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1 10: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1368年时 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者:应天(改称京师, 今南京)都 城:一、明初的统治1、明朝的建立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 ,设立 ,分管 、 、 ; 在中央,废除 ,撤销 , 由 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责。2、设立特务机构:授权 ,兼管对臣民的 、 ,由 直接指挥。 3、八股取士二、明朝君权的加强自主学习第一目,找出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明太祖加强君权目的:特点: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 ,设立 ;在中央,废除 ,撤销 ,由 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责。2、设立特务机构:授权 ,兼管对臣民的 、 ,由 指挥。3、八股取士二、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太祖加强君权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目的:特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 不准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体分成八个部分。行中书省三司丞相中书省六部皇帝锦衣卫监视 侦查皇帝皇帝六部地方中央1、改革行政机构 5、阅读下列史料,请回答: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吏、户、礼、兵、刑、工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印 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各抒己见 就我们当今的考试制度,你有什么话要说? 科举制度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你对科举制有多少了解?你如何看待科举制度? 雏 形隋文帝 分科考试隋炀帝 设进士科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明清 八股取士僵化完善正式形成拓展归纳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1、顾炎武把明清的八股取士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相比?3、八股取士对社会有哪些危害?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等等2、八股取士对统治者加强君权有什么作用?培养了许多忠诚的官员 回顾学过的知识,大家还知道哪些统治者采取措施加强君权?他们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想一想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实行削藩。 1399年,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1、迁都 时间: 年 目的:地点: 2、继续执行 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明成祖加强君权自学教材第二目,找出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421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削藩1、迁都 时间: 年 目的:地点: 2、继续执行 政策; 北京明成祖加强君权靖难之役xuē fān 削 藩yān dì 燕 王 朱 棣 jìng 靖 难1421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削藩1、迁都 时间: 年 目的:地点: 2、继续执行 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东厂 北京明成祖加强君权皇 帝明朝君权的加强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大家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史为鉴民主、平等、开放、和谐、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