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A.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
B.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下雪后往马路上撒炉渣
D.体操运动员做单杠表演前抓些氧化镁粉末在手上搓
【答案】A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A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B不符合题意;
C、下雪后往马路上撒炉渣,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
D、体操运动员做单杠表演前抓些氧化镁粉末在手上搓,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增大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等;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减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三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四是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2.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有关的是( )
A.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B.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C.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利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深危险,是用来警告人们注意这个水池中的水很深,和惯性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C符合题意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警示语,警告人们不要靠近输电铁塔,是有关安全用电的警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
3.(2016九下·官渡开学考)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解:A、由力的概念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作用的效果,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1)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作用都叫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紧急刹车时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当时,他产生了四种想法,你认为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是( )
A.箱子有惯性,且惯性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所以,箱子会向前运动
B.箱子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而运动
C.箱子有惯性要向前运动,同时受到的向后的摩擦力改变了箱子的运动,箱子才停下来
D.箱子运动时有惯性,当车子刹车时,箱子惯性消失,所以箱子停下来了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紧急刹车时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箱子在车紧急刹车向前滑是由于惯性.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和掌握.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惯性不是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2016九下·平昌期末)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课本的重力和课本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故A错误;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文具盒加上物理课本的重力,所以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等于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B正确;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文具盒,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受力体是物理课本,这两个力不符合“同物体”这一平衡力条件,故C错误;
D、选项中的支持力等于课本重力,而压力等于文具盒重力,所以大小不相等,不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答此题要用到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选项A、C考查平衡力,选项B、D考查相互作用力,要在对这两种力理解的基础上选出正确选项.
6.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的拉力是1000N,若起重机改用4m/s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物匀速下降,则钢丝绳的拉力是( )
A.等于250 N B.小于1000 N C.等于1000 N D.大于1000 N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1)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时,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1=1000N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G=F1=1000N;
(2)当起重机改用4ms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物匀速下降时,物体受坚直向下的重力G、坚直向上的拉力F2,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G=1000N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受到的拉力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7.体重500N的吴力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
A.等于500 N,方向向下 B.等于500 N,方向向上
C.大于500 N,方向向下 D.大于500 N,方向向上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吴力沿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摽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他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大小桴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比,他受到的摩搏力f=G=500N,方向竖童向上.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该同学匀速上攀,那么在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8.甲、乙两物体直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往前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甲物体与车板间无摩擦,乙木块与车板间有摩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两木块同时向前倒下
B.乙向前倒的同时,甲向后倒下
C.乙先向前倒下,甲随后向前倒下
D.乙向前倒下,甲保持原来的直立状态匀速向前滑动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做勺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甲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并且由于光滑,甲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下半部分由于受到摩擦停止运动,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会继续续运动,所以会向前倾倒.
故答案为:D.
【分析】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由于光滑,甲物体由于惯性以相同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由于下半部分受到摩擦,停止运动,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倒.
9.根据汽车中乘客出现的情况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突然刹车 C.突然开动 D.匀速行驶
【答案】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汽车是在行驶时,突然刹车,人的下身随车停止运动,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倾,才导致图示情景.
故选B.
【分析】站着的乘客身体向前倾,说明存在惯性,那么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①由动到静或由快到慢;②由静到动或由慢到快;
然后根据汽车行驶方向和乘客的倾斜方向进行判断.
10.(2017八下·安岳期末)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人和电梯相对静止,无相对运动,所以没有受到电梯的摩擦力.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作用力有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平衡力的作用.
11.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时,木块便保持静止
B.若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时,木块有可能匀速直线运动
C.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保持静止
D.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转动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A、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测力计示数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就会处于静止状态.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时,木块在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使得水平向左的力和水平向右的力等,方向相反,木块受到的合力为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到的力F:和F:不在一条直线上,木块受到的不再是一对衡力,木块就不再静止,木块就会转动.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C分析可知,木块受的不是平衡力,木块就会转动,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功)时,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2.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两者处于势均力敌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因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样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绳拉牛的同时,牛也要拉绳,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在牛和绳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功)时,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3.(2017八下·重庆期中)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1)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2)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可能是P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和C不符合题意.(3)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等大、反向、同直线、同物体.(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3)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摩擦力大,可能是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造成的;可能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造成的;可能是压力大,接触面粗糙造成的.
