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色,领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记叙游览过程的方法。
感受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色,领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记叙游览过程的方法。
感受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借助资料和图片,了解双龙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都游过泳吧?谁能说说溶洞与游泳池有什么相同?(学生自由发言)
说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
【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找准文章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路上见闻和双龙洞景象的句子,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见闻和景象)
【评: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了解“路上见闻”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路上见闻的句子。
指名读。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对这次旅行抱着怎样的心情?从哪里能看出来?(急迫、期盼)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挤”字可以换成哪些词?)
带着急迫的心情再读这部分内容。
【评: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四、品读课文,感受“双龙洞”的“奇异景色”和“自然美”
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双龙洞景象的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美)美在哪里?(板书: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自由选择汇报方式)
学生分头练习。(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汇报方式,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对于重点句子要让学生说出理解的依据和方法。例如:“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去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等名目,给它们命名。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将石钟乳和石笋描摹得形象生动。突出了它们的颜色和形态上的特点。突出了它们的颜色和形态上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这部分内容可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理解。体会双龙洞的景物特点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等。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和感悟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和文字美。同时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溶洞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积累好词佳句。)【评: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力求做到“以生为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奇异景色:双龙、石钟乳、石笋等洞内景物;自然美: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洞内环境)【评:根据课文内容逐一板书有关词语或短语,使知识点落实到文字中,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重点内容。】5. 小结:双龙洞景色奇异、神奇、美丽无比!如果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双龙洞看看,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美!
五、回顾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回顾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除了按照游览顺序进行观察外,作者在观察时还特别注意把景物或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例如:写洞口的特点时,突出了“像桥洞”这一点;写外洞的特点时,突出了“大”这一点;写内洞的特点时,突出了“黑”、“大”、“奇”;写景物时,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如“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大石钟乳”、“小石笋”、“颜色各异”等等。
小结:我们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同时要抓住景物或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意识。
【评:鼓励学生质疑,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色,感受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同时我们还领悟了作者在写游记时所采用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你曾经游览过的风景名胜的导游词,注意要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并突出景物的特点。
【评: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迁移到写作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九、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见闻:路上——急迫、期盼
景象:洞口——像桥洞
外洞——大、宽阔
孔隙——窄、小船
内洞——黑、大、奇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注重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注重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双龙洞景色的奇异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同时注重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拓展视野。
渗透学法指导,迁移运用。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出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观察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进行写作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并迁移运用。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