运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技巧鉴赏本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本诗歌的鉴赏,学生能进一步形成比较规范的鉴赏技能,这对学生学习本诗歌的大有裨益;但是,本诗歌字词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适时点拨,不过只要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积极思索,就可理解诗情,感悟到诗歌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突出诵读。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技能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浪漫是什么?浪漫难道不是对善和完美的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境的追求吗?浪漫是想象,是一次长长的牵引,是永远不会腐朽的一种力量。今天我们就来鉴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给我们创作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篇《湘夫人》。 学生思考问题,带着求知的强烈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思考热情
了解诗人屈原——知人论世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 ( http: / / www.21cnjy.com )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了解屈原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让学生“知人”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意逆志1、学生对照注解自读一遍全诗,注意圈点勾画。2、学生集体诵读一遍全诗3、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解读,概括各节诗歌的写作内容。明确:第一诗节:总提湘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第二诗节: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第三诗节: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第四诗节: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4、学生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明确: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表达了湘君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死生契阔、会合无缘的绵绵凄怨之情 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批文入情,以意逆志。 多媒体展示问题,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解读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掌握“以意逆志”的欣赏技能。
名句品析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写秋景的鼻祖,请品析这一诗句的意境。明确: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这一句,通过“木叶”“秋风”“洞庭波”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2、“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试着赏析。明确: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3、“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恍惚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一句艺术手法很别致,请加以赏析。明确:诗人运用比兴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想求婚而不敢言,最后期望落空的精神恍惚的状态。 学生讨论,分析,探究形成文字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适、时导引。让学生掌握品析的方法。
课堂探究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明确: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4、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学生结合诗人及写作背景,分组讨论思考,交流思想。 教师点拨并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情感
语言品味学生自由诵读一遍全诗,将自己认为精美的诗句勾画起来,并加以积累。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历来为世人传诵,请赏析其精妙。明确:这两句通过视觉形象来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贵妃的痛苦心情,上句诗人抓住“玉容”、“泪水”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内心苦楚。但仅有这一句形象不够鲜明,白居易便以带雨的梨花来比喻她。经过这一比喻,尽管她泪流满面,神情凄然,但给读者看到的仍是很美的艺术形象,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凄美的画面。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千古名句,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明确:上句诗人运用细节描写,扣住杨玉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回眸一笑”的细节妍态,极力地展现了杨玉环的美艳,下句诗人运用对比和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六宫粉黛的对比映衬,极力渲染出了杨玉环的美艳绝伦。 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拨并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语言风格并加以拓展。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语言艺术风格。
课堂探究1、本诗诗题为“长恨歌”, 里面的“恨”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长恨?同学们讨论分析。明确: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李隆基和杨玉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2、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明确: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刻画人物细腻传神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3、思考:你认为唐明皇可以避免这种“长恨”吗。4、请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研究性学习学生开放性探究,形成文字进行交流。理解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及妙处。 教师适时点评,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爱恨观。补充浪漫主义创作的特点及妙处。引导学生品析诗人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学生姓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
八、板书设计
【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浪漫主义
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本堂课在教学上力求让学生通过对《湘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诵读和鉴赏,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再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在批文入情的前提下,知人论诗,以意逆志,进而领悟鉴赏的精髓。本首诗歌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引导学生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鉴赏诗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技能运用的重要性。在这点上很成功。这节课在对学生的探究诗歌主旨上点拨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对于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探究不足。字词句的理解落实完全由学生解决,对双基夯实有所不放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