14.(2017八下·枝江期中)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木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A、由于木块静止在小车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影响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对平衡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小车突然停止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不会倾倒,由于木块具有惯性,会向前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
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1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实验次数 1 2 3
木块运动情况 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 越来越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5 4.5 2.1
A.4.5N B.1.5N C.3N D.2.1N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如图,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当木块运动越来越快时,拉力大于滑动摩探力,拉力大小为4.5N,所以滑动摩摽力f<4.5N,当木块运动越来越慢时拉力小于洞动搋力,拉力大小为2N,所以滑动摩擦力f>2.1N,所以滑动摩擰力大小范围是:2.1N故答案为:C.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滑动摩擦力的值,必须找到平衡状态,在表格中,匀速运动属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
二、填空题
16.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
【答案】刹车(减速);向左转弯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乘坐公共汽车,当汽车正在刹车或减速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同理,汽车正在向左转弯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右倾倒.
故答案为:刹车(减速);向左转弯.
【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7.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力的大小.根据 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 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匀速直线;拉;二力平衡;摩擦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要研究摩擦力大小时,用测力计测出的是拉力大小,所以只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才会等于摩擦力.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拉;二力平衡;摩擦力.
【分析】匀速拉动物体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8.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 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答案】2;减速直线运动;3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静止,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GB=2N,故f=2N,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是2N;
物体A向右匀速运动时,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也是一对平衡力,
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f′=GB′=3N,故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3N;
当物体B落地时,不再对物体A施加拉力,物体A由于惯性将继续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物体A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此时仍然是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而产生的摩擦,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3N.
故答案为:2;减速直线运动;3.
【分析】物体A只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B落地时,从惯性和物体A的受力情况两方面去分析.
19.(2017八下·迁安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N.
【答案】0;12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在甲图中,物体A、B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到平衡力作用,而物体B在物体A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
物体A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也为12N;
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为12N.
故答案:0;12.
【分析】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乙物体的质量为6kg,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如果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答案】0;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当甲、乙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水平方向不受力;当甲、乙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也是平衡状态,所以甲受到的是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依然不受力,否则就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0,0.
【分析】平衡状态分为两种: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特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三、实验探究题
21.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小丽想用木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 运动.
(2)小娟同学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一,则表一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
表一
(3)小华利用部分器材也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上表二所示.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比较表二中序号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表二
【答案】(1)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
(2)B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3
【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示可知,斜向上拉木块,这是错误的;
(2)由表一使用哪数据可知,实验中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物体的速度不同,滑动摩擦力相同,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可以验证猜想B是否正确;
(3)由表二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表二实验数据可知,符合要求的实验序号是2、3,由实验数据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2)B;(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3.
【分析】(1)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条件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表二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条件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2.小琪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发现,不蹬脚踏时,自行车也能向前行.小琪思考: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将思考的问题告诉了同学小红,两人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初速度有关;
猜想三: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她们两人合作利用圆柱形空瓶、木板等器材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时将瓶子P从斜面上滚下,进入水平桌面时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一段距离停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她们第一次用空瓶,第二次在瓶里装满沙子,这样改变了质量,先后让瓶子从斜面上 无初速滚下,测出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的距离都为S,她们使用的实验方法叫 法.根据实验结果,她们认为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她们应该通过改变 来改变瓶子到达木板的速度.
(3)后来她们又在木板上铺了棉布做了三次,几次实验记录了如右表的一些数据.由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 、 都有关系.
(4)小刚看到她们实验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刚认为,物体的初动能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就越长.根据小琪、小红的探究的结果,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答案】(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正确的
(2)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
(3)接触面;高度
(4)不正确;动能只是影响湑行距离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用控制变里法来分析这一问题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在对猜想一的探究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控制速度不变,使瓶子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对动能有影响,所以猜想一是正确的;
(2)在猜想二中药改变速度只能靠改变瓶子在斜面的高度;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在接触面和高度不同时,瓶子的水平移动距离就不同,因此物体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高度都有关系;
(4)小刚的结论只总结了动能对移动距离的影响,没有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一因素,所以不全面.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不正确的;(2)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3)接触面;高度;(4)不正确;动能只是影响滑行距离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这一问题.
【分析】在对猜想一的探究中,改变质量的同时要保证速度相同,要想速度相同只能让瓶子从同一高度滚下,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实验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猜想二要探究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与车和人的初速度是否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控制质量不变,来改变速度,速度要通过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的不同来改变;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第三小题;第四小题小刚的认为缺少对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一因素的考虑.
