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防城港期末)歌曲《国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黄炎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B.制定历法,称“夏历”
C.夏王朝的建立 D.禅让制的实行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该小题很简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就可以.
2.(2017七上·金堂月考)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西周分封制 D.商鞅变法之后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本题难度不大。
3.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夏朝有军队、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这些国家政权机构,夏朝具备了称为国家的这些要素。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故选A。
【点评】考查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4.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由“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等信息,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此判断B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王位世袭制,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5.(2017七上·临沂月考)展现出“纣王无道,朝歌城危,乱世迫待真英雄”内容的大型连续剧《封神 榜》播出后,受到全国观众的热烈响应。剧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 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纣王无道,朝歌城危,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伐纣,灭商。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封神榜》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2017七上·盐都月考)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过程及原因。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大禹治水,赢得民心,因此建立夏朝。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汤趁机攻夏,夏朝灭亡;汤关心百姓,重视人才,使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丧失民心,最后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文王“修德行善”.重视农业生产.任用姜尚,国力增强。周厉王暴虐无道,发生“国人暴动”,被赶下台。周幽王昏庸无道,“烽火戏诸侯”,被戎族杀死,西周灭亡。三代的兴亡我们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故从这个道理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7.(2018九下·安徽模拟)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启开启了世袭制 B.纣灭夏建立商朝
C.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禹死后,启杀死伯益,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A项叙述正确;
B项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故B项表述错误;
C项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故C项表述错误;
D项周武王建立西周,故D项表述错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兴亡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夏朝、商朝、西周的历史,启开启了世袭制,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8.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创制了炮烙之刑,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最后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于鹿台自焚。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夏桀 B.商汤 C.商纣王 D.周幽王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创制了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最后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于鹿台自焚的暴君是商纣王,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2017七上·太康月考)公元前841年,周王朝发生了“国人暴动”事件,当时周王朝统治者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赶跑了周厉王。
故答案为C。
【点评】“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本题难度不大。
10.(2017七上·单县月考)《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答案】D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题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学生还需掌握夏朝的都城,夏朝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等,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11.(2017七上·泰安月考)《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交纳贡赋
C.拱卫周王室 D.定期服役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是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题干中“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说明了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拱卫周王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考查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12.(2017七上·天水期中)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河南殷墟”结合所学知识,商朝在商王盘庚在位时,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殷墟遗址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商朝的社会风貌,故B符合题意;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商朝在商王盘庚在位时,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殷朝。学生要牢记。
二、材料分析题
1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答案】(1)禹
(2)世袭制
(3)夏朝
(4)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天下为家”指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依据所学知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第(2)问,主要考查夏朝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第一问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即可,比较简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属于基础题,有准确的基础知识即可答题,回顾已学知识 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制社会开始了,夏、商、西周、春秋都实行的奴隶制。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尧舜禹的“禅让”;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
14.(2017七上·莆田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该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的贵族等级。
【答案】(1)分封;,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巩固周朝的统治,;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制巩固周朝的统治,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图片中的涵义,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
1 / 1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防城港期末)歌曲《国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黄炎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B.制定历法,称“夏历”
C.夏王朝的建立 D.禅让制的实行
2.(2017七上·金堂月考)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西周分封制 D.商鞅变法之后
3.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5.(2017七上·临沂月考)展现出“纣王无道,朝歌城危,乱世迫待真英雄”内容的大型连续剧《封神 榜》播出后,受到全国观众的热烈响应。剧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 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6.(2017七上·盐都月考)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7.(2018九下·安徽模拟)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启开启了世袭制 B.纣灭夏建立商朝
C.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8.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创制了炮烙之刑,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最后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于鹿台自焚。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夏桀 B.商汤 C.商纣王 D.周幽王
9.(2017七上·太康月考)公元前841年,周王朝发生了“国人暴动”事件,当时周王朝统治者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2017七上·单县月考)《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11.(2017七上·泰安月考)《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交纳贡赋
C.拱卫周王室 D.定期服役
12.(2017七上·天水期中)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二、材料分析题
1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14.(2017七上·莆田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该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的贵族等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该小题很简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就可以.
2.【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本题难度不大。
3.【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夏朝有军队、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这些国家政权机构,夏朝具备了称为国家的这些要素。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故选A。
【点评】考查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4.【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由“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等信息,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此判断B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王位世袭制,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纣王无道,朝歌城危,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伐纣,灭商。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封神榜》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过程及原因。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大禹治水,赢得民心,因此建立夏朝。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汤趁机攻夏,夏朝灭亡;汤关心百姓,重视人才,使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丧失民心,最后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文王“修德行善”.重视农业生产.任用姜尚,国力增强。周厉王暴虐无道,发生“国人暴动”,被赶下台。周幽王昏庸无道,“烽火戏诸侯”,被戎族杀死,西周灭亡。三代的兴亡我们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故从这个道理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禹死后,启杀死伯益,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A项叙述正确;
B项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故B项表述错误;
C项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故C项表述错误;
D项周武王建立西周,故D项表述错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兴亡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夏朝、商朝、西周的历史,启开启了世袭制,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8.【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创制了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最后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于鹿台自焚的暴君是商纣王,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赶跑了周厉王。
故答案为C。
【点评】“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本题难度不大。
10.【答案】D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题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学生还需掌握夏朝的都城,夏朝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等,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11.【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是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题干中“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说明了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拱卫周王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考查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12.【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河南殷墟”结合所学知识,商朝在商王盘庚在位时,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殷墟遗址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商朝的社会风貌,故B符合题意;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商朝在商王盘庚在位时,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殷朝。学生要牢记。
13.【答案】(1)禹
(2)世袭制
(3)夏朝
(4)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天下为家”指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依据所学知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第(2)问,主要考查夏朝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第一问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即可,比较简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属于基础题,有准确的基础知识即可答题,回顾已学知识 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制社会开始了,夏、商、西周、春秋都实行的奴隶制。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尧舜禹的“禅让”;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
14.【答案】(1)分封;,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巩固周朝的统治,;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制巩固周朝的统治,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图片中的涵义,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