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1 17: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学案
一、三维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明了“文学个性化解读”的含义。
2、理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中,寓言新解的内涵。
3、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途径,并能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讨论,来分析学习生活中的解读现象;通过自主学习,提炼关键字词,尝试解读文学作品
  2、老师通过多媒体手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21cnjy.com
3.情感与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既要有创新又应尊重文学”品质的可贵。
二、导读
1、《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这一模块的设置,较之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大亮点。“梳理探究”重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学会深入思考,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锻炼其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探索问题的能力。www.21-cn-jy.com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专题是针对“阅读鉴赏”提出的,而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中之重。让中学生不再成为“人云亦云”的学舌者,而是初具自我解读文本思维与能力的个性者,是教授此课的核心。诚然,这一转变与飞跃很难依靠一日之功,但至少在我心中,我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学法上的引导,以期达到一份潜移默化的作用。
2、①特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专题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是以传递学生鉴赏文学的规律为理念,按照名作重读、名文共赏、续写改编三个部分编写。通过鲁迅散文《风筝》中主题“风筝”含义的探究触发学生的多重解读,由形象阅读转入抽象方法的介绍,再从理论步入实践——抽取《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小说中的人物、场面,按照个人理解,展开想象,生发开去。
②质疑:专题的编撰关注了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学生的理解特点,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相依相存的逻辑。但是作为对学法的推介,少了对“个性化解读”的整体剖析,例如:什么是个性化,如何个性化等较为透彻清晰的导向。另外,虽然也结合了具体素材作品,但缺乏个性化解读的典型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又何尝不应该具有一份“个性化”的精神呢?突破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藩篱,才能真正开辟一条通往学识的蹊径!2·1·c·n·j·y
③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
④难点:把握个性化的度。避免偏激的理解,过度张扬所谓的个性,严重歪曲文学作品。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请同学们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两座雕塑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否结合它的外形以及下方名称来说说自己直观的理解?”这两幅雕塑的名称分别为:《风凌霄汉》、《奥林匹克风》,均属于抽象型雕塑,但又充分融入了艺术家的想象和寓义。第一幅既像出航远行的船又像搏击长空的鸟,洋溢着作者内心一份强烈的希望与拼搏的激情。第二幅中间的线条像火像风又像人,在象征着世界的光环下传承着奥林匹克不熄的精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此时,学生中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积极踊跃的发表个人见解。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大胆的图像解读,表扬其个性化的欣赏视角与品味。引导学生从雕塑世界步入文学世界,揭开课堂主题。21·世纪*教育网
此环节运用直观图文,变抽象概念为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感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解其在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破重、难点。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名家感言,初识原则
通过多媒体,插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青年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原体验,思索其根本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作品解读因人而异。说明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的,读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一样。如此则可以水到渠成的由教师为学生投影出第一条原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1-c-n-j-y
此环节从学生已学的文学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手,激发学生所积累的阅读感受,使之与文豪鲁迅也“心有灵犀一点通”,引导其关注文学作品中这一常见的现象,并思考根源。可谓之“以小见大”!【来源:21cnj*y.co*m】
(三)牛刀小试,感悟方法
在学生浅层次理解个性化解读原则下,教师从旁给予一定的辅助,通过钱钟书老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指导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
“说到个性化解读,当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坛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极具个性和思想的作家——钱钟书。他创作的一篇散文《读<伊索寓言>》给读者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究其缘由,莫过于他超越了古希腊作家伊索的寓言本意,赋予其更新颖更独特的含义。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并思考:你觉得作者借鉴伊索的寓言里,有哪几则的感想几乎是颠覆性的新见解?”【出处:21教育名师】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蚂蚁和促织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狼和驴子的故事。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学生很快能够分析出钱钟书新解的寓言含义。然而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思索钱钟书本人是如何做到个性化解读的,分析它实现的途径可总结以下两点:1、逆向思维,即求异。2、着眼现实,即社会。  21*cnjy*com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个体学习,实践解读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将规律细化为具体可行的途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阅读的成功体验中,去感受这份收获的乐趣。21·cn·jy·com
(四)名作重读,合作探究
1.确定选题: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从老师所投影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论题。
2、活动方式:组长负责小组在收集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中的合作协调情况和交流情况的记录,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向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体会,组员在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参加课堂成果展示。【版权所有:21教育】
三、导思
“课外延伸”是在以上阅读实践的基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做理论上的探讨。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对阅读的经验做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探究,得出带有理论色彩的结论。除了课本中启发的问题,还可以提出一些疑问,如,
同一篇作品为什么不同时间阅读会产生不同解读?
不同时代的人阅读同一作品为什么也会有不同理解?
为什么不同人阅读同一作品有不同理解?
为什么又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解?
四、导练
探究选题: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爱情悲剧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探究:有人认为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兰芝“自请遣归”;有人认为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焦母刁难;有人认为是焦仲卿软弱……,你对于这个问题有何看法?www-2-1-cnjy-com
2)《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小说结尾,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我”经受了一系列的遭遇后,在支离破碎的汽车中睡着了,你认为他今后的道路会怎样?假使再次遇到这样的“苹果事件”他又会如何面对呢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掉刘邦的极佳时机,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五、学案答案
导思答案
开放试题略
导练答案
1、开放试题略
2、开放试题略
3、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习过程,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积淀感悟的四重境界。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