1 /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A.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
B.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下雪后往马路上撒炉渣
D.体操运动员做单杠表演前抓些氧化镁粉末在手上搓
2.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有关的是( )
A.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B.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C.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3.(2016九下·官渡开学考)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紧急刹车时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当时,他产生了四种想法,你认为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是( )
A.箱子有惯性,且惯性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所以,箱子会向前运动
B.箱子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而运动
C.箱子有惯性要向前运动,同时受到的向后的摩擦力改变了箱子的运动,箱子才停下来
D.箱子运动时有惯性,当车子刹车时,箱子惯性消失,所以箱子停下来了
5.(2016九下·平昌期末)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的拉力是1000N,若起重机改用4m/s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物匀速下降,则钢丝绳的拉力是( )
A.等于250 N B.小于1000 N C.等于1000 N D.大于1000 N
7.体重500N的吴力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
A.等于500 N,方向向下 B.等于500 N,方向向上
C.大于500 N,方向向下 D.大于500 N,方向向上
8.甲、乙两物体直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往前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甲物体与车板间无摩擦,乙木块与车板间有摩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两木块同时向前倒下
B.乙向前倒的同时,甲向后倒下
C.乙先向前倒下,甲随后向前倒下
D.乙向前倒下,甲保持原来的直立状态匀速向前滑动
9.根据汽车中乘客出现的情况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突然刹车 C.突然开动 D.匀速行驶
10.(2017八下·安岳期末)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11.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时,木块便保持静止
B.若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时,木块有可能匀速直线运动
C.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保持静止
D.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转动
12.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两者处于势均力敌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13.(2017八下·重庆期中)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4.(2017八下·枝江期中)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木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
1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实验次数 1 2 3
木块运动情况 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 越来越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5 4.5 2.1
A.4.5N B.1.5N C.3N D.2.1N
二、填空题
16.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
17.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力的大小.根据 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 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8.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 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9.(2017八下·迁安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N.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乙物体的质量为6kg,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如果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三、实验探究题
21.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小丽想用木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 运动.
(2)小娟同学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一,则表一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
表一
(3)小华利用部分器材也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上表二所示.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比较表二中序号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表二
22.小琪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发现,不蹬脚踏时,自行车也能向前行.小琪思考: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将思考的问题告诉了同学小红,两人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初速度有关;
猜想三: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她们两人合作利用圆柱形空瓶、木板等器材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时将瓶子P从斜面上滚下,进入水平桌面时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一段距离停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她们第一次用空瓶,第二次在瓶里装满沙子,这样改变了质量,先后让瓶子从斜面上 无初速滚下,测出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的距离都为S,她们使用的实验方法叫 法.根据实验结果,她们认为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她们应该通过改变 来改变瓶子到达木板的速度.
(3)后来她们又在木板上铺了棉布做了三次,几次实验记录了如右表的一些数据.由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 、 都有关系.
(4)小刚看到她们实验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刚认为,物体的初动能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就越长.根据小琪、小红的探究的结果,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A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B不符合题意;
C、下雪后往马路上撒炉渣,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
D、体操运动员做单杠表演前抓些氧化镁粉末在手上搓,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增大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等;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减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三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四是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2.【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利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深危险,是用来警告人们注意这个水池中的水很深,和惯性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C符合题意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警示语,警告人们不要靠近输电铁塔,是有关安全用电的警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
3.【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解:A、由力的概念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作用的效果,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1)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作用都叫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紧急刹车时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箱子在车紧急刹车向前滑是由于惯性.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和掌握.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惯性不是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答案】B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课本的重力和课本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故A错误;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文具盒加上物理课本的重力,所以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等于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B正确;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文具盒,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受力体是物理课本,这两个力不符合“同物体”这一平衡力条件,故C错误;
D、选项中的支持力等于课本重力,而压力等于文具盒重力,所以大小不相等,不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答此题要用到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选项A、C考查平衡力,选项B、D考查相互作用力,要在对这两种力理解的基础上选出正确选项.
6.【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1)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时,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1=1000N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G=F1=1000N;
(2)当起重机改用4ms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物匀速下降时,物体受坚直向下的重力G、坚直向上的拉力F2,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G=1000N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受到的拉力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7.【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吴力沿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摽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他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大小桴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比,他受到的摩搏力f=G=500N,方向竖童向上.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该同学匀速上攀,那么在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8.【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做勺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甲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并且由于光滑,甲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下半部分由于受到摩擦停止运动,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会继续续运动,所以会向前倾倒.
故答案为:D.
【分析】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由于光滑,甲物体由于惯性以相同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由于下半部分受到摩擦,停止运动,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倒.
9.【答案】B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汽车是在行驶时,突然刹车,人的下身随车停止运动,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倾,才导致图示情景.
故选B.
【分析】站着的乘客身体向前倾,说明存在惯性,那么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①由动到静或由快到慢;②由静到动或由慢到快;
然后根据汽车行驶方向和乘客的倾斜方向进行判断.
10.【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人和电梯相对静止,无相对运动,所以没有受到电梯的摩擦力.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作用力有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平衡力的作用.
11.【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A、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测力计示数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就会处于静止状态.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时,木块在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使得水平向左的力和水平向右的力等,方向相反,木块受到的合力为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到的力F:和F:不在一条直线上,木块受到的不再是一对衡力,木块就不再静止,木块就会转动.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C分析可知,木块受的不是平衡力,木块就会转动,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功)时,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2.【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因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样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绳拉牛的同时,牛也要拉绳,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在牛和绳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功)时,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3.【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1)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2)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可能是P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和C不符合题意.(3)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等大、反向、同直线、同物体.(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3)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摩擦力大,可能是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造成的;可能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造成的;可能是压力大,接触面粗糙造成的.
14.【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A、由于木块静止在小车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影响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对平衡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小车突然停止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不会倾倒,由于木块具有惯性,会向前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
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15.【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如图,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当木块运动越来越快时,拉力大于滑动摩探力,拉力大小为4.5N,所以滑动摩摽力f<4.5N,当木块运动越来越慢时拉力小于洞动搋力,拉力大小为2N,所以滑动摩擦力f>2.1N,所以滑动摩擰力大小范围是:2.1N故答案为:C.
【分析】这道题目要求滑动摩擦力的值,必须找到平衡状态,在表格中,匀速运动属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
16.【答案】刹车(减速);向左转弯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解:乘坐公共汽车,当汽车正在刹车或减速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同理,汽车正在向左转弯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右倾倒.
故答案为:刹车(减速);向左转弯.
【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7.【答案】匀速直线;拉;二力平衡;摩擦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要研究摩擦力大小时,用测力计测出的是拉力大小,所以只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才会等于摩擦力.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拉;二力平衡;摩擦力.
【分析】匀速拉动物体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8.【答案】2;减速直线运动;3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静止,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GB=2N,故f=2N,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是2N;
物体A向右匀速运动时,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也是一对平衡力,
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f′=GB′=3N,故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3N;
当物体B落地时,不再对物体A施加拉力,物体A由于惯性将继续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物体A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此时仍然是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而产生的摩擦,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3N.
故答案为:2;减速直线运动;3.
【分析】物体A只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B落地时,从惯性和物体A的受力情况两方面去分析.
19.【答案】0;12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在甲图中,物体A、B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到平衡力作用,而物体B在物体A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
物体A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也为12N;
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为12N.
故答案:0;12.
【分析】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
20.【答案】0;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当甲、乙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水平方向不受力;当甲、乙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也是平衡状态,所以甲受到的是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依然不受力,否则就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0,0.
【分析】平衡状态分为两种: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特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1.【答案】(1)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
(2)B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3
【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示可知,斜向上拉木块,这是错误的;
(2)由表一使用哪数据可知,实验中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物体的速度不同,滑动摩擦力相同,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可以验证猜想B是否正确;
(3)由表二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表二实验数据可知,符合要求的实验序号是2、3,由实验数据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2)B;(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3.
【分析】(1)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条件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表二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条件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2.【答案】(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正确的
(2)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
(3)接触面;高度
(4)不正确;动能只是影响湑行距离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用控制变里法来分析这一问题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在对猜想一的探究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控制速度不变,使瓶子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对动能有影响,所以猜想一是正确的;
(2)在猜想二中药改变速度只能靠改变瓶子在斜面的高度;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在接触面和高度不同时,瓶子的水平移动距离就不同,因此物体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高度都有关系;
(4)小刚的结论只总结了动能对移动距离的影响,没有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一因素,所以不全面.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不正确的;(2)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3)接触面;高度;(4)不正确;动能只是影响滑行距离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这一问题.
【分析】在对猜想一的探究中,改变质量的同时要保证速度相同,要想速度相同只能让瓶子从同一高度滚下,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实验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猜想二要探究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与车和人的初速度是否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控制质量不变,来改变速度,速度要通过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的不同来改变;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第三小题;第四小题小刚的认为缺少对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一因素的考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